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叙事护理,为耐药结核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9 23:55 2

摘要:在医疗的征程中,耐药结核病犹如狰狞的“病魔”,不仅无情侵蚀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如阴霾般笼罩,极易诱发心理危机。而叙事护理,恰似穿透阴霾的那束光,为患者带来希望与力量。

在医疗的征程中,耐药结核病犹如狰狞的“病魔”,不仅无情侵蚀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如阴霾般笼罩,极易诱发心理危机。而叙事护理,恰似穿透阴霾的那束光,为患者带来希望与力量。

患者陈晨(化名),一位年仅30岁的女性,命运却对她接连暴击。在确诊耐药性肺结核的同时,她还深陷丧偶之痛、背负经济压力,甚至无奈与女儿分离。初入院时,她被低落情绪完全吞噬,治疗依从性仅为40%,满心绝望地她自述“像被一堵墙困住,与社会隔绝”。

为了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护理团队决定采用叙事护理进行干预。管床护士巧妙提问“结核病像什么”,引导陈晨将疾病外化为“一堵墙”,让她能以客观视角看待困境,避免自我否定的深渊。渐渐地,陈晨意识到“墙是可以推倒的”,内心的治疗动机被重新点燃。

当患者提及曾在图书馆工作的经历,护士敏锐捕捉,不断强化她“责任心强”“受孩子喜爱”等闪光点,帮助她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价值感,构建起“我能战胜疾病”的全新叙事。同时,护士还暖心录制并播放了其母亲和女儿饱含爱意的录音,激发她心底的情感动力;详细介绍医保政策,为她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持;分享康复病友的励志经历,进一步筑牢她治愈的信心。

为了让陈晨在治疗中更有目标感,团队设计了“抗结核英雄日历”,每周完成治疗就能贴上一颗星,集满即可兑换奖励。另外还有治疗笔记本,用于记录服药情况、每日心情及小目标,助力她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小小的举动,大大增强了她的短期目标感。

奇迹在精心护理下悄然发生。1个月后,陈晨的治疗依从性达90%,并且主动积极参与康复活动;3个月后,痰菌转阴。重获新生的她,自愿成为“结核病康复志愿者”,用自己浴火重生的经历,鼓舞着其他仍在病痛中挣扎的患者。

此次案例中,护理团队采用叙事护理,运用解构、外化、改写、外部见证人及治疗文件等核心技术,成功助力陈晨从“绝望深渊”迈向“希望高地”,从“被动治疗”走向“主动抗病”。结核病的治疗,绝非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康复,更是心理与社会功能的深度修复。叙事护理,就是那把打开患者心锁的钥匙,为患者找回生命掌控感,是临床护理中值得深度探索、大力推广的暖心良方。

来源:健康小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