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弛,平潭人,笔名琬弓,平潭作协会员。研究生在读,喜欢摄影、旅游。已发表文章《入潮漫卷》《人间草木皆知味》《予冬天》《夜市小记》《我的端午》等。
张弛,平潭人,笔名琬弓,平潭作协会员。研究生在读,喜欢摄影、旅游。已发表文章《入潮漫卷》《人间草木皆知味》《予冬天》《夜市小记》《我的端午》等。
当夜幕如墨悄然笼罩平潭
海风轻拂
一场梦幻的盛宴正悄然酝酿
本期《十点读平潭》特别档
文章作者张弛
有话对大家说
点开下方音频听听吧
蓝眼泪,这大自然馈赠的礼物
用它独特的光芒
点亮了平潭的夜空
也点亮了人们心中对美好的向往
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
更是平潭的灵魂与诗意所在
今天
让我们跟随文字的脚步
走进东美村
一同感受平潭蓝眼泪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聆听大海与星辰的私语
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美景之中
请欣赏言俨为大家带来的朗读
朗读者/言俨
作者/琬弓
我是在晚上九点到的东美村,进村的路已经堵得水泄不通。到沙滩上逛了一圈一无所获后,我们决定上岸边的小店稍坐。海鲜排档生意清淡,我们点一盘小菜,啜饮着冰啤酒。渔民说,现在潮水才刚退,等潮涨起来要到十一点。
今夜的海风不冻,不冷不热地吹拂,浅滩下已经是如潮般的游客伫立在薄薄的海水里了。十一点刚过一刻,蓝眼泪的荧光逐渐开始随着人群的叫喊明灭在浪涌之间。夜色下的海面状似平静,厚重如沥青一般。但地月间的引力不曾断绝,因此海水总像一盆摇摇晃晃的汤,呼之欲出,拍撒在海滩上。浪从地平线处初见端倪,在黑暗中凸起一道棱,临近时突然张口咆哮,最后颓然跌入平静。观泪的人群密密匝匝,为了视线不被遮挡,我也踩入海水中,向黑暗中的地平线走了十几步。浸泡在海水中的小腿逐渐开始发痒,小时候大人说这是被海里的水母给蛰了的缘故。但我一次次去捞海水掬在手中,都没能发现水母的身影。后来游泳时呛进一口海水,咸得五感麻痹,我理所应当地猜测是汤里水母放多了的缘故。潮水渐涨,浪汹涌起来。在海浪翻卷起来的几秒钟内,蓝色的焰光如被点燃导火索一般,顺着潮流从东向西施放,霎时间冷光乍起,那一道浪就褪为玻璃状的冰蓝色。这冰蓝色也真如冰雪消融一样骤然而逝,被浪头一卷一盖,就消弭不见。
用搜索引擎简单查询一番,得知蓝眼泪的学名叫希氏弯喉海莹。它的正名并不如人们所起的美称一样平易贴切,但这样一个名字躺在生物百科大全中,也仍然是美丽的。蓝眼泪喜潮湿,因此前两日的回南天最盛。那种天气令人生厌,因为四肢都像蒙上一重水做的油膜,人像是被码放好等待醒发的面团。但是这时海风也是潮湿的,那种风可以很明晰地被鼻子辨认出来,鱼和草的鲜腥被过量的水分弥散开,远播在风里。就是在这种亚热带季风里,蓝眼泪在夜晚的海平面此起彼伏。如果下了雨,海面则会像一匹波光粼粼的鳐鱼,在黑夜中游曳,凭倚着虚无,扶摇欲远游。无数的雨滴挣扎着突破张力跃入海中,溅起无数水滴,涟漪和涟漪相交,依偎着交融,推搡着扩散开来。使无机的物体焕发出生机,这力量被膜拜为“大自然”。这时水波似发光的绫罗,涛声猎猎,而弱小的海莹就狡黠地在每一道涟漪间借机闪烁。我只能依靠想象来构建这神迹般的场景,因为琐事蹉跎错过了那几日最好的时机。
一同交谈的渔民目测五十上下,也许更年轻些,海边人皮肤饱受蹂躏,更显沧桑。我们问起蓝眼泪是早已有之还是近来才兴起,他答道,在他小时侯就有了。想来也是糊涂发问,自然迤迤然亘古站立在时间中,人类发现了便不吝赞美这美丽真实无匹,但在不被人知的岁月里,月夜下的海仍然会带着饱涨的心事,将盈盈星光编织在海滩上,缠绕在礁石上。时间无情,只留下“虚假”的记忆,维系一个个遥远的梦境。是否真的有渔家的孩童孤身一人来到深夜的海滩,坐着凝望远处习以为常的奇景?不得而知的是我,而泪水般的海莹在潮起潮落中吞咽下每一个海边人的心事,随着浪花漂往日出的方向了。
朗读者:言俨
平潭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主持人
《十点读平潭》特别版
欣赏作家美文,聆听岚岛故事。平潭广播电视台FM98.5综合广播携手平潭作家协会,于每周五晚推出《十点读平潭》特别版,节目将那些触动心灵、描绘海岛风情的文字,以最真挚、最动人的声音呈现给每一位听众,请您和我们一起感受文字与声音交织的魅力,体会平潭之美。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