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贷款中介市场鱼龙混杂,不少消费者因急需资金而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与监管提示,揭露黑中介的常见话术陷阱和诈骗手法,助你避开“套路贷”的深坑!
从“低息诱饵”到“服务费连环扣”,一文教你识破所有陷阱!
贷款中介市场鱼龙混杂,不少消费者因急需资金而掉入精心设计的陷阱。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与监管提示,揭露黑中介的常见话术陷阱和诈骗手法,助你避开“套路贷”的深坑!
一、话术陷阱:糖衣炮弹下的致命诱惑
1. “低息快贷,年化利率仅2%!”
真相:黑中介常以“超低利率”吸引客户,但实际放款时却以“资质不足”为由抬高利率,或通过“手续费”“管理费”等名目变相加息,综合成本可能高达年化20%以上。
某消费者被承诺“月息3厘”,实际到手贷款却因“服务费”“风险金”等费用,年化利率飙升至18%。
2. “内部渠道包过,征信差也能贷!”
真相:宣称与银行有“内部关系”或“特殊通道”,实际是诱导客户伪造银行流水、收入证明等材料。一旦被发现,客户不仅贷款被拒,还可能因骗贷承担法律责任。
3. “零费用服务,放款后再收费!”
真相:前期承诺“免费”,放款后却以“资料包装费”“保证金”“管理费”等名义层层扣费,甚至强制捆绑销售保险或理财产品。
二、服务费连环扣:隐形费用的无底洞
1. “走账”陷阱
手法:以“验证还款能力”“制造流水”“规避资金监管”等为由,要求客户将部分贷款资金转入指定账户,随后以“服务费”名义截留。
2. 捆绑收费
常见名目:手续费、评估费、担保费、加急费等,收费比例高达贷款金额的10 %,且不写入合同。
风险:实际到手资金大幅缩水,借贷成本远超预期。
3. AB贷骗局
套路:对资质差的客户,谎称需“担保人”或“监督人”,实际诱导担保人申请贷款,导致客户朋友亲人背负债务。
三、诈骗手法升级:从信息倒卖到“杀猪盘”
1. 个人信息倒卖
客户提交的身份信息、通讯录等被中介倒卖给第三方,用于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甚至伪造贷款材料。
2. 伪造“成功案例”
通过PS伪造银行批贷截图、假合同,营造“高成功率”假象,诱导客户支付高额费用。
3. “转贷降息”骗局
怂恿客户将房贷转为经营贷,收取高额过桥费,最终因违规操作导致资金链断裂、征信受损。
四、防坑指南:牢记“三不三拒”原则
1. “三不”原则
不轻信口头承诺:所有条款需写入合同并盖章。
不向个人账户转账:费用支付必须通过正规对公渠道。
不泄露敏感信息: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仅限正规金融机构使用。
2. “三拒”原则
一拒绝签订空白合同或内容模糊的协议,避免事后争议。
二拒绝口头承诺,要求中介将关键条款写入书面合同并签字盖章。
三拒绝接受捆绑销售,抵制强制购买无关产品或服务。
3. 维权渠道
保留聊天记录、合同、转账凭证等证据,及时向12345市民热线或金融监管局举报。
五、守住钱袋,远离“套路”
总的来说,那些黑中介做的基本上都是一锤子买卖,他们每天给员工灌输的理念就是:人一定不能被良知限制住,对客户善良,就是对自己狠,所以遇到客户都是往狠了宰,他们是不需要回头客的。
不过,近一两年这个行业慢慢的已经开始了一些转变,黑中介越来越难干了。现在一家贷款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就半年一年,原因:
1、电诈横行,人们对于陌生电话的警惕心理越来越强,客户被忽悠精了。
2、高费用不好收了,现在自媒体越来越发达,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像我们一样,把行业内幕科普出来,你那里要价高,我就去要价低的地方去。所以黑中介想要再收高费用比较困难。利润点下来了,公司如果长期业绩不好,自然而然就倒闭了。
所以说,只讲究一锤子买卖的,终究有一天是要落寞下去的。
黑中介的“套路”本质是利用信息差和急迫心理牟取暴利。
消费者需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贷款”,更没有“稳赚不赔”的捷径。
来源:汽车信息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