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先锋·声悦临翔】第125期 《苹果和梨的启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0 21:41 1

摘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媒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积极作用,拓展党风廉政教育链,弘扬廉洁文化、凝聚清风正气,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以“同音”清廉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并在区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开设党风廉政工作宣传专题栏目《清廉先锋•声悦临翔》。

清廉先锋·声悦临翔

第125期

本期分享者:鲁倩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媒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积极作用,拓展党风廉政教育链,弘扬廉洁文化、凝聚清风正气,临翔区融媒体中心以“同音”清廉志愿服务队为载体,并在区纪委监委的指导下,开设党风廉政工作宣传专题栏目《清廉先锋•声悦临翔》。我是鲁倩,今天在节目中将为您播出:《苹果和梨的启示》,欢迎收听。

苹果和梨,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常吃的两种水果。在这两种水果身上,各有一则故事,对今天的党员干部颇有启发。

一则是“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据《元史》记载:某个炎炎夏日,理学家许衡外出,看见行人纷纷到路边的一棵梨树下摘梨解渴,他却不去摘。有人问他,如今兵荒马乱的,这棵梨树已经没有主人了,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吃呢?许衡回答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另一则是“人民的苹果”的故事。辽沈战役期间,锦州乡间的苹果已经熟了,行军路过的解放军战士虽饥渴难耐,却一个都没有摘。铁的纪律,暖了老百姓的心,老百姓为解放军战士们送上了“仁义之师”的锦旗。毛主席后来回忆此事时感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讲述过这两则故事。在讲述“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时,总书记告诫道: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对党员干部来说,只有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在讲述“人民的苹果”的故事时,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这样的苹果,我们现在也不能吃。”

两则故事,一古一今,蕴含着朴素的哲理,对党员干部修身从政有着重要启示价值。“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意味着面对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要有足够的修为和定力,始终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清醒。“人民的苹果”,则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铁一般的纪律,映照出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本色。

今天,尽管时代不同,我们不再饱受战乱之苦,物质生活条件也有了极大改善,但面对的诱惑考验却一点也不少,各种“苹果”和“梨”形形色色,时时摆在面前。何以自处、作何选择?是党员干部的人生必答题。

在这道必答题面前,一些党员干部经不起诱惑、挡不住“围猎”,败下阵来。有的“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侥幸和贪婪终占上风;有的讲求攀比,看到商人老板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心态失衡;有的自我膨胀,一朝身居要职就飘飘然,在阿谀奉承中得意忘形,在温水煮青蛙中放松警惕,等等。究其原因,无一不是从内心破防开始走向堕落,在诱惑面前,把入党誓词、宗旨意识、纪律规矩皆抛之脑后。

说到底,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自己管不住自己,别人再怎么管也难以奏效,因为别人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既要守住内心,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又要培养“自觉的纪律”,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真正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当面对“苹果”和“梨”时,广大党员干部不妨多想一想这两则故事,多问一问自己,不断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永远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弘扬廉洁文化、凝聚清风正气,感谢您的收听,欢迎您继续关注下一期《清廉先锋·声悦临翔》。再见!

弘扬廉洁文化、凝聚清风正气

欢迎广大爱好者共同参与

分享你的清廉故事

活动报名请联系“同音”清廉志愿服务队

俸晓霞

播音:鲁 倩

编辑:杨 斌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