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项目为年产 600 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拟投资 27,601.34 万元。项目规划建设期 4 年,建设地点位于浙江省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科大道 427 号。健信超导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1.5T及以上无液氦超导磁体生产能力。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年产 600 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拟投资 27,601.34 万元。项目规划建设期 4 年,建设地点位于浙江省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科大道 427 号。健信超导计划通过本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1.5T及以上无液氦超导磁体生产能力。
公司已形成包括 1.5T 零挥发超导磁体、1.5T 无液氦超导磁体、3.0T 零挥发超导磁体和开放式零挥发超导磁体在内的丰富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磁共振行业内排名第一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在零挥发超导技术领域,公司追平了与国际巨头约 20 年的技术差距,并通过设计和工艺创新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水平和成本竞争力。
公司是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高场强超导磁体的厂商之一,打破了欧美、日本厂商长期以来的垄断,解决了医用 MRI 超导磁体长期以来被国外巨头“卡脖子”的问题,保障了国产磁共振产业的核心部件批量供应,有力推动了 MRI 设备国产进口替代进程。
基于公司及业务前身在开放式零挥发超导磁体及 1.5T 零挥发超导磁体方面的技术突破与贡献,公司董事长许建益获得 2013 年度和 2017 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 3.0T 零挥发超导磁体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认定为 2020 年度“省内首台(套)装备”。
在代表行业趋势的下一代无液氦超导技术领域,公司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攻关并突破独创技术路线——全固态传导冷技术,在全球率先实现了超导磁体的可完全无液氦化,研制成功的 1.5T 无液氦超导磁体在核心参数、性能指标与产品成本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于 2021 年被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化厅认定为“国际首台(套)装备”。公司正逐步改变行业格局,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 年公司 MRI 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五、国内企业第二,是全球最大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
2、项目投资概算
总投资27,601.34万元,设备购置费用 17,115.78万元,建筑工程费 2,477.90万元,基本预备费 979.68万元,铺底流动资金 7,027.98万元。
3、项目实施规划
本项目建设期为 48 个月
4、项目经济效益测算
在各项经济因素与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期相符合的前提下,项目税后财务净现值 17,229.37 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25.72%,动态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6.78 年,经济效益良好,投资回收期较短。
5、项目环保情况
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较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运营期主要涉及的环境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和固体废物。
6、行业竞争情况及竞争地位
全球主要 MRI 设备整机厂商中,GE 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联影医疗均自产超导磁体,前述头部厂商占据了全球及中国 MRI 设备 80%以上的市场份额,富士胶片集团使用的超导磁体主要由健信超导提供。
国内主要 MRI 设备整机厂商中,联影医疗自产超导磁体,东软医疗有部分自研超导磁体,其余国内厂商的超导磁体主要由健信超导提供。根据灼识咨询数据,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 年全球超导磁体前五名厂商依次为西门子医疗、GE 医疗、飞利浦医疗、联影医疗和健信超导,公司全球市占率约 4.2%,全球排名位列第五,在国内企业中仅次于联影医疗。
MRI 设备超导磁体的研发及生产要求高,对磁共振设备整机性能和成本具有关键影响。MRI 设备头部整机企业较早进行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主要采取自产超导磁体的供应模式,占据了全球超过 80%的超导磁体市场份额,形成了较高的技术与竞争壁垒。
对于其他大部分 MRI 设备整机厂商,由于不具备超导磁体自产能力,或自产超导磁体的性能、成本及技术迭代缺乏竞争力,主要向第三方厂商采购超导磁体。在以 MRI 设备头部整机企业自产超导磁体为主的供应模式下,超导磁体的供应成本较高,且限制了其他企业进入 MRI 设备行业,叠加零挥发超导磁体对稀缺液氦的依赖,使得 MRI 设备的采购、维护成本较高,难以在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进一步普及。
公司通过多年的持续研发与积累,在目前主流的零挥发超导技术领域追平了与国际巨头约 20 年的技术差距,并通过设计和工艺创新持续提升产品性能水平和成本竞争力;在代表行业趋势的下一代无液氦超导技术领域,攻关并突破全固态传导冷技术,研制成功的 1.5T 无液氦超导磁体在核心参数、性能指标与产品成本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公司通过海外子公司布局及运输过程液氦保持专利技术研发促进 MRI 设备海外供应链模式的创新,大幅降低了最终交付成本。作为第三方独立供应商,公司在业务专注度、产品迭代速度、批量生产制造工艺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更加适应 MRI 设备行业降本增效、无液氦化转型和向新兴市场普及的发展趋势。在无液氦产品收入持续增长、切入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以及全球化布局加快三方面因素驱动下,公司超导产品收入及市场占有率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具体分析如下:
(1)公司在第三方供应超导磁体市场中竞争优势显著,零挥发超导产品批量供应推动 MRI 设备普及,无液氦超导产品已实现全球规模化商业应用
公司在产品性能、质量、成本以及产能规模等方面相对其他第三方磁体生产厂商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在代表行业趋势的下一代无液氦超导技术领域可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公司已是行业排名第一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开拓了富士胶片集团、万东医疗、深圳安科等国内外客户。公司零挥发超导磁体的批量生产提供了性能优异、质量可靠和具有成本优势的核心部件供应,使得更多 MRI设备厂商得以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 MRI 设备普及和国产 MRI 设备的自主可控。报告期内,万东医疗及富士胶片集团陆续将基于公司产品的无液氦超导 MRI 设备推向全球规模化商业应用,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2)公司凭借技术及成本优势切入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业务体量有望实现跨越式增长
对于 MRI 设备头部整机企业而言,其自有超导磁体产能主要进行内部配套,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供应成本相对较高、研发迭代速度较慢,且面临全球交付与运维成本居高不下、无液氦超导技术攻关等难点痛点,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完全适应向新兴市场与下沉市场普及的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压力日益增大。
具体而言,在零挥发超导产品及国内市场领域,随着国产 MRI 设备厂商竞争力增强,市场呈现消除溢价、向基层普及的发展态势,头部整机厂商亟需具有技术及成本优势的超导磁体供应以参与市场竞争;在代表行业趋势的下一代无液氦超导产品领域,头部整机厂商采用公司技术领先的无液氦超导产品可提高开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可更快推出产品以占领市场份额;在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领域,头部整机厂商原有供应体系的高昂成本限制了 MRI 设备的普及,公司通过全球布局及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 MRI 设备的采购、海外运输交付及售后维护成本,采用公司产品可帮助头部整机厂商获取新兴市场的增量市场份额。
为降本增效、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同时结合核心部件国产化、本地化趋势,行业巨头目前亦开始向公司采购产品。公司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向 GE 医疗批量供货,实现了独立磁体供应商切入头部整机企业供应链的突破。依托双方优势互补与技术融合,推出的首款产品切入终端市场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
MRI设备头部整机企业占有全球超过 80%的市场份额,对超导磁体具有持续、巨大的采购需求,公司与 GE 医疗及其他头部厂商就磁体供应合作与新产品导入保持了持续的沟通与合作,随着未来新客户、新产品的逐步落地,公司向头部整机企业供应磁体的销售收入将快速增长,推动公司业务体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3)公司全球布局及技术创新推动 MRI 设备在新兴市场的普及,带动海外销售收入增长
长期以来,由于全球 MRI 设备市场由以 GPS 为代表的头部整机企业主导,生产成本及销售价格较为昂贵,同时基于零挥发超导磁体的运行原理和特点,对液氦资源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远距离运输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高昂,导致 MRI设备在新兴市场普及率较低,目前全球约有 50%的人口无法使用到 MRI 设备,长期以来存在巨大的难以满足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公司已全球布局建设海外交付中心,并创新研发零挥发超导磁体运输过程液氦保持专利技术;另一方面,公司研发的无液氦超导磁体具有无需液氦、失超后可自动恢复、可远程智能控制与维护的技术特点,更适应于在液氦稀缺、售后维护能力不足的新兴市场国家安装使用。
公司的全球布局及技术创新将大幅降低 MRI 设备超导磁体的海外交付及维护成本,利于包括 MRI 设备头部整机企业在内的下游客户将产品推向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普及,也可满足新兴市场本地化供应的迫切需求,从而带动公司海外销售收入的增长。
超导 MRI 设备梯度线圈需与超导磁体进行匹配,国内 MRI 设备厂商除联影医疗的梯度线圈为自产外,其余厂商早期主要采购 Tesla Engineering 产品。近年来,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 MRI 核心部件厂商凭借持续的技术攻关成功掌握梯度线圈的核心研发及生产技术,并成功量产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梯度线圈产品,其性能指标达Tesla Engineering同类产品的水平。随着国产梯度线圈的推出,TeslaEngineering 已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
来源:思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