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成都市科技局最新数据,成都已汇聚行业大模型企业66家,9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3个大模型通过省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89家企业116款算法通过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
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竞争的关键,已成为各个城市争相布局的核心领域。在这场产业竞争中,成都走在前列——
根据成都市科技局最新数据,成都已汇聚行业大模型企业66家,9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3个大模型通过省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89家企业116款算法通过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
从“百模大战”到“垂直深耕”,从通用竞争到场景落地,成都行业大模型如何“突围”?5月9日,由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主办、AI TIME承办、成都高新区支持的“千年蜀韵,科技未来:大模型智启蜀道新程”活动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举办。现场,记者对话多位业内人士,为成都行业大模型发展支招。
▲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旁的新川创新科技园 资料图
垂直深耕:
从通用竞争到场景落地的破局之路
“大模型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大模型在算力和大规模投资方面仍处于烧钱阶段,尚未实现盈利。”天立国际控股集团四川启鸣达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鸣达人”)总经理罗永强指出,尽管前期技术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要实现商业闭环的良性循环,必须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业场景中,通过互动来形成正向循环。
他认为,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将逐渐向垂直行业深入。与行业领域的公司合作,在特定的行业场景中实现商业变现,将成为大模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百模大战”到如今,成都企业也清晰地意识到,垂直领域深耕才是大模型发展的关键。
例如,明途科技开发的WorkGPT大模型能记住用户历史互动信息,实现个性化交互,已在企业管理、政务办公等场景落地应用;在文旅领域,四川川投智胜数字科技推出的AI文旅大模型已成功应用于海螺沟、武侯祠等景区;在智慧交通领域,成都臻识科技的“城域交通全息感知基座”可实时识别1400多种交通目标,三维定位精度达50厘米以内,已在深圳机场及成都部分写字楼部署,助力交通管理智能化。
▲活动现场
启鸣达人作为天立国际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已经在学校中标配AI自习室,最初从课后精准辅导和客服入手,解决学生无法得到一对一辅导的问题,并逐渐将应用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在探索如何让教师利用AI技术颠覆传统教学方式。”罗永强说,他们认为,教师的角色将逐渐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而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可能会逐渐超越人类,AI将成为教授知识的重要辅助工具。
在成都,启鸣达人已经在两个校区进行了“AI教师”的尝试。此外,成都市去年12月发布了35个试点,选择30多所学校进行AI教育试点,启鸣达人也参与其中。今年,启鸣达人还将在四川省内的14个校区扩大试点范围。
文化IP赋能:
从本土特色到全球叙事的弯道超车
成都独特的文化IP与大模型技术的结合,被视为突围关键。
“学术界的研究往往超前,但需要转化为产业化公司才能落地。成都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高,十年前,茶馆老太太就会用IPTV看点播,这种开放基因让大模型应用更容易生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观察到,新加坡至成都的航班常年满座,成都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为文化出海提供了天然优势。
“未来在新加坡街头,希望看到更多成都元素的AI生成内容,比如用大模型创作熊猫主题的动画或川菜烹饪教学视频。”他特别提到南洋理工大学与成都的合作潜力,希望通过AIGC技术推动熊猫、变脸等文化元素出海。
国家能源集团数智科技总经理罗玮则以水利水电大模型为例,展示产学研协同的成果,他说:“我们与清华、智谱合作开发的调度系统,将水电站优化方案生成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即时响应。下周将在成都举办的国际大坝研讨年会,将有106个国家的1000余名外宾参会,这正是展示成都水电AI实力的绝佳舞台。”
罗玮提出“大模型+水利水电+成都文化IP”的融合模式,“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四川水电装机量全国第一,结合‘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的文化底蕴,我们完全可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水电AI品牌”。
聚焦数字文创领域,策源资本副总经理叶翰表示:“成都已有《哪吒》《王者荣耀》等成功案例,策源资本正联合北京、上海的合作伙伴,探索用AI技术降低影视制作成本,同时解决演员塌房等行业痛点。”
他透露,策源资本已设立100亿AI基金和50亿数字文创基金,重点投向数字文创领域。目前,旗下基金已投资多个AIGC项目,如AI辅助动画生成,将传统两三个月的制作周期缩短至数周。
挑战与未来:
人才缺口与生态共建的破局之道
尽管成都在垂直大模型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人才缺口仍是主要瓶颈。
“优秀的算法工程师是稀缺资源,从行业来看,我们也需要与智谱等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罗永强坦言,人才缺口是成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随着城市地位的提升,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增强。与此同时,成都正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破局。
在生态共建方面,成都提出“底座模型+行业应用”的发展路径。例如,智谱诸葛大模型作为四川首个省级基座大模型,已吸引众多企业在此基础上开发教育、医疗等行业应用。以启鸣达人为例,该企业正与智谱华章合作开发教育行业的模型,希望将自身在AI教师方面的经验转化为底座模型能力,为更多行业和教师提供便捷的训练工具。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记者也了解到“智谱诸葛大模型”的最新进展。
在文旅领域,“智谱诸葛大模型”将整合四川全域旅游资源,通过AI视频导览和融合三星堆、川剧变脸等元素的AIGC内容,为游客打造沉浸式的巴蜀文旅体验;在民生场景,以亲切的四川方言角色对话,为成都高新区的政务和市民服务提供智能问答。此外,在产业合作方面,智谱已链接1200多家大模型赛道初创企业与开发者团队,投资与孵化了50多家企业,并将在未来5年内赋能更多企业实现“AI+”转型,并孵化生态企业,助力成都构建起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从水电调度到文旅服务,从教育均衡到药物研发,成都的大模型产业正以垂直化、场景化的方式深入各行各业。正如付强所言,“成都人喜欢尝试新事物,这种开放基因让新技术落地更快”。
随着政策、算力、数据的持续优化,成都有望成为全国AI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在千年蜀韵与科技未来的共振中书写新的传奇。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编辑 于曼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