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微信收藏存有这样两段录音。一段是:“我是炊事员,工作在前线;烧水又做饭,日夜总不闲。山里没有井,出去几里远;趁着天未明,担水好几担……”另一个是:“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馍馍甜,馍馍香,从前地主吃,现在自己尝……”内容分别来
听
母亲的记性
作者:涂启智
我微信收藏存有这样两段录音。一段是:“我是炊事员,工作在前线;烧水又做饭,日夜总不闲。山里没有井,出去几里远;趁着天未明,担水好几担……”另一个是:“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麦子好,麦子多,磨面做馍馍。馍馍甜,馍馍香,从前地主吃,现在自己尝……”内容分别来自解放初期小学语文课文《我是炊事员》和《打麦歌》。
这是母亲年幼时学过的两篇课文,从此便镌刻在心底。我小时候,不止一次听母亲背诵,印象也很深。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我最初的文学启蒙。
那年,我南下深圳谋生整十五年。十一期间,回到老家,我问母亲还记得以前的课文吗,母亲微笑道:“还记得!”于是,我打开手机录音,母亲有板有眼、抑扬顿挫背诵起来。两首歌谣,母亲均不重复、不停顿、无差错,一气呵成背诵下来,令人叹为观止。
当时,母亲已经76岁,距离她小学毕业60多年。母亲的记性真是好。
奇怪的是,在有些方面,母亲记性又很差。
那年,我正上初三,全力冲刺备战中考,期望实现“跳农门”梦想。学校离家大概五公里,我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在校寄宿。初三学习争分夺秒,平日早起晚睡自不必说,连周末时间也在教室上课或是自习,解答一套又一套中考模拟习题。因此,我不再像初一、初二时一样,在周三中午回家一趟,带两罐头瓶子炒菜、腌制菜或酱豆来学校吃,而是等到周日下午,初三学生放半天假时,才回家换衣服、带粮食,而后迅速返校。
周三中午不再回家,母亲在这天雷打不动给我送菜。那天下雨,天气预报中雨,其实是大雨。雨水就像线珠子密织天空与地面。我想,母亲应该来不了了,也唯愿母亲不要来。家里虽有一把破旧雨伞,但已丧失遮风挡雨的功能。下课走出教室时,我一瞬间愣神,身高只有一米五三且瘦弱的母亲,穿过层层雨幕,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母亲头上戴着一顶颜色变暗变黑的草帽,全身被雨淋湿,却若无其事微笑喊我乳名:“红娃儿!”
母亲仿佛不是穿过一场大雨,而是沐浴和煦春风——我的泪腺已经撑不住了,带着哭腔说,“妈,下这么大雨,你咋还来?”母亲轻描淡写:“没事,回去洗个热水澡就行了。”我接过母亲手中的菜,“你进教室吧,我走了……”话音未落,母亲转身又冲进雨幕中。
父亲走得早,母亲始终未曾改嫁。我上初中时,母亲已独自支撑家庭多年。在如愿以偿考学、参加工作十多年后,或许造化弄人,我不得不外出闯荡至今,而母亲一直在老家独自生活。
有一年回老家,我向母亲提起她当年冒雨为我送菜场景。我讲得绘声绘色,母亲非常惊讶,就像听别人的故事:“我没有印象了!”
母亲从骨子里喜欢读书,所以,她对自己当年读过的课文念念不忘。与此同时,她能够随遇而安,看淡生活的不幸与痛苦,所以,始终以洒脱心态穿过岁月的风风雨雨,展现出从容自如的别样风采。
当年被迫离开老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耿耿于怀。后来,我在异乡安居乐业,视他乡为故乡。这种改变与重生,可以说与母亲对我的熏染不无关系。母亲这辈子没有传我寸砖片瓦,但这种高贵的精神气质就是她传给我的最宝贵的财富,让我终生受用无穷。
朗读者简介
陈洁琪,增城区融媒体中心主播。用声描绘大千世界,用心讲述增城故事,用情传诵时代新声,让墨香在朗读中更加悠长。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在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可解锁更多功能。回复【找工作】掌握最新招聘资讯
回复【地铁21号线】获取广州地铁21号线快车时刻表
回复【公交】获取增城公交实时情况
回复【便民小店】查看附近的便民小店
回复【公积金】办理公积金业务
回复【天气】查询实时天气情况
回复【港澳通行证】进入网上预约/办理入口
今日精选
增城这所幼儿园,拥有上万平方米的户外天地!
获批!增城这一产业园启动建设!
创历史佳绩!增城区代表队成功闯入四强!
“阅增城”视频号上新啦!
“三月红”上市!
增城本地荔枝“三月红”
零售价26元/公斤
↓↓↓
主播:陈洁琪
编辑:刘思泳
审校:林汝嫦
值班主编:黄家荣
终审:王戟
签发:朱卓东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增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