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下集团裁员1万人,它怎么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0 21:43 1

摘要:然而,到了2025年,多少艰难困苦都熬了过去,松下集团社长楠见雄规竟然宣布裁员了。

你好,我是燃竹君,恳请“关注”,共谈历史风云

2020年疫情的时候,局面那么苦难,松下集团没有裁员。

然而,到了2025年,多少艰难困苦都熬了过去,松下集团社长楠见雄规竟然宣布裁员了。

而且大笔一挥,就是1万人。

可能是为了公平起见,松下集团裁员的区域分了两批,国内和国外分别都是5000人,一点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当然,对于裁员的原因,松下集团官方解释,一点没有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反而高调宣布是为了提升员工和企业的竞争力。

可能有人说,别骗人了,都知道大环境不好,裁人不是很正常吗?

但是,哪怕大环境不好,人家日本的松下集团2024财年,仍然有3000多亿日元的利润。

虽然比2023年低了17.5%,但跟其他公司相比,这已经是不小的亮点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倒逼松下集团裁员呢?

我稍微了解了一下松下集团过去的发展历史,它是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孵化的企业。

当初这些老人建立松下集团的初心-自来水哲学,是希望能生产出像自来水一样便宜的商品,消除整个贫困。

而过去的几十年,似乎松下集团的战略也一直围绕这个目标做的。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

以前的松下集团服务的对象更多是消费者,而现在,松下集团服务的对象,越来越向企业转向。

也就是所谓的B2B!

当然,这也是松下集团的无奈之举。

如果松下的传统领域,依旧坚如磐石,传统产品依旧保持巨大领先水平,一切都好说。

有一说一,松下的产品在日本国内的销售,当然还是无可挑剔的。

只是,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压力。

主要是收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冲击,越来越大。

已经日渐受到更加物美价廉产中国产品的冲击。

不知不觉中,松下集团,正在跟自己当初成立的初心,产生矛盾。

生存的欲望和传统企业理念的维持,恐怕不是一件特别容易平衡的事。

原因很简单,卖给消费者的产品,已经赚不到以前那么高的收益了,只能把产品卖给钱更多、订单更大的公司,比如特斯拉。

松下在自己传统领域的市场份额,正在被中韩企业蚕食市场,家电、液晶电视机等等,面对是韩国的三星、LG,中国的海尔、美的等多家公司产品的冲击。

进入21世纪之后,松下集团面对新对手的压力,也不是没进行战略方向的改革。

比如,推出了松下的智能家庭产品,但问题是,产生的波澜并不大。

眼看传统市场份额萎缩,松下只能寻求新领域的市场抢占,比如燃料电池、ai智能。

就拿电池来说,松下还是有些底蕴的,至少能签下特斯拉这样的单子,已经足见其能力。

可是现在的新问题出现了,特斯拉自己量产电池的进程,间接拖累了松下的订单完成。

甚至,特斯拉自己已经准备自研电池了,为了特斯拉的单子,恐怕也有降低的风险。

至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宁德时代,恐怕松下在电池领域的发展,也不会好过哪去。

也就是说,为了松下的B2B业务,能不能是其战略转机,恐怕真不好说。

其实B2B的业务,可以给松下带来长久持续的业务增长,恐怕松下集团也不会急于一下子裁员1万多人。

要知道,松下集团现在的员工也不过20多万,仅仅这一动刀,接近5%的人没了。

很多人聊起松下的时候,其实都听说过一个词-终身雇佣制

最开始源于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松下的员工不用担心失业”!

后来,终身雇佣制似乎成了松下不成文的一个规则。

不过实话实说,过去的松下员工离职率很低。

但是,一旦企业发展受挫,再想坚持的理念,也没企业的生存重要。

从90年代到现在,所谓的终身雇佣制,已经多次被打破,这次裁员并不是松下第一次对终身雇佣制的破坏。

实际上,终身雇佣制已经很难维持住。

松下从1918年建立到现在,已经100多年过去了,这个老牌的公司,经过100多年的岁月洗刷,真的要一点点违背初心了呢?

其实,有些事情也不能怪松下。

不管是“自来水哲学”,还是终身雇佣制,都是时代的产物。

那时的松下,如日中天,踩上历史的洪流,迎头而上,名利双收。

很多时候,有钱进账,企业才配谈理想。

虽然这句话有点三观不正,但理想确实需要金钱支持。

如果金钱和理想可以相辅相成,那应该是一个企业最好的状态。

但大多数企业,很难做到如此。

所以,他们只能赚钱多的时候谈理想,赚钱少的时候谈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小觑这个有百年历史的日本企业,一旦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它未必不能做出逆天改命的事情。

只是不知道,仍然维持3000多亿日元利润的松下,是提前掉头,还是继续行驶一段时间,才能掉得动头。

来源:燃竹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