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今年第一季度过去,大部分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对2025年的应用形势有了初步判断,在4月份,不少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开始发力,接连推出重磅新品。新品发布,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品所展现的功能、特性、技术路线、迭代方向,既是企业对市场痛点和行情变化的把握
2025年4月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链新品发布情况
(上下滑动查看)
在本体领域,共有12款新品发布或首秀,来自新松机器人、库卡、天链机器人、国瑞迪科技、新时达众为兴、越疆机器人、珞石机器人、法奥机器人、节卡机器人、艾利特机器人、大象机器人11家企业。
从应用领域来看,12款机器人新品覆盖了焊接机器人、涂装机器人、打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洁净型机器人等应用类型,在确保产品向高精度、高速度指标延伸的同时,不少产品摆脱了此前“大而全”“一招鲜吃遍天”的产品定位,更加专注于解决细分市场的痛点。
比如新松机器人发布的SR270A-270/2.70工业机器人,针对汽车行业的需求而设计,适配点焊、涂胶、螺柱焊、SPR等应用,覆盖了汽车制造关键环境的工艺流程。
相比上一代产品,SR270A-270/2.70新品采用全齿轮传动方案、震动抑制算法加持,实现点焊排点作业节拍提升10%,码垛作业节拍提升13%,整机刚度指标提升172%。
新时达众为兴发布了ARJ系列洁净型SCARA机器人,该产品延续了高速、高精度的优异性能,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1mm,标准循环时间可达0.27S,系列产品臂展范围覆盖500mm-1200mm,最大负载可达20kg。
ARJ系列采用无尘材料制造,洁净等级获得ISO Class4认证,具备高度可靠性和防护性,可满足晶圆搬运、药品封装、食品加工、精密组装等具有高洁净度要求的自动化工艺。
国瑞迪科技则瞄准钢铁冶金行业中间包耐火材料涂抹这一环节,发布了中间包智能涂装机器人,将机器人与AI技术深度融合,通过毫米级精准控制,减少40%以上的产线用工,根据实际场景反馈效率提升30%以上。
除了深度挖掘产品性能潜力,锚定细分市场发力之外,高工机器人观察到,新发布的协作机器人产品进一步呈现出轻量化、智能化,以及与AI大模型和视觉感知技术深度结合的特点。
如法奥机器人在其2025年首场发布会上带来两款焊接专用协作机器人——FR3WMS、FR3WML,本体重量分别为10.5kg和11kg,单只手就能实现便携操作移动。
法奥机器人在同期发布的3D视觉免编程焊接、AIRLab免编程智能焊接方案,均依托于搭载了AI和视觉能力的AIRLab平台,可以让机器人自动识别工件和焊缝,完成焊缝推荐、路径姿态调整、自主避障等功能,让协作机器人进一步向具身智能方向迈进。
越疆机器人发布的CRAF智能力控协作机器人,采用一体化内嵌力矩传感器设计,实现医疗级的柔顺微力交互,支持拖拽及点位示教(对点精度达到0.1mm),通过力控引擎算法,确保打磨、抛光等作业过程中正压力和磨削力的恒定,力控制精度误差在±3N,同时以力觉反馈实现路径自适应规划,节省曲面打磨路径编程工作,精准面向抛光打磨、精密装配、焊接、医疗自动化四大场景。
天链机器人在4月发布了抓重比达2:1的超轻量协作机器人,该机器人本体重量约8公斤,全臂展额定负载10公斤,极限抓取重量超15公斤。除了优秀的自重负载比和轻量化的设计,该机器人集成了感知能力、关节力矩传感器、电流估算力反馈模型、3D视觉等技术,具有全隐藏线束、拖拽示教、力反馈及超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可满足配送、零售、餐饮、医疗、农业采摘等新兴自动化场景需求。
珞石机器人在2025山东省机器人大会上首次展出了双臂机器人,并在现场演示了对指定结构的精准拼装能力。据介绍,该机器人融合具身智能、视觉感知与柔顺力控技术,通过高精度虚拟仿真环境生成海量训练数据,实现双臂自主化柔顺协作装配,并持续进行拟人运动学习规划。珞石机器人表示,通过“机器人+AI”战略,珞石机器人正在积极将具身智能从概念转化至实际应用场景的落地。
此外,艾利特机器人、节卡机器人、大象机器人分别发布了焊接协作机器人及Cockpit配套工艺方案、JAKA A12L智能视觉感知机器人、轻量化教育协作机械臂产品,均在不同程度上与AI大模型、视觉方案融合,进一步探索协作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免示教、免编程、深度强化算法的调度系统开发。
在机器视觉领域,根据高工机器人梳理,4月份发布机器视觉相关新品的企业分别为肇观电子、博视像元、索尼、均胜电子,涵盖了工业视觉相机、激光雷达等5件新品,可用于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新发布的机器视觉产品同样呈现出轻量化、微型化设计的趋势,同时聚焦在细分领域,高分辨率、高精度产品层出不穷。
比如在机器人的避障防护上,肇观电子发布了智能自主防护传感器IOCAMERA-M1,该产品基于双目主动光技术,以抗强光干扰、多场景适配、RGB-D时空对齐、内置避障算法直接输出信号、不占用上位机算力为核心优势,将“感知-决策-执行”链条缩短至毫秒级,实现移动机器人从室内到室外、从低速到高速、无需上位机算力的避障方案升级。
在半导体领域,博视像元推出了2款突破性的高端相机,分辨率分别达到2500万像素、1400万像素,像素尺寸分别为4.5、5.5μm,帧率达到84fps、360fps,其中一款相机更是实现了25mm的超薄机身尺寸,具备CXP高速传输接口,适配于晶圆宏观缺陷检测、晶圆几何形貌测量、IC芯片检测等高端应用,极大提升了半导体检测的精度和速度。
视觉传感器巨头索尼发布了一款新型激光雷达深度传感器AS-DT1,该产品采取轻量化与小型设计,重量50克,尺寸为9mm×29mm×31mm,采用激光雷达和dToF技术,10米距离的室内外环境下测距精度误差小于±5cm,适用于商店、仓库等环境中的自主移动机器人集成。
专注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均胜电子,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上带来了一套机器人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双目深度相机和激光雷达。据介绍,该双目深度相机集成了融合计算芯片,具备优秀的深度、精度,以及抗环境干扰能力。
随着机器人向柔性化、智能化、人机协同方向发展,感知能力已经成为机器人的必备技能之一,适配于机器人的传感器产品的功能、形态也在持续创新迭代中。
高工机器人注意到,均胜电子、宇立仪器、深谋科技、戴盟机器人、艾瑞迈迪也在4月份发布了6款传感器产品,涉及六维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磁定位传感器、光学定位传感器等细分领域。
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现场,均胜电子还发布了一款六维力传感器,直径为40mm,采取响应面优化技术,实现灵敏度、刚度的平衡,解耦技术实现低串扰,精度误差小于3%FS,据了解,该产品已经与智元机器人合作进行送样测试。
宇立仪器发布了一款创新性微型六维力传感器,直径为6mm,重量仅1g,具备200%过载能力,产品的非线性、迟滞小于1%FS,适用于微型力控装配、医疗机器人、集成至精密夹爪或机器人指尖内部。
深谋科技发布了一款名为“弹起”的压电式六维力传感器,迟滞误差小于0.2%FS,具备快速响应、高刚度、高频带宽、抗电磁干扰与广域环境适应能力。“弹起”采用耐高温封装工艺,可在-200°C至+400°C的温区内稳定工作,适用于外界环境对高动态交互和多维力控制要求极高的场景。
面向医疗场景,艾瑞迈迪发布了高精度磁定位传感器、高帧率光学定位传感器两款产品。艾瑞迈迪磁定位传感器具备亚毫米定位精度、抗金属干扰能力、弱磁场系统,适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电生理导管导航等应用;而光学定位传感器则提供高帧率的定位追踪,跟踪帧率达400赫兹以上,通过超高帧率影像采集与亚毫米级定位算法,用于术中导航、机器人协同。
面对机器人末端、灵巧手的交互需求,戴盟机器人发布了多维高分辨率高频率视触觉传感器,该产品将摄像头集成至传感器内部,每平方厘米覆盖4万个感知单元,当物体接触传感器表面时,可捕捉物体接触时的形貌、纹理、软硬、滑移、按压力、切向力等多种模态信息,实现稳定的稠密触觉感知能力。
4月16日,ABB机器人为其拣选机器人产品系列增加了两款全新AI赋能功能模块——服饰/快递分拣自动供包解决方案。两款功能模块专为快速部署而设计,均采用预先集成的方式,用于扩展在物流和电子商务供应链的机器人产品解决方案。
如搭载了服饰行业机器人自动供包解决方案的ABB机器人能够实现1300件/小时的速度进行分拣;快递行业机器人自动供包解决方案可以让机器人以1500件/小时的速度处理箱子、袋子、信封和包裹。
4月18日,信步科技发布了具身智能开发平台HB03,将CPU(运动控制)与GPU/NPU(感知计算)集成于一块主板,能够兼顾操作精度和智能泛化能力,峰值算力达96TOPS,实现极强的控制实时性,解决算力瓶颈与系统冗余问题,适配多种形态机器人。
4月24日,研勤工控发布了OTM-F842 mATX主板,基于Intel®Comet Lake CPU+H470 PCH平台打造,具备工业级耐用,工作温度范围-20℃ ~ 60℃,存储温度**-40℃ ~ 80℃,采用高TG PCB材料,降低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信号损耗风险,适配于机器视觉、工业自动化控制、医疗影像、数控机械等领域的集成应用。
4月25日,泰科电子发布了INMORO电机连接与机器人互联解决方案,该方案具备快速锁定、安装便捷、卓越EMC屏蔽和节约空间等特点,可以将伺服电机与伺服驱动器、控制装置以及机器人和机械设备紧密连接,提供电源、信号和数据(或三者集成)的多种连接解决方案。
据高工机器人的观察,4月以来,机器人行业的新品发布活跃度有所提高,仅4月的新品发布数量已经超过了1-3月新品数量的总和。(点击查看1-3月新品发布信息)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聚焦细分市场、与人工智能、多重感知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打造更高性价比、更贴近用户需求的产品、开拓更具有新兴的应用场景,降低单一市场依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规划的共性看法。
随着机器人行业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市场动态的多重变化,高工机器人将持续关注行业新品动态,敬请拭目以待。
来源:高工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