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寻踪终圆梦!义乌助力走失男子跨越苏浙“归家”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6:10 1

摘要:“哥!我们可算把你盼回来了!”5月8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新桥村村口,陈采根的弟弟飞奔上前,一把将阔别六年的兄长紧紧拥入怀中。兄弟俩相拥而泣的瞬间,现场众人无不红了眼眶。这场跨越苏浙两省、耗时五年的寻亲之旅,在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画上圆满

“哥!我们可算把你盼回来了!”5月8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新桥村村口,陈采根的弟弟飞奔上前,一把将阔别六年的兄长紧紧拥入怀中。兄弟俩相拥而泣的瞬间,现场众人无不红了眼眶。这场跨越苏浙两省、耗时五年的寻亲之旅,在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时针拨回2020年2月12日深夜,义乌市公安局北苑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衣衫单薄、神情恍惚的中年男子蜷缩在街角。男子口齿不清,无法清晰表述个人信息,身上也无任何能证明身份的物件。民警当即将他送至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

“刚来时,他眼神里全是迷茫和恐惧,像只受惊的小鹿。”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回忆道。为保障其基本生活,中心迅速为他安排临时住所,送上热乎饭菜和干净衣物。由于男子身份不明,工作人员暂时以“义助(怡)38”代称,并第一时间启动寻亲程序。

接下来的日子里,救助中心多管齐下:在全国寻亲平台发布信息,发动志愿者扩散消息;借助人脸识别技术,与全国数据库反复比对;主动联系江苏、安徽、江西等多地公安机关协查……然而,一次次满怀希望的尝试,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每次收到反馈说‘查无此人’,心里就揪一下,但我们从未想过放弃。”义乌市救助中心主任程娇燕说。

为保障“义助(怡)38”的合法权益,2022年6月,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依据相关政策,为他办理落户手续,并取名“祝义健”,寓意“祝福他从此健康顺遂”。随后,祝义健被妥善安置在专业托养机构,工作人员定期探望,陪他聊天解闷,试图唤醒他的记忆。

“虽然他成了新义乌人,但我们心里始终有个执念——帮他找到真正的家。”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王谙说。为此,他们将祝义健的照片和信息制作成寻亲卡片,在义乌各大社区、车站张贴;利用节假日,带他到义乌火车站、汽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希望他能回忆起熟悉的场景。然而,祝义健始终沉默寡言,寻亲工作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今年4月。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联合公安部门,对历年走失人员信息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度比对。在海量数据中,工作人员发现祝义健的面部特征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便仓镇一名失踪人员高度相似。

“那一刻,我们既兴奋又紧张,生怕又是一场空欢喜。”程娇燕说。他们立即与盐城市盐都区蓝天救援队取得联系,请求协助核实。在两地多部门的紧密协作下,经过多次实地走访、DNA比对,最终确认祝义健就是走失多年的陈采根。

原来,陈采根患有轻度智力障碍,2020年独自外出时迷路,从此与家人失联。五年来,家人四处张贴寻人启事,跑遍周边城市,却始终杳无音信。“这些年,我们不知道流了多少泪,盼了多少个日夜,终于等到他回家!”陈采根的弟弟哽咽着说。

5月8日清晨,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和盐都区蓝天救援队队员陪同陈采根踏上了回家路。一路上,陈采根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眼神中渐渐有了光彩。当车辆驶入新桥村,熟悉的小路、亲切的乡音扑面而来,陈采根的嘴角微微上扬。

村口,陈采根的家人和邻居早已翘首以盼。看到哥哥下车,弟弟第一个冲上前,紧紧抱住他,泣不成声。

五年寻亲路,一朝团圆情。程娇燕表示,这场跨越五年的寻亲之旅,是义乌市社会救助中心“以人为本、温情救助”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义乌市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寻亲机制,累计帮助32名走失人员与家人团聚。

“每一个走失者的背后,都有一个望眼欲穿的家。我们的职责,就是尽最大努力,为他们点亮回家的灯。”程娇燕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寻亲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让更多走失者早日与家人团圆。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