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聚领航,共话创新 ——2025中国肺癌诊疗菁英巡讲(北京站)顺利召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20:04 1

摘要:2025年4月25日,“2025中国肺癌诊疗菁英巡讲(北京站)”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会议

// 摘 要 //

2025年4月25日,“2025中国肺癌诊疗菁英巡讲(北京站)”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志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杨帆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会议聚焦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循证医学实践及临床科研转化等核心议题,汇聚全国30余位权威专家与青年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多学科讨论及科研经验分享,会议系统梳理了肺癌诊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挑战,为优化治疗策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

会场精彩瞬间(一)

菁英荟萃,共启新程

4月25日下午,“2025中国肺癌诊疗菁英巡讲”在周彩存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他指出:“肺癌诊疗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而“菁英巡讲”的宗旨正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中青年专家成长,推动中国肺癌诊疗水平与国际接轨,从而推动中国肺癌诊疗的发展。” 执行主席林根教授与杨帆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周彩存教授对于年轻人的鼓励和殷切期许,中青年专家应该努力为中国肺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2025中国肺癌诊疗菁英巡讲’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临床-科研-转化’的闭环模式,助力肺癌诊疗规范化与个体化诊疗,推动肺癌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周彩存教授/杨帆教授/林根教授开场致辞

临床进展速递——从理论到实践

首场学术环节聚焦肺癌诊疗的前沿探索。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琳琳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担任主持。

赵军教授/王琳琳教授/汤传昊教授/林根教授主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牟玮教授担任首位讲者,以“基于多模态医学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的肺癌免疫治疗辅助决策”为题,深入系统阐释了如何通过融合影像组学、基因组学等多模态数据构建AI模型,精准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风险,为临床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他强调AI辅助决策可显著提升免疫治疗精准性,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牟玮教授讲课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教授以“围手术期NSCLC免疫治疗探索与出路”为题,围绕NSCL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现状与进展、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模式探索与优化两方面深入剖析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现状与挑战。他指出,尽管免疫治疗显著提升了手术患者的生存率,但生物标志物动态监测、联合治疗模式优化仍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点,并呼吁学界加强真实世界研究以验证长期疗效。

岳东升教授讲课

随后,在默沙东专题会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仲佳教授以KEYNOTE系列研究为脉络,系统回顾了帕博利珠单抗在肺癌全病程管理中的循证医学证据,强调“随机对照试验(RCT)是验证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是最理想的研究设计。结合帕博利珠单抗在晚期及早期肺癌中的疗效数据,展望免疫治疗向全病程覆盖的拓展潜力,提出了在已有循证学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策略的要求。

仲佳教授讲课

主题讨论环节中,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海永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卓明磊教授围绕医工融合助力免疫治疗领域的系列研究、围手术期的免疫治疗进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期待上述人工智能预测模型需尽快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实践。

王海永教授/卓明磊教授讨论

科研赋能诊疗——从实践到突破

会议的第二部分聚焦临床科研能力提升,会议由湖南省肿瘤医院邬麟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黄宇清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王玉栋教授担任主持。

邬麟教授/黄宇清教授/王玉栋教授主持

专题伊始Cell Research / Cell discovery期刊编辑部主任程磊教授首先为现场专家介绍了编辑在文章发表过程中的角色及该期刊文章投稿至发表流程,从审稿人角度为中国学者解析高水平论文发表投稿经验,强调创新性与临床意义是研究的核心价值。

程磊教授讲课

菁英对话环节,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亮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滕菲菲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玉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博教授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琳琳教授等多位菁英学者围绕如何发文章、发顶刊文章和提高文章发表率等话题展开讨论,以临床问题驱动科研,多学科合作提高文章质量,选择适合的期刊对文章发表较为关键。

刘亮教授/滕菲菲教授/王玉艳教授/杨博教授/张琳琳教授讨论

下一个讲题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永生教授围绕“基于临床实践的转化研究与基金申报”讲题,结合自身基金申报与转化研究案例,提出“以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起点,以前期扎实工作为基础”的科研框架。他强调,转化研究需打通“临床问题-基础机制-临床应用”全链条,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青睐具有明确临床价值的原创性课题。

王永生教授讲课

随后的讨论中,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陈晓教授、北京市海淀医院黄宇清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闫崴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赵悦教授等专家聚焦转化医学研究主要面临的挑战和肺癌转化研究探索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强调了科研灵感源于临床细节,唯有深耕临床、保持敏锐,才能捕捉到突破性研究契机,并需要为之坚持。

陈晓教授/黄宇清教授/闫崴教授/赵悦教授讨论

凝聚智慧,迈向精准

闭幕环节,杨帆教授总结指出:“本次巡讲不仅展示了肺癌诊疗领域的最新成果,更通过临床与科研的双向对话,为与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临床和学术启发。呼吁学界进一步整合人工智能、多组学技术等创新工具,同时加强基层医院能力建设,推动诊疗同质化发展。”

杨帆教授总结

大会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此次会议为肺癌领域的持续创新注入了新思路,也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了宝贵平台。未来,菁英巡讲将继续以继续秉持前沿、务实、协作的理念,助力中国肺癌诊疗迈向精准化新时代。

会场精彩瞬间(二)

审校:Uni

排版:Kenken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