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9日,“多彩贵州·书香高原”2025耕读行动启动仪式上,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武俊彦形容:博物馆讲解员,就是带着参观者“拆盲盒”。
本文约984字,阅读约需2分钟
博物馆讲解员,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5月9日,“多彩贵州·书香高原”2025耕读行动启动仪式上,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武俊彦形容:博物馆讲解员,就是带着参观者“拆盲盒”。
盲盒里,装载着丰富多彩的贵州历史文化。202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贵州省博物馆平均每天访问人次达1.9万,参观者热情地“求讲解”,武俊彦也因之体会到“众星捧月”。
其实,参观者们“捧”的,是那些物件背后,生动有趣的贵州。
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 武俊彦
譬如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出土的两辆大型的东汉铜车马。虽然略逊于秦皇陵出土的两驾,但其体量和造型,就目前国内来说,仍比较罕见。
一辆为轺车,类似今天的公务用车,出土于兴仁交乐6号汉墓;另一辆则为辎车,即装载物资的车辆,出土于兴义万屯8号汉墓。两辆铜车马出土地分属不同县域,两墓直线距离仅仅相距16公里。2000多年以后,它们首次相见相望,始于2024年2月3日开展的“人文山水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
辎车全长112厘米,通高88厘米。马分为耳朵、头、脖子、身子、脚11个部分,除了耳朵是实心的,其他身体9个部分都是砂模空心浇铸。
“辎车最薄的部分,和您使用a4纸的厚度是差不多厚。做得这么薄,还要在外面刻画祥云纹、井字纹等。”武俊彦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来客讲述。有参观者赞叹说:贵州出土了两架“仁义之师”。
另一参观者询问:贵州省博物馆还有哪些宝贝?
每当此时,武俊彦都骄傲地回答:“贵州的宝贝很多!”有播州杨氏28世土司夫人的金冠、3D打印的杨粲墓,以及贵州山水首次入画的黄向坚《盘江图》等。还有一件“国宝”——《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这是中国195件禁止出国展览的书法作品,和它同批次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有大众所熟知的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在贵州省博物馆,最容易被参观者忽略的,是一幅贵州书院地图。贵州自宋代创办了第一所书院鸾塘书院,到明朝发展了21所书院,再至清朝,贵州省境内书院已有近200所。得益于书院的滋养,明清时期贵州人才辈出,清末公车上书603名举人,有1/6都是贵州人;“中国行政法学之父”是贵州人;中山大学创办者之一是贵州人;北京大学首倡者还是贵州人……
武俊彦希望,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在文献、文物中了解贵州、读懂贵州,“文物虽不会说话,但文化终有回声。”
本网记者:李思瑾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 袁小娟
三审:李 蓓
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