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其在深夜emo里辗转反侧,不如学罗曼把生活过成爽文。" 最近热播剧《亲爱的仇敌》中,罗曼这个"人间反内耗战斗机"彻底火了。她用实际行动给屏幕前的我们上了一课:生活已经够难了,何必再给自己加戏?
"与其在深夜emo里辗转反侧,不如学罗曼把生活过成爽文。" 最近热播剧《亲爱的仇敌》中,罗曼这个"人间反内耗战斗机"彻底火了。她用实际行动给屏幕前的我们上了一课:生活已经够难了,何必再给自己加戏?
罗曼是谁?这个角色为何让人上头?
在剧中,罗曼是个把"不爽就怼"写在脸上的职场女性:
- 前夫甩锅?直接怼回去:"我的责任就是当初眼瞎找了你"
- 闺蜜背叛?当天就杀到对方公司当众拆穿
- 同事使绊子?立刻带着证据找领导评理
- 每天睡前雷打不动的仪式:红酒配面膜,把糟心事一键清空
这种"能动手绝不瞎bb"的作风,让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观众直呼解压。
1. 拒绝自我PUA
当别人试图把责任推给她时,罗曼的经典操作是:"你说得对,但我不认"。这种"错都是别人的"迷之自信,反而让她避开了99%的精神内耗。
2. 行动力就是超能力
发现被坑了?当场就报复回去。有观众统计过,罗曼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平均不超过24小时,这种效率让职场老油条都自愧不如。
3. 情绪不过夜原则
不管白天多糟心,晚上必须清零重启。心理学研究显示,这种及时的情绪处理方式能降低73%的焦虑感。
为什么我们都需要罗曼精神?
现代人常见的三大内耗现场:
- 职场版:被抢功劳不敢说,回家越想越气
- 感情版:被分手后反复琢磨"我哪里不好"
- 社交版:发朋友圈没人点赞就怀疑自己被孤立
罗曼的存在就像一面照妖镜,让我们看清:原来90%的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戏。
从爽剧到现实的可行性转化
虽然罗曼的操作有点戏剧化,但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很靠谱:
- 课题分离理论:分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
- 情绪ABC理论:决定情绪的从来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 行动疗法:用具体行动打破焦虑循环
有心理咨询师指出,适度学习罗曼的"反刍思维阻断法",确实能改善情绪问题。
普通人如何修炼反内耗体质?
1. 建立"关我屁事"清单:把不值得费神的事写下来撕掉
2. 设置发泄专用时段:比如每天17:00-17:15专门用来生气
3. 培养物理隔离习惯:遇到糟心事先洗个热水澡"重启"大脑
4. 准备速效救心句:"爱咋咋地""不行拉倒"等口头禅
罗曼的火爆反映了一个残酷现实:我们不是不知道该怎么活,而是不敢像她那样活。在这个讲究"情商""体面"的社会,直来直往反而成了奢侈品。
来源:优雅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