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对父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都成了外卖骑手。有人调侃道:“这下真要‘警惕外卖门阀化’了。” 一句玩笑,却戳中了打工人的现实困境——当就业市场萎缩,外卖骑手成了最后的“避风港”,但这条退路,真的能一直畅通吗?
最近,一则新闻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对父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都成了外卖骑手。有人调侃道:“这下真要‘警惕外卖门阀化’了。” 一句玩笑,却戳中了打工人的现实困境——当就业市场萎缩,外卖骑手成了最后的“避风港”,但这条退路,真的能一直畅通吗?
几年前,外卖行业还被称作“灵活就业的福音”,零门槛、多劳多得,吸引了大批失业工人、应届生甚至白领转行。但如今,这个行业正在悄然变味。随着骑手数量暴增,平台单量却增长有限,单价被不断压低。有骑手自嘲:“以前月入过万是常态,现在拼死拼活跑12小时,到手6000还得谢平台不杀之恩。”
更讽刺的是,外卖平台一边用“自由接单”吸引劳动力,一边用算法和奖惩机制把骑手逼成“数字苦力”。超时扣钱、差评罚款、高峰期强制派单……所谓的“灵活”,不过是“被算法支配的自由”。骑手们为了按时送达,不得不超速、逆行、闯红灯,安全隐患极大。
“父子外卖侠”的新闻之所以扎心,是因为它折射出一个残酷现实:当经济下行,普通人能选的活路越来越少。送外卖、开网约车、做直播……这些曾被视作“退路”的行业,如今也成了红海。
很多人在失业后,第一反应是转行。但转行并不容易。一方面,新行业的技能要求和学习成本很高,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适应。另一方面,新行业的竞争同样激烈,尤其是那些看似门槛低的行业,往往已经人满为患。比如,直播行业看似门槛低,但实际上,能靠直播赚钱的人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在为流量和关注度而挣扎。
有人建议,通过自我提升来增加竞争力。这当然是个好办法,但现实是,自我提升需要时间和资源。对于那些已经面临经济压力的打工人来说,时间和金钱都是奢侈品。而且,即使投入了时间和金钱,也不一定能立刻看到回报。比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而这期间的生活压力如何解决?
面对这样的困境,很多人呼吁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政府可以通过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创业、提供职业培训补贴等方式,帮助打工人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政策的落实需要时间,而且政策的覆盖面和效果也存在不确定性。
这对父子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打工人的无奈和困境。当退路也变成红海,打工人的出路在哪里?
或许,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个人要积极寻找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竞争力。另一方面,社会和政府也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打工人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希望。
打工人们,你们怎么看这对父子的故事?又怎么看待自己的未来呢?
来源:福尔喵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