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人医院:多学科专家齐聚,为抗菌药物管理贡献智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0 19:00 1

摘要: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抗药性的蔓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4月26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AMS柳州市工人医院站顺利召开。各地专家齐聚一堂,为柳州市相关工作集思广益。

在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难题。

撰文丨钱小昊

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抗药性的蔓延,维护公共卫生安全。4月26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AMS柳州市工人医院站顺利召开。各地专家齐聚一堂,为柳州市相关工作集思广益。

会议由柳州市工人医院副院长谢湘涛担任主席。他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不仅关乎患者的治疗效果,更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他指出,随着耐药菌问题的日益严重,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亟需规范。此次会议将通过专家的讲解和病例讨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耐药菌防控的最新策略,确保临床治疗更加精准、安全。

本次会议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重症科李洪涛教授,柳州市工人医院检验科李梦薇教授、呼吸重症科吴金燕教授、重症医学科黄亚军教授带来了主题分享。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科唐贞明教授、重症医学科马华怡教授、药学部姚欣凯教授、检验科蒙杰教授、重症医学科贝学柱教授、呼吸重症科文智能教授、血液科覃春捷教授、影像科廖明壮教授参与了话题讨论。

会议由柳州市工人医院明莫瑜教授、蒋端凤教授主持。

李洪涛教授

耐药菌的防治策略与防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李洪涛教授带来的主题为“耐药菌的防治策略与防控”。他首先介绍了全球耐药菌的严峻形势,多重耐药菌的蔓延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他指出,耐药菌的防控必须从源头做起,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并严格遵循科学的用药指南。

李教授还详细讲解了耐药菌的机制,分析了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当使用等。他强调,通过多学科合作,强化微生物学诊断和快速病原学检测,能够帮助医生更早识别耐药菌感染,从而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此外,李教授还分享了多项抗菌药物防控措施,包括强化医院内感染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提倡抗菌药物的合理分级管理等。

李教授指出,耐药菌的防控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所有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当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规范、高效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

李梦薇教授

本院细菌耐药流行分析

柳州市工人医院李梦薇教授以“本院细菌耐药流行分析”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李教授介绍了医院在过去一年中对细菌耐药的监测结果,并分享了院内常见的耐药菌类型及其耐药性数据。李教授详细分析了各类细菌的耐药趋势,特别是在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创伤感染中的耐药现象。

根据医院的监测数据,李教授指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院内耐药细菌,其中,产碳青霉烯酶的大肠杆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在呼吸系统感染中的耐药性也有显著增加,特别是对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提升。

李教授强调,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耐药菌的传播,医院必须加强细菌耐药监测系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她还提出,临床医生应更多依赖病原学检测数据,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提升临床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意识,制定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对减少耐药菌的发生至关重要。

吴金燕教授

抗感染治疗,任重而道远

柳州市工人医院呼吸重症科吴金燕教授进行了关于“抗感染治疗,任重而道远”的专题分享。吴教授首先回顾了近年来抗感染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尤其是耐药菌的广泛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她强调,抗感染治疗不仅是通过抗菌药物来消除感染,更是一个多方面协作的过程,涉及到病人的免疫状况、感染源的控制等多个方面。

吴教授指出,抗感染治疗的核心在于精确诊断,结合微生物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她强调了早期诊断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时,更应避免单一药物的使用,应通过合理的联合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她指出,及时干预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抗感染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控制感染,还要通过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耐药菌的蔓延。

黄亚教授

抗感染的多种耐药治疗方法

柳州市工人医院黄亚军教授分享了“抗感染的多种耐药治疗方法”。黄教授着重讲解了临床如何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并介绍了当前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案。

会议上,黄教授介绍了几种针对多重耐药细菌(如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的新型抗生素以及联合治疗的策略。他提到,联合用药可以显著提高对多重耐药菌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无法通过单一药物治愈的复杂感染时。在使用这些新型药物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黄教授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临床案例,展示了抗感染治疗的最新进展,并指出多学科的合作是确保耐药性治疗成功的关键。他特别提到,医院必须建立起多学科协作机制,将微生物学、临床药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以实现抗菌药物的精准使用和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治疗。

讨论环节:

遏制细菌耐药各科室紧密协作

在讨论环节,来自各科室的专家纷纷从自身专家出发,对抗菌药物规范管理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看出,柳州市工人医院通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框架、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能力、药学部的用药管理经验,以及重症、血液、影像等科室的临床需求驱动,形成了多学科协同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这种模式既符合国家关于遏制细菌耐药的政策要求,也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治疗理念。

会议最后,谢湘涛副院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强调抗菌药物管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医院各部门的共同协作。在当前耐药菌防控形势下,医院必须不断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谢副院长指出,本次会议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大家深入探讨了当前抗菌药物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果。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共同为抗菌药物管理和耐药菌防控贡献力量。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智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