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幸福保障网” 托起失能群体晚年“夕阳红”——松原医保长护险温情打造失能群体保障样本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0 07:52 1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长期失能人员的护理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吉林省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我市自2016年开启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探索实践,历经八年持续深化改革,逐步构建起覆盖全民、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长护险体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时代背景下,长期失能人员的护理保障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吉林省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我市自2016年开启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探索实践,历经八年持续深化改革,逐步构建起覆盖全民、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长护险体系,切实将“弱有所扶,老有所护”的民生愿景转化为生动现实。

八年探索织就全覆盖保障网

我市长护险制度始终以满足民生需求为核心,不断优化升级保障体系。2021年成为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原有城镇职工住院护理保障基础上,创新性推出失能人员居家护理补贴和上门护理服务补贴制度,实现了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长护险制度的全域覆盖。同时,引入第三方经办管理机制和专业化待遇评估体系,为制度高效运行注入“智慧动能”。

截至目前,我市长护险服务网络已形成规模效应。全市共确定33家定点服务机构,其中包括25家养老机构、2家医疗机构和6家上门护理服务机构,构建起“医养结合、居家支持”的多元化服务格局;700余名专业护理人员深入机构、社区、家庭,累计为1.5万名失能人员提供护理服务,基金累计支出约1亿元,有效缓解了失能家庭的经济负担。

精准施策夯实制度运行基础

靶向聚资,破解“钱从哪里来”。在筹资政策制定上,我市摒弃“一刀切”模式,聚焦不同群体经济承受能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精准筹资机制。职工以基本医保缴费基数为基准,单位和个人同比例缴费0.075%固定比例协同分担;灵活就业人员则通过“个人缴纳+医保基金”划转各0.075%”的组合模式减轻个体缴费压力;城乡居民采用“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策略,每人每年仅需缴纳10元与财政补助5:1的比例,实现“小资金”与“大保障”的有机衔接,切实解决长护险资金来源问题。

细化标准,完善待遇保障体系。2021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关于深化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对长护险待遇标准、失能评定流程、服务操作规范等进行全面细化。明确规定,参保人员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且经专业评估达到三级(重度失能一级)、四级(重度失能二级)和五级(重度失能三级)的,可依规享受相应护理待遇。

问需于民,调研先行优化制度设计。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联合国家医保局、省人大等部门开展多层次调研,邀请国省专家深入一线指导,为制度优化提供智力支持。在政策宣传方面,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矩阵。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15期政策解读短视频,线下发放3万余份宣传资料、举办33场现场宣讲会,并开通政策咨询热线,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

多维创新锻造优质服务体系

流程再造,数字赋能服务“加速度”。针对群众办事难点,我市全面简化线下经办流程,精简证明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同时,率先在吉林省搭建“松原市长期护理保险”微信公众号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参保人自我评估、线上申请、进度查询等功能,推动长护险业务“全程网办”。委托经办机构建立月度回访巡查稽核机制,确保待遇发放精准及时,让失能人员和家属安心放心。

人才筑基,专业培训锻造“护理铁军”。我市高度重视长护险服务队伍建设,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培训。自2024年起,累计组织33场专题培训,覆盖经办人员和护理人员1119人次,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护理技能、康复训练等领域,通过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服务优质的专业队伍。

智能监管,全流程闭环守好“钱袋子”。为保障长护险基金安全运行,我市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对定点服务机构和第三方经办机构实施年度考核,预留10%风险金,并将考核结果与基金拨付、信用评级、准入退出等挂钩,形成全流程、闭环式监管体系,确保基金使用规范高效。

从制度顶层设计到基层精准落地,从政策普惠民生到服务温暖人心,我市长护险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未来,我市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长护险服务水平,为失能群体构建更加坚实的保障体系,续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民生篇章。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