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滋兰树蕙,初心不渝。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向各支教地输送了26届295名支教教师。
滋兰树蕙,初心不渝。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批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组建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向各支教地输送了26届295名支教教师。
26年风雨支教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努力培育一批“四有”好老师、壮大“强师工程”队伍,一届届志愿者奔赴祖国各地,助力中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与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于去年完成了支教工作,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青春故事!
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
她仿佛又回到了开学第一课,孩子们总能给她带来意料之外的感动与幸福。与那时一样,看着他们,她不由自主地笑起来,眼眶却泛起泪光。“没想到老师还给我们准备了礼物呀!”,同学们争先恐后围了上来。樊柯佚将自己的祝愿与期许一一告诉他们,这确实是一场欢送会,没有泪水与伤感,只有祝福与希望。
樊柯佚,2023届历史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七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吾闻君子,蹈常履素
晦明风雨,不改其度
刘婧晞好像被什么击中了,说不出话来,回忆不断翻涌。这一年里,她带着学生学了很多首送别诗,讲了很多次折柳的意象。但即使她反反复复地讲,反反复复地考,要求自己和他们将折柳的含义烂熟于心,也从来没有像此刻一般,有这样真实的离别体验。
刘婧晞,2023届文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习水分队队长,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十一中学(现习水县第七小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步履不停 便是得救之法
第一节正式课堂在同学们活跃的讨论中圆满结束,刘翔宇也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我的语文课,不会有一个同学睡觉!我的语文课,要实现我的高中理想!我的语文课,要和别人,都不一样!”
刘翔宇,2023届历史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不以山海为远,只向国之未来
她相信,只要用心去教、用爱去育,就一定能够在孩子们的人生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孩子们的天真和热情让她更加热爱志愿服务岗位,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孙千惠,2023届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十一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王靖凯没有想到的是,当“北京师范大学”六个字在黑板上郑重书就时,原本安静的课堂骤然沸腾。“老师,大学生活是怎样的?”“老师,上了大学还会像现在这样上课吗?”“老师,北师大和其他大学有什么不同?”那一刻,看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听到一声声“老师”的呼唤,他渐渐不再紧张,内心安静下来,信念也随之坚定:“这不仅是一场支教之旅,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旅。要想学生所想,愿学生所愿。”
王靖凯,2023届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多向前辈学习 多去付诸实践
这会是无比充实和珍贵的一年
这一年,我曾在租的屋子里看到楼下的骆驼,曾骑车穿过戈壁找向日葵,曾在零下15度的室外上体育课,曾在晚间和我的孩子们载歌载舞,我带过了四中高中每个年级的孩子,也证实了体育老师真的不会生病。
肖松焘,未来教育学院2023届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真诚与热情 是我支教的座右铭
面对一群对知识、青春与世界满怀憧憬和期待的孩子们,杨圳明确了自己的定位:“不仅要做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的语文老师,更要做带领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知心朋辈。”
杨圳,珠海校区2023届文理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全心以赴 青春同行
带着一颗真心而来,满载一怀温暖而归,支教路上,她是北师大校训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的践行者,是授业解惑、传薪播火的领航员,也是用心呵护每一个小小心愿的筑梦人。
周晓琳,2023届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支教工作,担任雄安分队队长、高一(5)班副班主任,并先后承担高中政治、高中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
风物长宜放眼量
面对学生的发问,他或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抛出自己的疑问,但从来不会给学生们一个固定而死板的答案——答案是需要自己去寻找并得到的,在这一过程之中,他把自己看作一条漫长公路上的路标,既重要,又仅仅是一个引导。
赵依铖,珠海校区2023届文理学院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安容和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像红日之火点燃真的我
结伴行 千山也定能踏过
她知道,自己驾驭的不再是独自前行的孤舟,而是与众师生携手共进的航船。在这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支教之旅中,她将带着这份信任,为学生们的未来注入“小曾老师”全部的力量。
曾一智,2023届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支教工作,现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带着总书记的嘱托
他们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自1998年至今
薪火相传26年
践行“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
有扎实学识 有仁爱之心”嘱托
秉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
青春投身乡村振兴
接力筑梦支教强师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
-bnuweixin-
排版:王汉、张月
责任编辑:姜思宇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