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小道理——印巴冲突的启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0 20:15 1

摘要: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对老冤家,两国之间曾发生过三次战争,斩不断理还乱。前几次尤其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军事上对巴基斯坦的形成碾压优势,取得完胜。然而从本次冲突的战况看,可以肯定的是,从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巴方一直是在默默变革创新的,从国防体系建设、国土

要问最近网上啥最火,那么非印巴冲突莫属了。透过漫天硝烟,我们不难看到这场“大事件”所蕴藏、折射出的“小道理”:

一、能够“应万变”的只能是“亿变”,“以不变应万变”必定死路一条。

图片来自网络

众所周知,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对老冤家,两国之间曾发生过三次战争,斩不断理还乱。前几次尤其是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军事上对巴基斯坦的形成碾压优势,取得完胜。然而从本次冲突的战况看,可以肯定的是,从第三次印巴战争以来,巴方一直是在默默变革创新的,从国防体系建设、国土防御指导思想、战略战术创新等全领域都在发展进步,且速度惊人。反观印度,则基本还是在老路上徒步,了无新意,以至于面对焕然一新的对手手足失措,疲于招架。传统观念中,人们一直把“以不变应万变”奉为圭臬,本次印巴冲突告诉我们,能够“应万变”的只能是“亿变”,“不变”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应万变”的,只能死路一条。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图片来自网络

二、和对手摊牌的前提是:知彼匿己。即摸清对手的牌,藏好自己的“炸”。

无论什么行业,和对手的较量的基本法则都是相同的即:要准备和对手摊牌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摸清对手的底,以便有的放矢地出招;二是隐藏好自己的“王炸”不让对手知道,这样才具有突然性,关键时才能出其不意,“一击毙命”。这两件事缺一不可,否则“摊牌”往往就会变成“摔牌投降”。这就是“匿己知彼”的真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三、“亮剑”不等于“胜利”,认真用剑才是王道。

自从电视剧《亮剑》热播以来,舆论场里,“敢于亮剑”被前面抬高到了不适当的高度,似乎只要敢于亮剑,一切强敌都会土崩瓦解。其实,这是误读误解。面对强敌敢于亮剑固然十分重要,但不代表一切。要取得胜利,比亮剑更重要的是认真用剑。其中最核心的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审慎对待。手持利剑而大意轻敌率性而为,伤害的往往是自己。此次冲突,印度就犯了大意轻敌的大忌,对对手的新装备、新战法不了解、不研究、不应对,自以为是,结果被巴方啪啪打脸。

莫迪,图片来自网络

四、交友不在多,关键看质量,无效社交有害无益。

从表面上看,印度的朋友圈是顶级的:与美国是兄弟,与俄罗斯是盟友,与英、法关系也不差,另外还有一众“跟班”,于是莫迪自信爆棚。可现实太“骨感”:在和巴基斯坦动手吃了亏后,这些“密友”表现如何呢?美国说印巴冲突“不关我事”,俄罗斯讲了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有哪一个国家为莫迪“两肋插刀”?一个没有!反观对方,却自始至终得到了东大的鼎力支持,东大成了巴方维护自己主权和利益的坚强后盾。故,朋友在精不在多。三千酒肉友,不及一知音。还是远离无效社交吧!

图文无关

五、补药罐煨不出壮汉。

说实话,印度在国防建设上还是下了血本的,一个经济落后、民生凋敝的国家每年却花天量外汇去购买外国先进武器,比如:美国的F16、俄罗斯的苏30战机、S400防空系统、以色列的无人机等等。尤其可叹的是,花了88亿美元买了法国36架“阵风”战机,单价2.4亿美元,可上了战场却“一阵风”被击落3架!客观地说,这些武器从个体上讲都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东西,但是,由于不成体系、数据难以共享、禁不起消耗等原因,它们注定不能形成体系化综合战力,充其量是个万国博览会展厅的展品。好比把最美的五官集中在一张脸上必定不是最美的相貌一样,依赖从各国购买的武器来“拼盘”而不具有自我创新和自主研发生产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国防基础之脆弱可想而知!这次印度的吃亏就证明了这一点。

图文无关

强身健体人人向往,然而方式千差万别,最根本的还在于自身良好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适当的运动,靠吃补药永远无法造就壮汉。

来源:桑榆春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