武田5.25亿美元打水漂?罗氏、赛诺菲、AZ等连砍潜力管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19:05 2

摘要:据了解,武田清理了EGFR、B7-H3等项目,曾花费5.25亿美元收购Maverick Therapeutics获得的热门管线;并叫停了数款早期临床项目。与此同时,罗氏、赛诺菲、阿斯利康(AZ)、葛兰素史克(GSK)、诺和诺德等多家MNC 2025年第一季报公

文 于成林 医药经济报

制药巨头“瘦身”行动继续。

5月8日,武田制药在公布其2024财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时,宣布对其研发管线进行重大调整。

据了解,武田清理了EGFR、B7-H3等项目,曾花费5.25亿美元收购Maverick Therapeutics获得的热门管线;并叫停了数款早期临床项目。与此同时,罗氏、赛诺菲、阿斯利康(AZ)、葛兰素史克(GSK)、诺和诺德等多家MNC 2025年第一季报公布,披露了其产品管线的变化,包括管线精简和临床终止的情况。

当前全球医药行业环境不断变化,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增多,正在迫使药企进行战略性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趋势。创新效率是否足够,回报是否充足等越来越受到关注,企业愈发聚焦且审慎,资源配置向后期临床和商业化潜力大的项目倾斜,这些“战略调整”无疑将创新药的竞争推向了另一个维度。

武田“忍痛”砍5亿+美元项目

一季报显示,武田在 2024 财年成功实现了收入和核心运营利润的增长。总营收 45798 亿日元(306 亿美元),同比增长+2%(按 CER 计算,下同);核心营业利润 11626 亿日元(7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9%,核心营业利润率达到 25.4%。

与此同时,武田还宣布了一系列研发管线调整和资源重新分配,希望通过聚焦于最有潜力的项目,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具体而言,在肿瘤领域,武田制药终止了其在2021年以5.25亿美元收购Maverick Therapeutics时获得的两个T细胞接合剂(TCE)项目,针对EGFR的TAK-186项目和B7-H3的TAK-280项目,尽管前者在I/Ⅱ期临床试验中已接近关键节点,后者在临床中也表现出一定潜力,武田仍决定停止进一步研发推进。

此外,STING激动剂dazostinag也被撤出肿瘤研发管线,这一药物曾与默沙东的Keytruda联合进行2期临床试验。此次调整直接导致武田制药的I期、Ⅱ期肿瘤管线规模减半,显示出公司在聚焦创新疗法上的决心。

除了肿瘤领域的调整,武田制药还对其他研发项目进行了优化,分别是orexin-2受体激动剂danavorexton(TAK-925),其Ⅱ期临床试验因入组缓慢而被终止;CD19靶向CAR-NK疗法(TAK-007),原本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STING激动剂(TAK-500)项目被撤出管线。

武田制药表示,这些研发管线的调整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旨在将公司资源集中于更具潜力的领域和项目。

尽管精简了部分项目,武田制药目前仍保留六个重点推进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皆处于Ⅲ期临床阶段,涵盖罕见血液疾病、银屑病及神经疾病等多个领域。包括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Oveporexton和银屑病治疗药物Zasocitinib,二者在2024年迎来Ⅲ期临床试验关键数据。此外,与Protagonist Therapeutics合作开发的Rusfertide项目已于3月在治疗罕见血液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Ⅲ期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有望成为未来的重磅产品。

在外部环境影响加剧的前提下,武田叫停的管线以早期临床阶段为主,这也反映出全球医药行业正加速向更确定收益和“精耕细作”模式转型。

早期管线叫停趋势明显

MNC的动作一直是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正值2025年Q1财报季,MNC集体启动战略调整,包括罗氏、赛诺菲、AZ等巨头相继宣布大规模管线优化计划,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2025年一季报中,罗氏披露移除 3 个研究项目,涉及RO7303509、P-MUC1C-ALLO1和Tiragolumab。其中,RO7303509和P-MUC1C-ALLO1都处于I期开发阶段。前者是一款TGFB3单抗,后者是一种同种异体 CAR-T 产品候选药物。

而Tiragolumab 是全球首款进入Ⅲ期临床的TIGIT单抗,此次终止的是其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Ⅲ期研究。此前,罗氏曾在这款药物上数次折戟,2022年5月,Tiragolumab 联合阿替利珠单抗一线治疗NSCLC的疗法(SKYSCRAPER-01)未达到 PFS主要终点。2024年11月,其Ⅲ期研究未达到总生存期这一主要终点。除了一线疗法,在NSCLC的辅助疗法上,罗氏曾终止Tiragolumab联合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 NSCLC 的Ⅲ期研究等。

不过,罗氏也同时宣布2种潜在的新疗法将进入Ⅲ期临床研究,分别是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双抗和用于治疗A 型血友病的新一代药物。

终止数条早期管线的还有阿斯利康,在最新一季报中,阿斯利康宣布终止的临床研究项目,包括一个Ⅲ期阶段的临床研究CAPItello-280;3个早期神经科学项目,分别是用于发作性偏头痛的PAR2 单抗 MEDI0618、用于膝骨关节炎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 NGF/TNF-α单抗 MEDI7352以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 Aβ单抗 MEDI1814。

赛诺菲也在一季报中披露将移除2条早期管线。一项是处于Ⅱ期临床研究的Bexatamig(SAR443579),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Bexatamig曾由Innate与赛诺菲合作开发。此次赛诺菲终止和 Innate的合作协议后,Innate获得 Bexatamig的全部权利。另一项是聚焦实体瘤的BND-22(SAR444881),尚在I期临床研究。BND-22是 Biond Biologics自研的 ILT2 单抗。2021年,赛诺菲以 1.25 亿美元的现金预付款、超过 10 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特许权使用费等获取该药全球独家许可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赛诺菲在财报公布不久后宣布,已完成将消费者健康业务欧彼乐50.0%的控股权出售予Clayton, Dubilier & Rice的交易。通过此次交易,赛诺菲已转型成为一家专注于生物制药的企业,公司战略重心聚焦于突破性科学研究,致力于开发创新药物和疫苗。目前,该交易已按此前披露的条款完成,赛诺菲共获得约100亿欧元的净现金收益。

“MNC砍管线,伤的是抄作业的。”这一轮管线裁撤涉及肿瘤、自免、神经科学、感染性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影响深度显现,产业生态重构进程再次加速。不论是研发企业还是资本市场对早期研发项目估值愈发谨慎,如何在诸多不确定的变化中把握合作机遇?成为行业新考题。

来源:医药经济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