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治疗肛痿有哪些方法?肛瘘主要的病因是什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0 09:13 1

摘要:主要表现为肛旁硬结、肛周反复排出脓性分泌物,或伴有疼痛、瘙痒, 经久不愈等,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肛瘘中医病名为肛漏,多是肛痈发展到一定阶段遗留下来的管道,即肛痈的后遗症。

主要表现为肛旁硬结、肛周反复排出脓性分泌物,或伴有疼痛、瘙痒, 经久不愈等,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

祖国医学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实践,肛肠疾病的诊疗得到很大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祖国医学发展长河中,众多古代医家结合我国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民俗、 民风、发病特点等总结出的肛瘘的病因病机,至今在临床上仍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主要有肛痈溃后不愈、虚痨咳嗽经久不愈、外感六淫邪气、饮食所伤、 房劳过度、七情内伤、痔经久不愈、肛周气血运行不足等几个方面。

如在《疡科选粹》中曰:“痔疮绵延不愈……而为之漏焉”。

清·余听鸿在《外证医案汇编》一书中则指出肛瘘多是因为饮食不节、忧思过度、房事不节导致。

后代医家也对前代医家的学术思想成就等进行了总结,如明代的陈实功《脏毒论》、 《痔疮论》等著作就是很好的体现。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流传下的经验方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治疗上以“消、托、补”三法为准则,祖国医学认为肛瘘的治疗原则是初期为求内消,多选用清解发散功效的汤剂;中期则多取清热利湿,托里解毒之法; 脓成后主以补益气血,佐以清解利湿。

有学者认为肛瘘多由肛痈发展而来,故气血多亏虚,正气虚损不能抗邪外出,故应选用具有滋补、托毒等功效的药物合用。

有学者认为湿热下注型肛瘘患者术后治疗中予口服黄芪汤在缓解疼痛、减少分泌物的产生及减少其他并发症发生上有良好作用,并最终能促进创面愈合。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证型运用不同的方, 审证用药,治病求本,祛邪外出。中医内治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肛瘘的治疗中,并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

肛瘘是在肛门直肠周围形成的一种异常管道。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瘘口溢液 (一般为脓性,也可见脓血性)、肛门疼痛、肛周潮湿、肛周瘙痒、肛周硬结等局部症状,偶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

任何年龄阶段都可发病,不论何种性别也可发病,但总体而言,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患病人数之比大约为1.8:1,这可能与男性皮脂腺较旺盛有关。

现代医学认为肛瘘是肛周脓肿迁延不愈的结果。肛瘘主要的病因是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细菌感染,肛瘘可以单一致病,也可合并多种细菌致病。

肛瘘的发生与肛门直肠周围的特殊解剖结构也密切相关,因为肛门直肠部有肛窦、肛门腺及肛腺导管这些特殊解剖结构。

肛管上皮薄,血循环较少,肛门直肠周围组织疏松等解剖因素致使肛管易受损伤,一旦感染易扩散蔓延继而形成肛门直肠周围炎,继而发展为肛周脓肿。

Herrmanm等早在1880年就认识到肛瘘的发生与肛门腺有关系。

具有代表的还有Parks所拥护的肛腺感染学说,他认为肛瘘发病起源于肛门腺体感染。

此学说也得到了后代学者的拥护,有学者通过影像学技术证实了肛腺感染学说。

另外,有学者经过研究对Parks所拥护的肛腺感染学说提出质疑,通过实验研究观察肛瘘患者的内口表达情况,并对比了内口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患者手术治愈率,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通过此研究进而推断肛瘘反复复发的原因可能是肛隐窝因反复炎症刺激而变得深大畸形,因此肛隐窝极易受到损伤。

肛隐窝受到损伤后,当细菌的侵袭力弱于人体抵抗力时,肛隐窝的上皮组织将会逐渐被结缔组织所取代最终形成管壁组织;反之,则容易受到感染导致脓肿的发生。

通过研究认为细菌并不是唯一通过肛腺这一途径侵入肛周的。当人体存在某些全身性疾病时也易诱发肛瘘,如糖尿病、造血系统疾病等。

易发肛瘘的原因可能在于患有这些全身性疾病时人体的基础情况较差,抵抗能力低下,故容易受到细菌等的侵袭,而合并肛周脓肿,病程迁延后可发展为肛瘘。

也有个别报道说肛瘘是由化脓性汗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其他肠道疾病引起的,但缺乏大样本的数据支撑。

肛瘘的致病因素很多,目前尚无定论,可以是单因素致病感染形成,也可以是多因素致病感染所致。

现代医学的治疗

在临床中,无论哪种类型的肛瘘,还是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发病原因复杂,治疗难点多,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出现复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非手术治疗不能治愈。

随着医学的进步,针对肛瘘的治疗,出现很多新的治疗方法,但是每种治疗手段的疗效不一,没有一种接近完美的方法。

且肛瘘手术创伤大,尤其是高位肛瘘和复杂性肛瘘,术后并发症多,患者苦不堪言。随着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痛苦小、恢复快、微创的手术方式需求量日益增加。

故在临床中,通过肛肠科医生的不断实践努力,涌现出针对肛瘘治疗的微创手术方式,现总结如下:

(1)LIFT术

LIFT术是经括约肌间入路进行操作的,保留正常组织却不损伤肛门括约肌, 此术式也适合复发后行第二次手术的患者。

LIFT术的优点主要在于对肛门的功能没有影响,因为此术式不切断肛门括约肌,使括约肌得到了保护。目前LIFT 术在疗效方面仍存在一定争议,且适应症有局限性,而且远期复发率高。

(2)Bio-LIFT和LIFT-Plug手术

这是在LIFT基础上,提出的LIFT改良术式。Bio -LIFT手术方法是 Neal Ellis提出的,该手术方法主要是利用了生物补片的抗感染特性。

此方法经过研究证实可以缩短肛瘘愈合的时间。而LIFT-Plug术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改良术式,此方法是将LIFT术式和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ADM)结合起来形成的方法。

学者认为LIFT和Bio-LIFT术有缺点,如瘘管开放并且愈合时间长,而 LIFT-Plug则避免了此缺点,且同时具有LIFT和Bio-LIFT术微创和切除感染源的优点。

并且临床实践证明,LIFT-Plug术在提高肛瘘治愈率、缩短肛瘘愈合时间等方面有作用。

(3)经肛推移粘膜皮瓣术

此术式操作关键在于要尽可能地剔除肛瘘瘘管壁的组织、坏死感染组织以及瓣膜切取的厚度、形状。手术失败的原因多在于粘膜瓣的回缩和撕裂导致的瓣膜缺血坏死,最终造成肠壁的缺损。

且此手术方式复发率较高,约 13.0%-56.0%,且游离直肠瓣时也存在损伤肛门内括约肌的可能性,故有引起肛门失禁的风险。

Lechner早在1991年就对进行了直肠粘膜瓣推移术治疗的肛瘘患者进行过报道,报道称:经过随访,28例手术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0。

(4)干细胞移植术

干细胞移植术是在对肛瘘瘘管充分搔刮后,将间质干细胞在瘘管中注入, 最后将肛瘘内口缝合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在于不损伤肛门的括约肌,故对肛门功能无影响,且能缩短肛瘘愈合时间,且可重复治疗。但是因为手术方法的治疗成本较高,故在临床上推广运用比较困难。

(5)生物蛋白胶封堵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单纯性肛瘘,因为运用此手术方法时,若患者的瘘管走行较复杂则难以进行有效的生物蛋白胶填充。

Sentovich通过研究显示,运用此手术方法治疗的肛瘘患者,有85%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但是通过长期随访观察,发现仅有69%的治疗有效率。

(6)肛瘘栓(AFP)堵塞术

此方法主要是将肛瘘瘘管进行充分搔刮后将肛瘘栓填充于内口及瘘道内。

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在于没有影响肛门功能,因为此术式不会对肛门的括约肌造成损伤。

但是有研究表明,这种方法的治疗有效率仅在50%左右,故在临床上推广受限。

(7)生物补片内口修补术

生物补片内口修补术与肛瘘栓堵塞术运用的材料是出自于同一原料的两种不同剂型。

此手术方法的优点在于微创化程度高,不会对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故不会直接影响肛门功能,进而不会产生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但这种术式有术后复发的情况,因为医学界对于内口的手术闭合范围没有统一。

(8)肛瘘镜辅助治疗

此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肛瘘镜等设备以精确识别肛瘘的瘘管和内口,在直视下清除瘘管壁,微创切除内口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这种手术方法的优点主要在于利用了可视化系统的优势,手术在肛瘘镜的辅助下,对肛瘘内口及瘘管的定位就会更精确,且能在直视下进行相应操作,故术中的损伤减少,从而实现微创化操作。

通过观察发现运用此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缩短愈合时间。

来源:张医生健康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