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见过太多人把大葱当祖宗伺候,又是遮阳网又是营养液,结果种出来的葱杆比筷子还细。
老话说"种葱如养儿",可别被这句话唬住。
我见过太多人把大葱当祖宗伺候,又是遮阳网又是营养液,结果种出来的葱杆比筷子还细。
实际上种大葱一定要找准命门下狠手,剩下的我们就不用管太多了。
下面要分享的就是关键命门,只要做好了这两步,后期完全可以随意“放养”,不需要操心太多,也能种出粗壮鲜绿的大葱。
第一步:先育土,再选种
大葱种植成败在入土前就决定了九成。那些抱怨"种啥死啥"的人,八成栽在第一步。
育苗土要按"三三制"配比:三成腐熟羊粪,三成河沙,剩下四成得是三年没种过葱蒜的菜园土。
别嫌麻烦,大葱根系对连作障碍很敏感,前茬作物残留的根结线虫能把整片地毁了。
育土好了,再选种。市面上所谓"日本钢葱""山东章丘大葱"的标签看看就得,真正管用的是看种子肚脐眼,颜色发暗的淘汰,带霉斑的直接扔,剩下的用45℃温水泡20分钟。
这招很管用,能筛掉八成带菌种子。
育苗时别学人家撒播,要用竹签在苗床上戳洞,每个洞塞两粒种,间距保持三指宽。
这么干虽然费事,但能避免后期间苗伤根。
第二步:培土把控好节奏
大葱长到小拇指粗就该培土了,这时候的培土直接决定葱白长度。
九成人把培土理解成往根基堆土,这跟往泡面里倒开水没啥区别,纯属糊弄。
正确姿势是左手提起葱叶,右手用窄口锄头把土壅到鳞茎下方两厘米处,每次培土高度不超过葱白的三分之一。
第一次培土后等新叶展开两片再培第二次,总共不超过四次。
培得太勤快,大葱以为要被活埋,拼命长叶子保命;
培得太敷衍,葱白露着半截身子吸收紫外线,最后长得跟芹菜杆似的。
这两招就够了
看到这儿您可能说:就这两招?对,就这两招够用了。
那些教人三天浇五次水的教程纯属瞎折腾。大葱在幼苗期确实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定植后就得学会"饿着养"。等叶片稍微打蔫再浇水,逼着根系往深处扎。至于施肥,移栽时在定植沟里撒把草木灰比啥复合肥都强。
氮磷钾配比这些概念听听就好,普通菜农没必要较真。
记住两个时间节点:秋分前后追一次腐熟豆饼肥,立冬前浇透封冻水。
这两板斧下去,大葱越冬前能把养分囤得足足的,开春蹭蹭往上窜。
那些在冬天盖棉被、搭暖棚的,纯粹是跟作物生长规律对着干。
种大葱说到底是个"看人下菜碟"的活计。那些把简单事搞复杂的,要么想卖你化肥,要么自己就没弄明白门道。抓住育苗关和培土关,剩下的交给大葱自己折腾。您就搬个小马扎坐地头看着,保证长出来的葱白比擀面杖粗。这道理跟养孩子一个样——该使劲时往死里整,该放手时麻利儿撒开手,准没错。
来源:阿驰的农事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