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和合二仙”被描绘为笑容可掬、亲密无间的一对仙人。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扶持的理想状态;在一些传统故事中,他们被看作是家庭和睦的象征;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人们认为“和合二仙”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因此其形象常被用于喜庆的
#我的宝藏兴趣#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和合二仙”被描绘为笑容可掬、亲密无间的一对仙人。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扶持的理想状态;在一些传统故事中,他们被看作是家庭和睦的象征;在一些民间信仰中,人们认为“和合二仙”能够带来好运和吉祥,因此其形象常被用于喜庆的场合,如婚礼、节日庆典等;“和合二仙”代表了兄弟般的深厚友谊,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帮助;也象征着长寿和幸福,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同时还被认为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象征,被描绘成能够调和世间一切纷争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和合二仙”象征着和谐、团结与友好,其形象常出现在绘画、雕塑、剪纸等艺术形式中,被赋予以和为贵、合作共赢,以创建和谐关系为夙愿。
湖北省博物馆藏清末民初粉彩描金群仙赴会图千件瓶
一、瓷器上的“和合二仙”形象
“和合二仙”作为纹饰图案,被广泛应用到古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工艺美术品上,如刺绣、漆器、雕塑、绘画、陶瓷、玉器、年画等。湖北省博物馆藏清末民初粉彩描金群仙赴会图千件瓶,在福、禄、寿三仙正下方,有两位孩童模样的“和合二仙”凭钩阑而坐,和仙穿红袍,蓄“沙弥箍”发式,眉眼弯弯,笑逐颜开,双手捧盛开的荷花,形态可掬;合仙着紫袍,面带笑意,一手托竹盒,一手抚盒盖,神态安详。千件瓶上的“和合二仙”寓意吉祥如意、长寿与幸福。
上海博物馆藏清道光粉彩“和合二仙”香插
上海博物馆藏清道光景德镇窑粉彩“和合二仙”香插,呈浅碟型,碟心瓷塑和合二仙,二仙为童子状相互贴近并肩而立,合仙着团花纹青色衣裳,右手托盒左手持盖;和仙穿花叶纹红色衣裳,右手搭于合仙肩上,左手放于合仙胸前作半拥抱状,二仙面部清秀俊朗,唇若涂脂,衣纹自然垂摆,神色平和淡然,寓意家庭和睦、和谐相处。
南京博物院藏清康熙斗彩“和合二仙”纹菱花口瓷花盆
南京博物院藏清康熙斗彩“和合二仙”纹菱花口瓷花盆,二仙化作豪放不羁的中年男子形象,蓬头散发,袒胸露怀,均着宽松绿袍,赤脚履地,其中一人在松下的坡石上箕踞而坐,神态放松、姿态自由,另一人正在大步迈近,二仙四目相对,咧嘴而笑,极为自然地融入周边的红日、磐石、青松、绿草等环境之中,呈现自然和谐的景象,寓意友谊与兄弟情、化解矛盾。
华侨博物院藏民国三彩“和合二仙”瓷坐像
华侨博物院藏民国三彩“和合二仙”瓷坐像,二仙化作眉弯眼笑、袒胸露乳、举止从容的和尚形象。和仙身着黑领青绿衣裳,下穿缠枝纹淡黄阔腿裤,左手持一株荷叶,右手放于合仙身后;合仙着黄领墨绿衣衫和淡绿菱纹裤,二仙并肩跂坐,神态自若,笑容可掬,寓意友谊与兄弟情。
二、文献中的“和合二仙”
2017年,一份雍正帝敕封和合二圣的圣旨稿首次被学者周琦发现,主要内容包括:“上谕:朕惟佛、道弘深,普济万品……寒山敕封妙觉普度和圣大士,拾得敕封圆觉慈度合圣大士……”。此外,清代翟灏编著的《通俗编》卷十九神鬼篇和合二圣词条也有相关记载:“和合神即万回哥哥……,国朝(清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由此,寒山、拾得和合二仙的身份在清代雍正年间正式得到官方确认。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字号和出生年月均不详。严振非的《寒山子身世考》中,结合大量史料及寒山诗,指出寒山为隋皇室后裔,但因遭皇室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自号“寒山”。
拾得是唐代著名诗僧,姓氏、里籍、生卒年均无考。据宋代道原所撰的佛教史书《景德传灯录》卷二七“天台拾得”词条与明成祖朱棣编撰的《神僧传》第六卷“拾得”词条记载,拾得本是赤城路边孤儿,天台国清寺丰干禅师将其捡回至寺中,故名“拾得”。
明清时期道教文化的兴盛和世俗文化的繁荣,寒山、拾得的形象受道教仙人形象及民间传说的影响,逐渐演变成民间崇奉的“和合二仙”。
三、“和合二仙”传统寓意
“和合二仙”的传统寓意在“和合”涵义的基础上,随着时代发展及主要代表形象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唐宋时,和合神是一位名为“万回”的僧人,《神僧传》记载,万回的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担忧牵挂,万回便前往战场探亲,虽远隔万里,却能朝发夕返,带回兄长家书,百姓得知此事后,视万回为家庭团圆的神。人们对于和合神的祭祀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和睦、欢聚团圆的祈愿。明清时期,以翟灏为代表的人们认为和合理应是偶数,和合神需要二神并祀,万回僧仅一人,不可以当之,由此,寒山、拾得“和合二仙”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传统的“和合”文化不仅蕴含着民族情感、宗教信仰、社会习俗、道德风尚和审美情趣,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积淀与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蕴。
四、“和合二仙”现代文化内涵
传统的“和合”主要出于人们对于家庭、夫妻、兄弟、朋友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追求,当今时代,“和合”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来源:大明湖畔看今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