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的柏林国际工业展上,当美的库卡的人形机器人精准夹起0.1毫米的电子元件时,隔壁展台的格力空调正在演示“自清洁防缠绕”功能。
2025年5月的柏林国际工业展上,当美的库卡的人形机器人精准夹起0.1毫米的电子元件时,隔壁展台的格力空调正在演示“自清洁防缠绕”功能。
与此同时,佛山传来数据:美的集团以4090亿元营收刷新行业纪录,而格力同期财报显示空调业务增速降至3.2%。
这场“造机器人”与“造空调”的竞速,正在撕开中国制造业的双重面孔——一边是57岁的瓶盖厂逆袭为科技帝国,一边是“空调王国”在转型路口的徘徊。
美的芯片到物流的铁壁闭环。自研美仁芯片出货1亿枚,威灵电机统治全球30%市场,安得智联的“乡镇24小时达”网络覆盖87.6%农村。
当美的空调从下单到交付仅需7天,格力同款机型仍需10天周转——这3天差距,是1.2万台设备数字孪生系统与传统流水线的代际鸿沟。
美的38个实验室的技术蜂群。硅谷团队攻关量子算法,斯图加特小组破解磁悬浮噪音,全年5000+专利中,35%投向机器人、新能源等“非空调领域”。
反观格力,90%专利困守空调能效,当美的工程师在慕尼黑调试机器人关节时,格力研发团队还在优化“空调出风口角度”。
董明珠的“专业主义”缔造了连续17年全球销量第一的神话:±0.1℃温控精度、18分贝超静音技术,让格力空调成为品质代名词。
但代价是:2024年超400亿研发投入中,仅5%涉足机器人领域,而美的同期将20%资金砸向量子计算、AI视觉等“未来科技”。
当格力还在为“空调不直吹”申请专利时,美的库卡的机器人已能通过0.01毫米视觉识别完成心脏支架装配。
先看美的 0.1毫米精度的野心。2025年发布的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响应速度比行业快30%,不仅能组装手机芯片,还能为独居老人递温水。
库卡预测,2027年量产将撬动500亿工业服务市场,而格力同期推出的“商用清洁机器人”,仍停留在地面清扫功能。
再观美的新能源的欧洲突袭。-30℃超低温热泵横扫西班牙,替代60%燃气锅炉,2024年储能订单1.6GWh剑指全球前三。
反观格力钛酸锂电池,虽安全性领先,但在储能市场份额不足3%,海外空调销量增速已跌破5%。
格力从“造车失败”到“芯片自研遇阻”,它的跨界之路布满荆棘。2025年推出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统”,本质仍是“空调+储能电池”的捆绑销售,而美的已通过“热泵+光伏+机器人”构建完整智能家居生态。
当董明珠在直播间力推“格力牌电饭煲”时,美的医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已进入30家三甲医院,定位精度达亚毫米级——那是比空调零件精密百倍的战场。
美的2025年收购德国Teka集团,不仅拿下拉丁美洲23%厨电市场,更将墨西哥工厂产能提升70%。保留百年品牌的同时注入智能制造,
这种“德国品牌+中国技术”的组合,让美的在巴西的市占率一年飙升12%。反观格力,海外市场仍依赖“贴牌代工”,自有品牌OBM收入占比不足20%,而美的已达45%。
在东南亚,格力仍靠“性价比”厮杀,泰国市场市占率7年徘徊在9%,而美的推出的DIY移动空调,凭借本土化设计市占率从7%跃至18%。
在北美,格力空调因“尺寸不符合地下室安装”错失订单,而美的积木式热泵机组将安装时间压缩至2小时,直接切入家庭市场——这不是技术差距,而是“市场洞察 vs 产品思维”的战略分野。
先看美的的“简法革命”。方洪波2011年砍掉2000个SKU,用5年阵痛换库存周转从85天到37天;2025年推行“白板会议”,研发周期缩短30%。
这种“反冗余、反形式”的管理,让美的人均产值是格力的1.8倍。再观格力的“工匠精神”。董明珠坚持“不做低端产品”,格力空调毛利率常年比美的高5个百分点;
但代价是多元化屡屡受挫——智能家居平台用户不足美的1/3,生活电器市占率被小米挤压至第7。当方洪波在慕尼黑与德国工程师碰杯时,董明珠还在为“格力手机何时突破百万销量”站台。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近五年600亿研发,15%投向量子计算、AI机器人等“无底洞”;格力400亿聚焦空调迭代,80%经费用于压缩机优化。
前者用“无用技术”埋下超导制冷的伏笔,后者在“已知领域”做到极致——但制造业的残酷在于:当美的机器人开始接管生产线,格力的“空调匠人”可能再也找不到需要手工调试的机器。
结语:柏林展会上,美的机器人与德国技师协作的画面,恰似中国制造的镜像:有人在传统赛道上雕刻精度,有人在未来战场布局规则。
格力的坚守书写了“中国制造的尊严”,美的的激进则诠释着“中国智造的野心”。但全球制造业的变局中,从来没有对错,只有“适者生存”——当工业4.0的浪潮袭来,
能把瓶盖厂变成机器人帝国的企业,从来不是运气好,而是敢在“确定性的营收”之外,押注“不确定性的未来”。
互动投票:你认为美的与格力的分野,是“创新颠覆”还是“盲目冒进”?
① 美的代表未来,制造业必须跨界破局
② 格力守住根本,专业主义永不过时
③ 没有对错,只是时代给了不同考卷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