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撑着年迈的身子来到杨绛家,但在扶着栏杆吃力地上楼时,杨绛走了出来,劝说道:“楼梯难走,你莫要知难而上!”
1998年,钱钟书病逝,费孝通得知后,心中既有惋惜,也有一丝欣喜。
他撑着年迈的身子来到杨绛家,但在扶着栏杆吃力地上楼时,杨绛走了出来,劝说道:“楼梯难走,你莫要知难而上!”
费孝通一听这话,顿感羞愧,从此再没有踏进杨绛的家门......
01
费孝通和杨绛的缘分,远在钱钟书遇见杨绛之前。
两人都曾就读于振华女校,之后同时考入东吴大学,这时候的费孝通已对杨绛心生好感。
1930年,费孝通转入燕京大学攻读社会系。1932年前后,东吴大学因为学潮越闹越凶。
彼时的杨绛是毕业班的学生,不想就此耽误了前程,但通过好友孙令衔办理了燕京大学的借读手续。
对于心上人的到来,费孝通自是高兴得不行,但杨绛却没有这样的好心情。原来她真正想读的并非燕京大学,而是清华大学。
所以刚参加完燕京大学的入学考试,杨绛就在孙令衔的陪伴下,迫不及待地奔向清华园,却不料邂逅了她毕生的爱情。
晚霞已落,暮色渐起,在美丽的清华园,杨绛遇见了钱钟书。
在罗曼蒂克的氛围里,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但那个时候,钱钟书有婚约在身,杨绛也有费孝通追求。
恰好现场的第三人孙令衔清楚这两件事,及时拉开了他们。回去后,孙令衔把杨绛和钱钟书的相遇告诉了费孝通。
费孝通大惊,顾不得好好准备,便冲到杨绛的面前,对她说:“我觉得我比钱钟书更有资格做你的男朋友。”
而杨绛回答他:“我记得在你离开东吴大学之前,我就跟你说过,我们只能做朋友,而非男女朋友。”
杨绛的拒绝并没有让费孝通死心。
当不久后杨绛拿到清华的借读通知时,他让孙令衔在清华散播杨绛已有男朋友的消息,所谓的男朋友自然就是他。
然而,钱钟书并没有就此放弃杨绛,他主动写信邀请杨绛见面,并告诉她:
“我没有订婚。”杨绛回答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杨绛很快就和钱钟书确定了恋爱关系,并特意写信告诉费孝通,让费孝通作罢。
02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举行婚礼。同年,费孝通与燕京大学的同学王同惠结婚。这段“三角恋”终于告一段落。
此后数年,杨绛和费孝通各自运营着各自的家庭,也都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原以为过去的篇章彻底掀过去了,但这时候,钱钟书去世了。
上世纪90年代,钱钟书的病情已经恶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不时就需要住院治疗。
1994年,他被送进医院后,就再也没有离开。
后来的日子里,杨绛时刻陪在钱钟书的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
杨绛说:“我只求老天,让我比他多活一年,让我照顾他安稳地走。”
1998年末,钱钟书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双眼却没合好。杨绛轻轻地帮他闭上眼,拉住他尚有余温的手,喃喃道:“有我呢,你放心。”
钱钟书走后,杨绛以未亡人的身份整理他的遗稿。她说:“钟书走了,我也想走,但我不能走,我得留下来,为他打扫现场。”
钱钟书一生都有文人的天真,对生活琐事一窍不通。他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活到88岁,并创造那样丰厚的成就,离不开杨绛在背后的付出。
杨绛照顾了钱钟书一辈子,即便钱钟书走了,她依然为钱钟书而活。
03
费孝通可不这样想。彼时已经88岁的费孝通听说钱钟书去世后,内心沉寂多年的对杨绛的爱慕复燃。
他不顾世俗的眼光,拖着虚弱的身子朝杨绛家走去。门口长长的楼梯让费孝通犯了难,但他硬是咬着牙,拽住一旁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上走。
而就在他低头攀爬的时候,听到声响的杨绛先一步拉开了门。
她叹了口气,说:“你我都是快要入土之人,上楼梯并不容易,你为何要勉强呢?有时候知难而上并没有意义。”
费孝通怔怔地望着她,他知道她清楚他的意图,也知道她言语之外的意味。有一瞬间,他想复制年轻时的做法,赤裸裸地展开攻势。
但下一瞬间,理智告诉他,他们的确老了,容不得撕下最后的体面。最终,他也叹口气,转身离开了,从此在没有出现在杨绛的面前。
爱情没有先来后到,也许一霎那的悸动就胜过数年的守护,杨绛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来源:言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