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临终留下遗言,毛主席得知后说了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4-02-29 05:06 1

摘要: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主席,主席好消息!老蒋他死了!”

1975年4月5日,中国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因心脏病发在台北去世,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消息很快就传了开来。

此时的毛主席正在杭州暂住,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老人家,然而毛主席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两人各自为两党领导人,从1926年开始斗到了70年代,毛主席对于这个对手的离世,到底会有怎么样的反应呢?

当蒋介石去世的消息传到大陆的时候,许多人是觉得高兴的,作为对岸的最高领导人,台湾与大陆斗了许多年。

在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国民党又和老美勾搭在了一起,大陆人民自然是希望看到这一幕的。

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有着一样的想法,他们兴奋的跑到毛主席身边来,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毛主席听后有些迟疑,似乎并未有很大的情绪波动,蒋介石比他长上6岁,这个年龄的人去世了,也是可以预料到了。

当缓过神来后,毛主席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知道了!”

到了晚年时期,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都有一个较为一致的想法,那就是国民党还是蒋介石管着比较好,台湾那边的“总统”,也只有蒋介石当着会让中国人放心。

在暂时改变不了这一现状的情况下,共产党人更希望蒋介石能一直待在那个位置。

五十年代末期,美国人看蒋介石已没有回到大陆的可能,就想着在台湾搞选举,甚至要搞“两个中国”,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的。

而蒋介石自始至终是反对台湾分裂出去的,1967年他在与日本首相会谈时就在公开讲话中反对了这一想法。

在他看来,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种想法共产党不会接受,他蒋介石更是反对!

台湾虽然一直与大陆斗,但这始终是“家事”,而美国人却想把这上升到“国事”,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就如同面对抗日一样,是要建立统一战线的。

国共虽有矛盾,但那也是兄弟之间的事情,并不需要外人,也更不希望有外人来掺和。

蒋介石虽然靠着老美,但也从来不希望老美插足自己的政治。

蒋介石在这件事情上显然比在抗日上更加决绝,五十年代开始毛主席就曾明确的表示过。

可以在国际上给蒋介石一些空间,国共两党不要出现在一个国际场合上就好,这便是“稳”住蒋介石的意思。

但如今蒋介石去了,许多人会觉得共产党人会高兴,但那高兴的也都是过去的纠葛在这一刻报在了蒋介石的身上。

对于未来而言,蒋介石离世的消息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国家统一大业再次陷入了不确定之中,毛主席听到了也自然有了些许失落。

蒋介石临终前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将来有一天葬到大陆去。

这句话是中国人对“落叶归根”的执念,许多老者听到这样一句话也许都会感到伤怀,毛主席也如此。

当听闻蒋介石去世的那一刻,毛主席心中也许泛起的更多是悲悯与感叹,过去五十年里他们两次合作,但又斗了三四十年。

到了生命尽头时其实也都淡然了那份敌意,留下的就是悲悯的感伤了。

数次见面

毛主席与蒋介石可以说是这天底下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十分了解对方,彼此的决策总是绕不开对方,但两人也仅仅见过几次面。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毛主席是湖南省的代表,但蒋介石不过是列席会议,仅仅有旁听的资格。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还获得了上台发言的机会。

此时蒋介石作为一个刚刚发迹的军官,看着台上这个操着一口湖南口音的年轻人慷慨激昂的演说,并不会想到接下来五十年中彼此的斗争。

毛主席在这场会议中显得十分活泼,他积极发言,为中国的革命建言献策,而蒋介石只能是默默看着。

但仅仅两年后,蒋介石就做到了中央执委的位置,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已然有了争雄的势头,大会上他激动不已,决心率领北伐军一举统一全国。

也正是这次大会后,蒋介石开启了谋权独裁的道路,1926年3月份制造的中山舰事件使得他的野心昭然若揭。

3月20日,中山舰舰长,同时也是共产党员的李之龙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将船开到了黄埔。

而后蒋介石却否认了这一调令,巧的是这时又传出了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谋划绑架蒋介石的消息,一时间谣言四起。

事情发生后,蒋介石直接下令手下军队戒严广州城,大批共产党人被监视与软禁,李之龙也被逮捕。

这件事后共产党在国民党政府中的力量被大幅度削弱,国民党左派也深受打击,蒋介石一时间独揽大权。

事件发生后,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都主张要强硬回应蒋介石的粗暴行为,但最终因为党内以及苏联顾问的反对而告终。

这起事件过后毛主席便离开了国民党中央,在接下来19年里,两人再也没有见过一面。

虽未见面,两人的交集却不少,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开始彻底反共之后,毛主席等一众共产党领袖发动的一系列起义让蒋介石颇为头疼。

面对紧靠国民党帝都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蒋介石前后五次带兵围剿,前四次都被“朱毛”红军打退。

而在万里长征路上,蒋介石更是没有想到毛泽东可以带着红军从江西一路走到陕西,途中甩开了他的百万大军不说,更是把革命播撒到了大半个中国。

日寇来临之际,是两人的第二次合作,对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毛主席是表示赞扬的。

1938年中共开会的时候毛主席就曾说过蒋介石是国民党中的第二位伟大领袖,第一位是孙中山。

这一句话展现的便是毛主席的心胸之宽广,抗日中对于国军在正面战场上面的表现,毛主席并不吝啬夸奖。

在1938年时毛主席还托周恩来给蒋介石拿去一封亲笔信,信中毛主席用了许多赞美之词。

在两人的交锋中,这是十分罕见的,等到下一次如此交流,已经是来到1975年了。

这个时候,蒋介石已然到了生命末尾。他做出了一件许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邀请毛主席来台湾访问,这又是如何一回事呢?

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上世纪70年代,两岸的关系已然没有那么紧张。

而早在1965年,毛主席就曾试过把蒋介石劝回来。

这一年毛主席宴请了在国民党高层中颇有关系的曹聚仁,并且提了一首《临江仙》,词中有邀请蒋介石返回大陆,安享晚年的意思。

为了表示诚意,毛主席还曾提出过“一纲四目”框架,这里面的规定可以说诚意满满。

毛主席在这信中将蒋介石称为“总裁”,而陈诚则为“兄”。

表示只要台湾能够回归大陆,台湾的外交事务外的事项都可以由蒋介石这位总裁来安排。

如今回看那份安排,其中将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称为缓冲区,允许台湾保留一部分军队等等,可谓考虑颇深,具有相当高的可行性了。

奈何后来因为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一带有和谈性质的谈判最终破灭。

发生的一些极端事情也让蒋介石的戒备心大大增加,整整过了十年这个第三次谈判才有希望恢复。

尼克松总统访华之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已经将蒋介石称作是“老朋友”了,提到蒋介石的时候毛主席也是满面笑容,少了当初那你死我活的严肃模样。

1975年元旦,蒋介石已然来到生命的尽头。

他把陈立夫叫到自己身边来,向陈立夫说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却又深感欣慰的事情:邀请毛泽东来台湾看看。

其实晚年的蒋介石十分思念大陆,尤其在中美建交之后,他更加感到孤单。

毛主席曾对尼克松说:“我们与他(蒋介石)的交情实际上比你们(美国)长得多。”这句话蒋介石一直记在心里,渐渐的有了与大陆靠近一些的想法。

陈立夫接到任务后马上给中共发去消息,毛主席很是兴奋,他没有想到蒋介石会如此主动。

但此时毛主席年事已高,他授意小平同志早日与台湾实现三通,到时候由小平同志替他去。

过去都是共产党一直在提和谈,如今蒋介石也有了回应,对于两党与两岸,都是莫大的好消息。

然而就在和谈到了起步阶段,台湾那边的话事人蒋介石溘然长逝,第三次和谈也就此成为了遗憾。

如此想来,毛主席的悲悯不仅仅是对蒋介石离世的感叹,更是对两岸未来关系曲折的感叹。

蒋介石走后,台湾又有谁会提出这样的和谈,谁又能保证这条路会比蒋介石在的时候顺利呢?

参考信息:

【红色记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谈判上鲜为人知的斗智斗勇‖胡平原

毛泽东与蒋介石不期而遇时感叹:岁月如逝水--台湾频道--人民网

蒋介石临终密录:毛称蒋还有一点良心_资讯_凤凰网

来源:小柒聊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