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沟油卖全球,废油出海赚真金,这波中国居然成了全球老大?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0 06:00 2

摘要:中国出口的这些地沟油、泔水油、废弃油脂,统称为UCO(Used Cooking Oil),在海外已经变成了绿色能源、航空燃料,甚至是碳中和战略的一部分。

谁能想到,被中国人嫌弃到极致的地沟油,正在被欧美疯抢?

而且,这还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条数百万吨、年产值数百亿的跨国产业链

中国出口的这些地沟油、泔水油、废弃油脂,统称为UCO(Used Cooking Oil),在海外已经变成了绿色能源、航空燃料,甚至是碳中和战略的一部分。

你以为是废物,人家当成宝。

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2024年底,中国官方开始出手限制这项出口。一边是全球热钱蜂拥而至,一边是政策开始收口,“泼天的富贵”要收紧了。

这场围绕“废油”的出海之战,到底背后藏着什么?

咱们先说点直白的:所谓“地沟油”,其实就是餐饮里回收来的废弃食用油脂。过去这东西最常见的去向就是——

被非法回流餐桌、进地下炼油厂,甚至流入调味品、饲料行业。

每年数量惊人,中国餐饮业年产废油脂超过400万吨,曾经是“食品安全的巨大隐患”。

可最近几年,情况变了。

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欧美尤其是欧盟,急着找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

他们盯上了UCO ——这种原本没用、还要被政府花钱处理的废油,在高温催化处理后,可以直接转化成生物柴油、航空燃油(SAF)

一个字:香。

相比传统柴油,碳排减少超过80%;原材料成本低,完全不依赖石油进口;加上欧美对“绿色认证”的严格要求,中国UCO纯度高、供应稳定、价格便宜,简直是理想原料。

美国、欧盟、新加坡这些国家,几乎把中国当成了绿色燃料“原油田”。

而中国UCO出口,也在过去几年迎来大爆发——

2023年出口量超过200万吨,占全球废油原料贸易量的一半以上,正式坐稳世界第一。

说白了,就是市场化+政策助推的结果。

以前没人管这些废油去哪了,导致“黑作坊”横行,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后来政策开始强管:

**《餐厨管理办法》**出台,废油必须“统一收运、定向处理”;各大城市建设了**“地沟油集中处理系统”**,分类推动餐饮业源头分类;多个地方政府出台UCO出口退税,鼓励将其转化为出口创汇产品。

谁搞环保,谁做绿色能源原料回收,谁就有政策支持、税收减免。

于是,一批环保企业、能源公司、炼油厂开始抢滩:

河南、山东、广东等地涌现出一大批UCO加工出口企业;中石化、益海嘉里、远景能源等大企业也开始涉足;一些专门做UCO回收出口的“中间商”一年营业额能过亿;

有业内人士直言:

“以前大家拼命躲地沟油,现在都在抢。”

这波出口红利,有的人赚疯了。

你以为这门生意可以一直这么做下去?现在,中国要踩刹车了。

最新消息显示:

中国正在下调UCO的出口退税额度,并且开始限制部分地区废油出口总量。

这是为什么?

因为国家发现自己也需要这些废油了。

一句话总结:

出口赚的是外汇,但国内发展新能源,才是真正长久的战略。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而UCO正是其中不可替代的原料。

中石化在北京、福建、四川等地都在布局生物航煤工厂;国家能源局也明确提出,要打造自主可控的SAF原料供应链;随着国际航空公司对绿色燃油需求暴涨,中国若再出口太多UCO,等于资源外流+产业落后。

所以,政策调整几乎是必然的。

未来三到五年内,UCO出口将不再享有“无门槛红利”,甚至可能面临出口许可证管制。

当中国一开始限制废油出口,最着急的不是国内商人,是国外的能源公司。

美国加州的可再生能源公司Gevo、Neste;欧盟多家航空燃料商、炼油商;新加坡壳牌在亚洲的供应链也高度依赖中国UCO;

有业内人士直言:

“中国如果限制UCO出口,欧洲的生物柴油可能要断粮。”

而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这波调整影响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大企业更开心了:中石化、国能、航发环保这类掌握UCO源头的大厂商,能拿到原料,未来国内转化利润巨大;

中小出口商压力大:靠UCO出口赚快钱的小公司,面对退税削减、出口审批难,利润空间直接砍半。

简而言之,一场“绿色资源控制权”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虽然UCO出口黄金期正在收尾,但新的机会也在酝酿:

国内SAF市场会是大风口
随着国家计划到2030年实现航煤碳中和,生物航油需求将暴涨,UCO将成为国资企业和民企博弈的核心资源。“城市油田”产业链崛起
餐厨废油回收不再是“环保项目”,而是“能源资源”,谁能做成“城市能源运营商”,谁就能掌握上游定价权。UCO标准体系+碳交易机制出台
中国未来极可能建立废油交易所、碳信用机制,高质量UCO会被标价、被认证、被炒作。

换句话说:

地沟油不再是废品,是下一个能源战场的“原材料黄金”。

曾经地沟油代表的是中国食品安全最黑暗的一面;
如今,它正变成国际新能源的高端原材料。

但背后的转折,靠的不是运气,是一套政策调度+产业预判+市场红利三位一体的组合拳。

而我们能学到的教训是:

当“别人嫌弃的资源”变成全球必需品时,你怎么把握住节奏,决定的是谁真正赚到最后的钱。

地沟油出海,是一面镜子。
它照出了中国制造的“去污能力”,也照出了新产业博弈下的红与黑。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