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当上总统后,其实什么都不用带,不用带钱,不用带钱包,不用带驾照,甚至连家里的钥匙都不用带,需要带的只是能摧毁整个苏联,甚至全世界的核导弹发射密码。苏联领导人呢,和他自己也一样。而人类文明的存续则取决于自己和苏联的老大千万别脑子一热。
34年前,苏联的解体震惊世界。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美国“和平演变”的胜利,是美国用几十年的“冷战”把苏联送进了坟墓。
不过,回顾这堪称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就会发现有的事情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
如果说按照美国当年的“剧本”,苏联也许不会解体。对此,你能相信吗?
好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对于苏联的解体,美国的反应到底是什么?
说起“星球大战”,很多人都会说苏联的解体源于此。
其实呢,这个计划的起因有点“奇葩”,里根当初也没那么高瞻远瞩。
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时,美国其实是处于战略守势,苏联反而是在各个方面都对美国进行挤压。
本来,在参加竞选时,里根是信心满满,认为美国还是有能力抵御苏联的核攻击。可在当了总统之后,他就不这么想了。
他后来回忆,说自己当上总统后,其实什么都不用带,不用带钱,不用带钱包,不用带驾照,甚至连家里的钥匙都不用带,需要带的只是能摧毁整个苏联,甚至全世界的核导弹发射密码。苏联领导人呢,和他自己也一样。而人类文明的存续则取决于自己和苏联的老大千万别脑子一热。
问题是,里根在当了总统,并接触到美军核武库的顶级机密之后,立刻意识到万一苏联率先向美国发射洲际导弹,那美国就只剩下还手的份儿。但是,能还手到什么程度,谁也不知道。
对此,里根深感不安。
巧逢此时,一个叫泰勒的物理学家提出了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想法,那就是把激光武器部署到太空,在苏联导弹还没进入大气层时,就进行层层拦截,来摧毁这些“大杀器”。
1983年3月23日,里根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星球大战”计划,也就是在太空用激光和动能武器建立一张防御“天网”,对射向美国的洲际导弹进行无死角的拦截。
后来,全世界都知道这是美国用来忽悠苏联的。
其实,当时的美国国内对这个计划也不信,因为要在太空对几百枚洲际导弹进行百分之百的拦截纯属胡说八道。而且,“星球大战”中设想的那些太空拦截武器因为技术难度极高,连图纸都没有,更别说投入实战了。要想保护自己不受核攻击,最好的办法只有抢先发动进攻,把敌人的洲际导弹全部摧毁在发射载具上。
据里根政府的几位前官员回忆,“星球大战”计划的很多试验都是糊弄人,数据基本靠伪造。有意思的是,这些数据不但骗了美国国会,苏联那边也真信了。
事实上,里根后来也承认“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一项战略欺骗,目的就是要诱使苏联投入海量资源来应对该计划,进而削弱苏联的国力。提出来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彻底搞垮苏联。
苏联那边呢,也不是没有明白人。前苏联航天研究所的萨格杰耶夫所长就对“星球大战”计划嗤之以鼻,认定这个计划简直就是想入非非,根本无法实现。
但是,苏联最后还是落入了圈套。这是为啥呢?
因为苏联和美国一样,也存在着巨大的军工复合体,苏联的将军们更愿意国家把海量资源投入到军工生产方面。
在安德罗波夫上台后,曾经有计划对苏联的经济结构进行改革。但最终,他的“续航能力”没维持到他把改革彻底实施。加上将军们的庞大势力,苏联还是投入了几百亿美元来迎战“星球大战”。
从这方面讲,苏联的将军们在搞垮祖国上,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此,苏联解体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倒下了。
不过,这“大锅”也不能全甩在这些将军们的头上。因为,戈尔巴乔夫在“星球大战”计划公布的2年后上台了。
而他给美国送上的“大礼”,把里根惊得是目瞪口呆。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上台,当了苏共总书记。他之所以上台,是因为他年轻,苏共中央再也不想找一个“待机能力”差的人来领导这个红色帝国。
上台之后,戈尔巴乔夫就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新思维”。
其实,这个“新思维”最初的抓手是在外交上,戈尔巴乔夫在那时对怎么折腾苏联还没有系统性的琢磨。
在上任后不久,戈尔巴乔夫就于1985年11月和里根在日内瓦进行了会面,初步聊了聊世界和平的问题。
1年后,两位又在冰岛的首都~雷克雅未克进行了会晤。在此期间,戈尔巴乔夫主动提出来要大规模削减战略核武器。
要知道在冷战的几十年间,苏联庞大而恐怖的核武库是美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而如今,苏联领导人居然提出来要“自废武功”。对于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里根和美国政府都被砸得七荤八素。
不过,对于这份“大礼”,美国哪有不笑纳之理。于是,在1987年12月,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华盛顿签署了“中导条约”。一瞬间,欧洲的空气“轻松”了许多。
此后,戈尔巴乔夫放弃了“苏勋宗”的攻势战略,从东欧和阿富汗撤出苏军,放任东欧剧变,并位列3大“两德统一之父”之一。这一连串大手笔令西方目不暇接到怀疑人生。
西方在过去几十年投入了海量资源,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成果竟然在短短3年内便全部变成了现实。
可以说,戈尔巴乔夫当时的外交政策和节奏完全超出了西方的预料,很多政策都是苏联在单方面让利,而且不要求西方进行对等的回报。
戈尔巴乔夫的“大手笔”很快就在西方刮起来一股强劲的Gorbamani,也就是“戈尔巴热”,他自己也成为西方各国媒体追捧的热门人物,有事没事就盘踞在报纸头条,硬生生地压住了刚上台的老布什的风头。
据老布什身边的人回忆,对于戈尔巴乔夫的大热,老布什是火冒三丈。为了给Gorbamani降温,老布什政府使出了各种“盘外招”,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散播假消息来干扰或延迟落实里根和苏联达成的各项协议。
直到1989年12月,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在马耳他一起宣布冷战结束,老布什被伤害的心灵才得到了稍稍抚慰。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被抢了风头的老布什肯定会“卧薪尝胆”,一门心思地搞垮苏联,来使自己的功勋彪炳美利坚的史册?
回顾历史,大家这么想,其实也没错。毕竟,苏联的解体是在老布什任上发生的。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意外在戈尔巴乔夫玩命折腾苏联的时候,老布什也没闲着,他不是没想过苏联会垮台,不过,这种想法在当时属于“技术性研究”。
1989年,老布什同意盖茨在国安会下面搞了一个绝密的紧急计划小组,成员来自国家情报委员会、中情局、五角大楼。
这帮人要研究的是万一苏联发生巨变,美国现政府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苏联政府要是被暴力颠覆,那些核武器会怎么样?如果华盛顿得知苏联要政变,会有什么反应?
那么,评估这些重大事件的依据是什么呢?
有人肯定认为这要依靠美国强大的情报网,比如CIA。但其实呢?主要情报是来自“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
当时,戈尔巴乔夫搞的“新思维”已经把苏联整得千疮百孔,美国和西方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渗透,在过去是秘密的秘密,在当时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当然,老布什看“纽约时报”的同时,也会看情报内参。不过,他和高级同僚们都不认为苏联会解体,而且,他们都认为苏联解体对于美国并不是什么好事。
说来也是,苏联要是解体了,一下子多出来那么多不可控的国家,加上一大堆不可控的原子弹,对于美国来讲,确实是个头大的问题。
所以,从主观意识出发,老布什和同僚们都不认为,或者说是都不支持苏联彻底搞垮。在他们的设想中,一个被西方同化的苏联更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所以,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支持特别“上道儿”的戈尔巴乔夫。
然而,随着叶利钦在1991年6月当上了俄罗斯联邦的首位总统。事情就有点棘手了。
俄罗斯是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而叶利钦却是闹独立闹得最欢的,和戈尔巴乔夫根本就不是一路人。美国对此的评估是叶利钦一派已经是反戈尔巴乔夫的主要力量。
老布什对此也很头疼。毕竟,戈尔巴乔夫是“可控因素”,而叶利钦却是“未知因素”。
对此,老布什只能搞了一个“首鼠两端”,这边继续支持戈尔巴乔夫,那边又在白宫“偶遇”了叶利钦。
但即便如此,老布什的态度仍然是支持戈尔巴乔夫来维系苏联的统一。然而,事情的进展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戈尔巴乔夫着实是“扶不起的阿斗”,而叶利钦一伙儿最终把苏联彻底搞垮。
可以说,对于苏联的解体,美国一直是处于一种极其矛盾的状态之中,并没有料到苏联会这么快土崩瓦解。直到苏联解体,美国也没做好任何预案来迎接这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巨变。
当然,后来的历史证明叶利钦比戈尔巴乔夫更“上道儿”,拱手把苏联70年的财富全部送给了美国和西方资本,以及他们在俄罗斯的买办。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美国各种政策的实质。还是那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一定不能再犯苏联曾经犯过的错误,哪怕是一点点,也绝对不行!
素材来源:
上观丨36年前的今天,美国埋下了苏联解体的种子……
观察者网丨于滨:苏联解体30年,回顾与思考
新华网丨苏联解体前的美国情报
来源:博览历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