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刷到个魔性视频,一个穿貂皮的阿姨对着镜头大喊:"现在社会太不公平了!"底下评论炸锅了——有人晒出自家三代对比图,有人晒出工资条,还有人晒出985录取通知书。这让我想起老家王大爷,他总说"我那会儿吃不饱饭,现在年轻人哪知道什么叫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扎心
最近刷到个魔性视频,一个穿貂皮的阿姨对着镜头大喊:"现在社会太不公平了!"底下评论炸锅了——有人晒出自家三代对比图,有人晒出工资条,还有人晒出985录取通知书。这让我想起老家王大爷,他总说"我那会儿吃不饱饭,现在年轻人哪知道什么叫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扎心的话题:这个社会到底公不公平?
【第一幕:爷爷奶奶的"不公平"】
我爷爷有本泛黄的日记,上面写着:"1982年3月,赊了半袋面粉给邻居,结果他家儿子娶亲时,硬是没请我这个干爹。"这哪是什么人情冷暖,分明是物资匮乏年代的生存法则。现在超市货架上的进口零食,搁当年都是见不得光的"资本主义毒物"。
记得初中班主任老张,当年月工资87块,硬是用自行车驮着教材走遍十里八乡。现在呢?城里的孩子在多媒体教室里学AI编程,农村娃也能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蹭清华网课。去年村里考上985的李家小子,他爷爷就是当年那个赊粮的邻居。
上周陪表姐住院,护士小姐姐指着缴费单说:"现在政策真好,你姐这胆囊手术,自费部分不到30%。"想起2003年非典时期,我大伯肺炎住院,最后实在拿不出钱,硬是拖着没治。现在村头王奶奶摔骨折,救护车120全免费接送,这要是放以前,怕是得用门板抬去医院。
上个月回村,发现村口的"幸福院"新装了电梯。78岁的刘大爷乐呵呵地说:"现在每月能领135元高龄补贴,儿女在外打工也不用担心。"这让我想起他年轻时,为了给爹抓药,天不亮就往县城赶,结果还是没留住人。
【第三幕:工资条上的"公平算法"】
表弟在县城开挖掘机,月入8000还包吃住。他总抱怨:"你看人家程序员,天天敲键盘就拿两万。"其实他不知道,他开的那台三一重工挖掘机,里面装着北斗定位系统,操作手柄上的每个按钮,都是工程师们用代码写出来的。就像我二姨夫,当年在纺织厂三班倒,现在在智能车间当技术员,工资翻了三倍。
昨天在奶茶店遇到初中同学小美,她现在是跨境电商主播,单场带货能赚好几万。这让我想起她爸,当年在建筑队扛水泥,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现在年轻人的赛道多了——短视频、自媒体、自由职业...就像我表姐,靠做PPT模板月入过万,这在二十年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四幕:寒门贵子的“逆袭密码”
记得2018年那个"凉山高考状元",家里墙上还挂着补丁被子。现在他已经是北大博士,去年回村时捐了200万建希望小学。这让我想起老家张叔,他儿子靠国家助学贷款上完大学,现在在深圳当工程师,去年给家里盖了三层小楼。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专项计划"录取农村学子6.2万人,这相当于每天有170个寒门子弟叩开名校大门。就像我高中同桌小芳,她靠"雨露计划"读完中职,现在在苏州当数控机床技师,工资比我还高。
【第五幕:公平背后的"隐形账本"】
昨天在菜市场,卖豆腐的李婶跟我说:"现在生活成本是高,但收入涨得更快。"她算了一笔账:1998年卖豆腐月入300,现在月入8000,扣除通胀因素,实际购买力提升了5倍。这让我想起爷爷那辈人,光是买盐都要凭票,哪像现在连进口牛排都能网购。
最近刷到个热搜:浙江试点"共同富裕示范区"。政策里说要建立"第三次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慈善。这让我想起老家企业家王总,他捐了500万建养老院,现在政府还给他发了"慈善之星"奖章。这种正向激励,不正是社会公平的新注脚吗?
刷到个段子:"现在年轻人总说不公平,其实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真的不公平。"这话听着扎心,细想却有道理。我们这代人,赶上了移动支付、高铁时代、知识普惠...就像我大侄子,才上小学就会用编程软件做小游戏。与其抱怨"寒门难出贵子",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成为贵子。
来源:敏智敏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