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全国先进工作者,五院518所车工首席技师李晓宝。
近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航天科技集团五院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全国先进工作者,五院518所车工首席技师李晓宝。
李晓宝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车工首席技师,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从事航天器机构精密加工30多年来,以精、准、新、巧的加工技艺,填补多项行业内加工技术空白,有力保障了天宫建站、北斗组网、祝融巡火、嫦娥采样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是我国航天器核心机构制造的“雕刻大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毫微之间见真功
砺刃破局耀星河
李晓宝从入职起就在航天车工岗位,一干就是30多年,他潜心钻研,在我国空间站机械臂、火星探测器配平翼机构等加工过程中默默耕耘,出色保障了任务完成。
我国空间站机械臂的核心驱动部件选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断续切削和高精度表面成形在国内尚无成熟工艺。他通过对刀具参数进行创造性优化,突破了现有机床加工极限,为空间站在轨稳定运行及航天员出舱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火星探测器配平翼机构中,螺旋副的精度超出了常规测量手段的最小分辨率,再加上材料的超高硬度和变曲面特殊结构,如何加工是个难题。为此,李晓宝创新提出先车后研加工工艺,解决了高精度传动与高刚度支撑同步保证的技术难题,保证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实施。
以技为翼向星河
百炼成钢铸匠心
李晓宝自创了双刃定径镗刀等专用刀具和定位夹具,彻底实现了太阳翼机构国产化。他提炼的十余种关键车序加工方法被固化为定型工艺,成功应用于我国小卫星太阳翼柔性生产线批产制造中,实现了我国小卫星太阳翼机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重大跨越。
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器中的卷筒属于半封闭薄壁腔体结构,产品极易变形,加工精度很难控制。李晓宝通过上百次切削试验,设计出一套巧妙的方法,并开发出微应力装夹、高精度定位、高刚度固定的系列工装,使成品率大幅提升,为我国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作出贡献。
匠心育才传薪火
矢志航天践初心
近年来,李晓宝取得7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项国家重大型号研制中。他的20余名徒弟已成长为技师以上高技能人才。他受聘为天津市新时代劳模宣讲团成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实践教育基地指导教师等,为广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作出突出贡献。
来源:信融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