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吸引来自国内科研院所诸多知名院士专家、重点企业客商及投资机构(银行)参加这场“航天会盟”,为蚌埠这座“问天要未来”的城市留下精彩注脚。
5月10日,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吸引来自国内科研院所诸多知名院士专家、重点企业客商及投资机构(银行)参加这场“航天会盟”,为蚌埠这座“问天要未来”的城市留下精彩注脚。
淮水奔流,涂山矗立。四千年前,大禹在此劈山导淮,四千年后,蚌埠人在这片古老的大地逐梦苍穹。这座曾以“火车拉来的城市”闻名的老工业基地,正以一场跨越时空的“天地对话”,在商业航天新赛道上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追天有梦:
工业腾飞的“蚌埠雄心”
历史长河中的蚌埠,始终涌动着创新的基因。双墩先民烧土成陶,大禹以疏代堵治水安民,近代工业文明孕育出“蚌埠五大机”的辉煌。而今,当商业航天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这座城市的创新血脉再次沸腾。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牢记嘱托,抢抓机遇。蚌埠市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决定将空天信息产业纳入全市六大新兴主导产业体系,产业规划重点锚向火箭发动机、卫星载荷、数据应用等领域,从此“飞天梦”扬帆起航。
2019年,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落户蚌埠市禹会区,如同播下第一粒航天火种,至2024年6月,搭载“蚌埠心”龙云发动机的火箭在酒泉直冲云霄,完成了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再到现在,星河动力、椭圆时空等一批航空航天重点企业纷纷来蚌投资兴业,星火已燃成势。
从驯服江河到征服引力,志存高远的蚌埠用脚踏实的行动诠释:敢闯敢为的开拓创新精神,始终是这座老工业基地最鲜亮的底色。
面对商业航天产业的技术壁垒与竞争压力,蚌埠以系统思维打造创新生态圈。市委市政府指导专班展开多方调研、多轮招商、多次调度、现场办公,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快马加鞭干,使劲往前赶,解决产业发展中一系列难点堵点。
正如市委书记黄晓武所言:“市委、市政府将以最优政策、最佳服务、最强保障,为每一位航天追梦人搭建‘发射塔架’、全程‘伴飞护航’,用创新点燃梦想,用实干叩问苍穹,携手共绘中国商业航天版图上的‘蚌埠星座’,为加快建设航空航天强国作出新贡献。”
政府设立10亿元专项基金,联动85亿元产业资本形成“资金矩阵”;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顶尖机构共建产学研共同体,实现“技术需求定向研发、科研成果就地转化”;18个月建成定制化航天产业园,专班服务让项目落地周期缩短40%。更令人瞩目的是,全市30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形成火箭发动机、商业火箭、卫星应用等重点产业链,聚力打造“研发—制造—测试—应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生态。
“政策护航+科技赋能+营商服务+产业聚变”,蚌埠正勇往无前行进在重振辉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上,以“敢叫日月换新天”气势,加速工业“老城”蝶变“焕新”步伐,也为中小城市突破尖端产业困局提供了鲜活样本。
追新有成:
星辰大海里的“蚌埠坐标”
五载耕耘,终见硕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禹会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创造出了不起的成绩单:安徽省首个商业航空产业园开园;凌空天行、深蓝航天等16个重大项目相继落地;55.2亿元投资撬动产业升级;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轰鸣作响;未来将形成超200亿元产业集群,剑指长三角商业航天制造重地。这些实打实的“太空印迹”,不仅让这座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更在国家航天战略版图中标注出醒目的“蚌埠坐标”。
像划破长空的火箭,蚌埠正以“向上突破”的姿态,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内涵——传统与新兴不是割裂的平行线,而是可以交融共生的同心圆。
淮水汤汤,见证沧桑巨变;星河璀璨,照亮奋进征程。当“禹会诸侯”的古地变身“航天会盟”的新城,蚌埠用实践证明:一座城市的精神海拔,从不取决于地理区位,而在于永不停歇的攀登意志。
“星启蚌埠,箭指苍穹”,奔赴在这场向天图强的壮阔征途中,我们为之奋斗的不仅是皖北大地一座城的产业跃迁,更是326万蚌埠人民面向未来的自信与担当。
来源:蚌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