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影驰的产品线中,星曜系列从产品线初创以来一直都是颜值与实力的双担当,甚至在很多玩家,包括在小编我的心里,由于个人的偏爱甚至认为星曜的地位还要高过HOF名人堂。在前段时间RTX 50系显卡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先后测试了刃、金属大师以及大将等产品系列,但我最爱的
在影驰的产品线中,星曜系列从产品线初创以来一直都是颜值与实力的双担当,甚至在很多玩家,包括在小编我的心里,由于个人的偏爱甚至认为星曜的地位还要高过HOF名人堂。在前段时间RTX 50系显卡层出不穷的时候,我们先后测试了刃、金属大师以及大将等产品系列,但我最爱的星曜却迟迟没能上市,让人不免有些心焦。现在,全新的星曜总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影驰GeForce RTX 5090 D星曜LUNA OC显卡来到了MC评测室。拿到影驰GeForce RTX 5090 D星曜LUNA OC时,给我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有一点可以肯定,星曜还是那个星曜,一如既往地没让人失望,充斥着满满的星曜系列传承与创新。
整体采用素雅的白色造型,配以透明亚克力材质的装甲和标志性的钻石切割工艺外壳设计,整张显卡仿佛就是一块精心雕琢的水晶,在机箱中熠熠生辉。这就是影驰星曜系列显卡的核心ID身份认证特质,而透明亚克力可替换外壳、高度可个性化装饰定制结合星曜娘的二次元IP形象,也让星曜显卡一代代地传承至今。
▲影驰GeForce RTX 4090 D星曜OC
科技的巨轮始终滚滚向前,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也需要紧扣创新的精神,显然影驰是懂这个道理的。所以当我看到影驰GeForce RTX 5090 D星曜LUNA OC(后文简称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包装盒时,第一感觉是这很星曜,但随之而来的第二感觉则是——这似乎又很不星曜!
和我既有印象中的星曜系列显卡一直都是超大方盒搭配星曜娘蓝白主配色包装不同,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包装盒给我的感觉是小巧,非常小巧,甚至比绝大多数RTX 5060 Ti非公版显卡的包装盒都还要小,环保的理念跃然纸上。当然最让人感觉到与众不同的是,包装盒上出现了全新的星曜娘形象。和此前我见过多次的RTX 30系明星少女范儿或RTX 40系机甲少女风的星曜娘形象完全不同,被影驰冠以LUNA为名的新星曜娘形象是一位中世纪骑士风的女剑士,持剑俯视众生,散发出一种高贵且神秘的气息。结合LUNA月光女神的隐喻,浪漫、神秘且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似乎就是对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最好诠释。甚至在那一刹那我想到了莎拉•布莱曼的《La Luna》,还有儿时的白月光——那位持剑冲天吟唱“赐予我力量吧!”,能在高贵公主与拥有强大力量剑士之间随意变身的希瑞。
▲左下角亮边烫印的“LUNA”系列名称以及左上角的影驰LOGO,表明了这款显卡的血统。
打开包装取出显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RTX 5090 D星曜LUNA OC在延续影驰星曜系列传统风格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RTX 5090 D星曜 LUNA OC显卡整体采用了亮白+银灰作为主配色,外壳表面处理呈现细雾面的类肤涂层效果,手摸上去的触感非常温润细腻。与我们之前测试过的RTX 4090 D星曜的透明亚克力装甲相比,多了一份内敛,在质感上反而更加突出。RTX 5090 D星曜 LUNA OC的整体造型依旧保持着星曜系列的风格,不过与前一代星曜装甲表面棱角突出,采用钻石切割线条设计不同,RTX 5090 D星曜 LUNA OC在诸多细节处都采用了圆弧流线型设计,让显卡整体感觉更加圆润,为产品注入了新的视觉活力。
在我看来,这一代星曜显卡的视觉设计更偏向于此前广受好评、一卡难求的20周年纪念版系列,一体化的整体视觉非常统一且强烈,这样的改进值得好评。如果说前代星曜系列采用透明水晶外壳+纯白底色的设计,通过全包围式透明材质营造出了科技感十足的“机械美学”。那么我认为RTX 5090 D星曜LUNA OC则是以全白化模组重构了视觉语言,通过细腻的质感呈现出高级感与力量感。这种设计转型使星曜其从“科技展品”升级为了“桌面艺术品”,感觉更适配当下多样化的装机环境。
需要特别、单独、着重、强调一下,RTX 5090 D星曜LUNA OC又在可定制和个性化上玩了“新花样”,它前盖板采用了业界首创的磁吸结构,只需稍稍用力即可拆下。在散热器的合金中框上影驰为其配置了一共8个磁吸点,前盖可以通过磁吸的方式与散热器和背板部分进行组合。拆卸过程无需拆卸PCB板或散热模组,全程免螺丝徒手操作即可(提醒一下,切勿带电操作磁吸上盖,有风扇连接触点且PCIe x16插槽较“娇气”,所以不建议带电操作)。这样的设计不仅方便清理灰尘,对于喜欢个性化定制的玩家来说,为显卡定制换装也变得更为容易。相比前一代星曜的拆卸换装,新一代星曜显卡的个性化配置将更容易实现。
▲RTX 5090 D星曜 LUNA OC前盖采用了磁吸式设计
▲前盖和散热中框上一共有8个强力磁吸点,可以将前盖牢牢地固定在中框上。
▲前盖上散热风扇通过三个触点式接头与PCB相连,实现对风扇的供电。另外一个触点式接头则是为ARGB灯带供电。注意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三只散热风扇是可以单独控制智能启停的。
RTX 5090 D星曜 LUNA OC不含挡板在内的尺寸为335mm×140mm×60mm,厚度刚好3槽,甚至差一丝丝就够上了NVIDIA SFF-Ready兼容标准。相较于绝大多数RTX 5090 D显卡3.5槽的设计,RTX 5090 D星曜 LUNA OC称得上是“小巧玲珑”。像我之前非常喜欢的RTX 4090 D星曜OC显卡,354mm×157mm×72mm的体积就要大许多,这也让RTX 5090 D星曜 LUNA OC显得更加紧凑,对于机箱空间有限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星曜系列一直都比较注重外观视觉效果,不只是外壳的设计,还有灯效的配置。RTX 5090 D星曜 LUNA OC采用了三面环抱的灯效设计。显卡的正上方是“BOOMSTAR”星曜Logo的千层透镜灯效。正面中央风扇两侧设计了银灰底的翅膀造型装饰,你别说看起来还有几分HOF名人堂的味道,其上设计了类似音量显示条的ARGB效果,右侧尾部是一个星曜标图案的灯效设置。这两处部位的银灰色灯效组件都采用了IML模内镶件注塑工艺,外观和质感的表现非常优秀。而且这两处的灯效都采用了穹顶灯光设计,在开机之后我能直观地感受到ARGB灯光彻底融入了显卡空间,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我见过的很多ARGB显卡灯效不同,我个人感觉这种穹顶灯效很具有戏剧性和光影多变性,闪亮之后甚至能够为显卡的整体空间增添些许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三面环保的ARGB灯效
▲显卡顶部是BOOMSTAR星曜的千层透镜灯光效果
▲间和尾部的IML穹顶灯效
个人感受而言,RTX 5090 D星曜 LUNA OC的灯效设计相比前一代更精致,灯带的亮度与色彩均匀度表现出色,亮起时穹顶灯光配合顶部千层镜的灯效,若隐若现,如同水面掀起千层涟漪,极具视觉冲击力。相比之下,前一代星曜显卡(如RTX 4090 D星曜)的侧面和正面设计相对简洁一些,灯效集中于ARGB风扇+顶部LOGO,通过半透明扇叶与水晶外壳实现光影折射。在效果上,没有RTX 5090 D星曜 LUNA OC那么醒目,无法营造出这一代星曜独特的光影层次感和空间感。
▲影驰Xtreme Tuner魔盘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操作体验。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方便地对显卡进行超频设置,挖掘显卡的潜在性能;对灯效进行细致调整,实现个性化的灯光展示;实时监控显卡温度、频率等运行状态,确保显卡稳定运行。
▲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金属背板延续了星曜系列标志性的纯白配色,也采用的是穿透式散热设计,左侧尾部有着大面积镂空。背板的右侧区域为玩家预留了“画布”空间,用户可根据机箱环境和个人喜好自由组合随卡附赠的耐高温PET材质贴纸,做到个性化配置。
▲供电依旧采用12V-2×6的16Pin接口,符合ATX 3.1与PCIe 5.0供电规格,单接口能力600W。
▲在视频输出接口方面,RTX 5090 D星曜LUNA OC配备了三个DP 2.1b和一个HDMI 2.1b接口,完美契合超高清、高刷新率的显示需求。
在散热风扇的设计上,可拆卸前盖上RTX 5090 D星曜LUNA OC配备了经优化的95mm直径第二代霜环风扇。扇叶设计从上代星曜的11扇叶改为7扇叶。但可别小看这细微的改变,相较于前代产品,第二代霜环风扇的风压在同转速下提升了10%,同噪声水准下提升达到了15%。而且在同转数下,噪声还下降了5%。像RTX 4090 D星曜正面的3个特制102mm静霜风扇,虽然在尺寸上虽比 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95mm风扇大,但扇叶数量多、设计相对传统,在风压优化和噪音控制的综合表现反而不如新一代显卡的7扇叶设计。而且可免工具拆卸的磁吸前盖也让散热器和风扇的灰尘清理变得更加容易。
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散热模组被影驰称为“磁星Ultra”。影驰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地提升了散热模组鳍片面积,采用了饱和式鳍片设计,搭配大面积均热板和回流焊工艺结合的9根热管(2根6mm+7根8mm)以及一体压铸合金中框加强件,带来了超规格散热器组件,有效保证了RTX 5090 D星曜LUNA OC高负荷运行,甚至在超频状态下的稳定性。
▲RTX 5090 D星曜LUNA OC在PCB供电电路的设计上为16+6+7,共29相供电,采用14层PCB,非常豪华。
▲正中心放置的NVIDIA Blackwell架构的GB202-250-A1 GPU核心,RTX 5090 D专属。
▲GPU核心周围环绕着老朋友——三星GDDR7显存颗粒,单颗2GB容量,共16颗32GB,总位宽 512bit。
核心架构:Blackwell
核心代号:GB202-250
制程工艺:TSMC 4N
CUDA核心:21760
光追核心(RT Core) :170(第四代)
AI核心(Tensor Core):680(第五代)
核心基础频率:2017MHz
核心Boost频率:2452MHz
显存容量:32GB GDDR7
显存位宽:512bit
显存带宽:1.792TB/s
NVENC:3个(第九代)
NVEDEC:2个(第六代)
输出接口:3×DP2.1b+1×HDMI 2.1b
TDP:575W
参考价格:29999元
03性能实测,4K游戏碾压性优势“相较于GeForce RTX 40系列,采用Blackwell架构的RTX 5090 D星曜LUNA OC实现了全面的技术革新。RTX 50系显卡在多个关键领域均有所突破,包括但不限于:
SM单元采纳了神经网络着色器,其支持神经网络渲染,致力于将微型人工智能网络嵌入至可编程着色器之中,以期达到电影级别的材质与光照效果。通过神经网络渲染对图形渲染流程进行优化,神经网络着色器实现了在性能、图像品质以及交互性方面的显著提升。
升级至第四代RT Core,其支持RTX Mega Geometry——该技术能显著缩短了加速结构构建的时间,降幅可达10至100倍,从而大幅提升了每个场景中几何体的数量,升级点包括三角形集群交汇引擎(Triangle Cluster Intersection Engine)、三角形集群解压缩引擎(Triangle Cluster Decompression Engine)以及线性扫描球体(Linear Swept Spheres)。
升级至第五代Tensor Core,其采用FP4进行矩阵乘法或累加运算,能让吞吐量提升了一倍。
支持DLSS 4,新加入的多帧生成技术是在传统渲染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每一帧中额外生成三帧图像,并与其他DLSS技术组件协同运作,且这一技术是专为GeForce RTX 50系列GPU设计的。
NVIDIA还推出Reflex 2技术,并首次采用了Frame Warp技术从而让系统延迟得以进一步降低,让玩家们的实际操作更为跟手。
编解码器进行了迭代升级,拥有3个第九代NVENC、2个第六代NVDEC的GeForce RTX 50系列GPU得以显著提高了视频编解码的效率。同时,NVIDIA GeForce RTX 50系列支持4:2:2专业级色彩格式的能力,并且拥有远超CPU的效率,无疑使得该系列成为视频剪辑专业人士的优选。
采用GDDR7显存,其能够提供2倍于GDDR6的速率,且功耗仅有GDDR6的一半。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期待的性能测试环节,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将通过设计创作性能测试、AI性能测试以及游戏性能测试来全面考察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性能表现。当然,玩家们相信对测试过程与内容都应该非常熟悉了,因此在绝大部分测试环节,我们都将省去繁琐的测试描述,改为直接将结果呈现给大家。
测试平台显卡:NVIDIA GeForce RTX 4090 D、影驰GeForce RTX 5090 D星曜LUNA OC
处理器:AMD锐龙7 9800X3D
主板: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吹雪
内存:影驰星曜DDR5 6000 16GB×2
硬盘:影驰星曜X4 Plus PCIe SSD 2TB
电源:ROG THOR 1200W
显示器:戴尔UP3218K(7680×4320@60Hz)
操作系统:Windows 11 24H2
驱动程序:NVIDIA Game Ready Driver 576.28
RTX 5090 D星曜LUNA OC出厂有小幅超频设置,Boost频率为2452MHz,相比公版指导频率提升了45MHz。小幅的设置是否也意味着RTX 5090 D星曜LUNA OC有较大的超频空间?
DLSS 4带来的多帧生成技术在性能表现上确实让RTX 5090 D星曜LUNA OC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与原生帧率相比,RTX 5090 D星曜LUNA OC开启DLSS 4 4X平衡模式之后,4K分辨率下帧率可以达到原生状态的3.5~7.6倍,切换到性能模式的话,帧率更是可以达到原生状态的8倍以上。1440p分辨率下,DLSS 4 4X平衡模式开启之后,帧率也能达到原生状态的2.3~6倍。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 4 4X之后,即使如《黑神话:悟空》《心灵杀手2》与《赛博朋克2077》这种开启了最高路径追踪效果的“显卡杀手”级游戏,RTX 5090 D星曜LUNA OC也能在4K分辨率下以80fps+的流畅帧率轻松应对。
同比开启DLSS 3平衡模式下的RTX 4090 D,RTX 5090 D星曜LUNA OC启用DLSS 4多帧生成(DLSS超分辨率平衡模式)后,综合4K和1440p分辨率来看,性能领先程度达到了107%至220%,平均性能领先近150%。
05游戏性能,远远甩开RTX 4090 D再来看传统游戏性能方面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表现。从测试结果来看,除了几个路径追踪效果全开的游戏之外,在大部分游戏中RTX 5090 D星曜LUNA OC即使不开DLSS也能保证60fps+的流畅游戏运行效果。启用DLSS之后,所有游戏都能保证60fps+的流畅运行效果(前面测试过的DLSS 4游戏在此处仅作原生帧率对比RTX 4090 D)。
在4K分辨率下对比RTX 4090 D,可以看到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平均性能还是比较明显,综合来看超过了30%。
1440p分辨率下的测试结果也相差无几。RTX 5090 D星曜LUNA OC相对RTX 4090 D的整体游戏性能在原生帧率状态下平均领先约26%,开启DLSS之后,性能领先约24%,平均性能领先在25%左右。
06AI性能测试AI性能测试部分先看AIGC性能。在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图像生成测试框架下,我们调用了FLUX.1 DEV FP4/FP8量化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测试。FLUX.1 DEV模型是一个包含120亿参数的先进AI图像生成模型,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AI图像,而且能够直观地测试RTX 50系GPU在FP4精度格式模型计算上巨大优势。
从测试结果来看,在FP8文生图模式下,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图片生成速度大约为6.422秒每张,生成4张图片的总耗时约为25.68秒,相较于RTX 4090 D性能提升约66%。而在FP4文生图模式下,RTX 5090 D星曜LUNA OC图片生成速度更是达到了3.828秒每张,4张图片的总生成时间约为15.312秒,此时性能相较于RTX 4090 D提升了4倍。可以看到,在基于FP4精度格式模型的计算上,Blackwell架构显著提升了对这一精度格式模型的支持和算力优化,极有可能成为未来AI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接下来看看RTX 5090 D星曜LUNA OC在AI文本推理生成上的性能表现。在这部分测试中,主要通过ML Perf和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测试套件来考察性能。
从测试数据来看,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AI文本推理性能非常优秀,在ML Perf测试中平均词元输出速度可以达到平均约180Tokens/s的程度,在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的测试中,Phi 3.5B小模型词元输出速度达到了327 Tokens/s,Mistral和Llama-3.1两个7B模型下的词元输出速度也达到了220 Tokens/s以上,尤其是在13B的Llama-2大模型下,RTX 5090 D星曜LUNA OC仍然能保持137 Tokens/s的词元输出速度,性能十分抢眼。与前一代的对位产品RTX 4090 D相比,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词元输出速度平均性能领先前者达到了40%以上。显然对经常从事文本推理AI应用的玩家来说,RTX 5090 D星曜LUNA OC是更合适的选择。
07设计创作性能测试设计创作性能的测试主要是针对视频编解码性能和3D渲染性能进行考察。首先来看视频编解码性能,这部分测试通过Davinci Resolve 19进行4:2:2视频的编解码测试,以此考察RTX 50系GPU的全新NVENC和NVDEC对这一格式视频的硬件编解码加速支持,同时也测试了传统格式视频的编解码过程,以此衡量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全新编解码器相对上一代产品的性能优势有多大。
从测试结果来看,在4:2:2视频转码H.265时,RTX 5090 D星曜LUNA OC使用NVIDIA编解码器硬件加速性能表现领先Voukoder软件外挂解码加速十多倍。在4:2:2视频转码H.264格式时,也达到4倍以上的速度领先。对从事视频剪辑处理的用户来说,支持4:2:2格式视频硬件编解码加速支持的RTX 50系显卡,如RTX 5090 D星曜LUNA OC,就是首选。
传统的编解码性能测试上,RTX 5090 D星曜LUNA OC相比RTX 4090 D在整体性能上有50%~170%的领先幅度,非常可观的。全新的NVENC和NVDEC相比前一代产品有更优秀的性能表现。
在3D渲染性能测试上,在Blender Opendata Benchmark测试中,RTX 5090 D星曜LUNA OC整体平均性能上领先RTX 4090 D约30%,在V-Ray 6 GPU RTX Benchmark测试中,RTX 5090 D星曜LUNA OC相比RTX 409 D则有35%的性能领先。
D5渲染器以DLSS优设模式为DLSS 4的兼容性提供了支持,作为国内领先的3D渲染解决方案,D5渲染器迅速采纳了NVIDIA Studio的创作加速技术。在复杂的日式花园场景中,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性能超越了RTX 4090 D,领先幅度高达50%以上;即便在较为简单的雨庭院场景中,性能优势也保持在12%。综合考量两种场景,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平均性能领先幅度超过了30%。
当启用DLSS 4的4X模式后,RTX 5090 D星曜LUNA OC在渲染帧率上的表现更是惊人,相较于RTX 4090 D,其性能提升超过了140%。此外,开启DLSS 4 4X模式后,关键的1%L fps参数也实现了显著的跃升,从原本的20fps/32fps提高到了112fps/143fps,有效消除了原生渲染时的不流畅问题。
08散热与功耗测试最后来看下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功耗与温度表现。RTX 5090 D星曜LUNA OC也算是将按需分配功耗释放解释得明明白白。作为TDP设计575W的旗舰产品,RTX 5090 D星曜LUNA OC在4K分辨率下进行全特效设置(开启路径追踪光追效果最高)的《赛博朋克2077》中达到了574W,说明该设置下的游戏已经能够让RTX 5090 D星曜LUNA OC处于全负荷状态。不过在开启DLSS 4 4X之后,功耗则下降到了560 W,而在1440p分辨率下开启DLSS 4 4X进行游戏时,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功耗释放仅为495W——说明此时已处于“牛刀杀鸡”的状态,该节能还是得节能。
在散热控制上,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表现也比较不错。室温26℃的环境下,Furmark烤机25分钟左右,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核心温度控制在69℃左右。显存部分在满载的情况下温度约为71℃左右。在3槽卡厚度空间内达到了大多数3.5槽同级卡的散热表现,“磁星Ultra”散热器的性能还是比较不错的。
虽然对RTX 5090 D这种等级的显卡超频并没有太大意义,但我们还是进行了简单的尝试。在不动GPU电压的前提下,我们最终调校RTX 5090 D星曜LUNA OC在Boost频率2752MHz,显存频率2013MHz的设置能稳定通过压力测试,此时核心频率相比默认状态提升了300MHz。从最后的成绩表现来看,相对默认状态又有5%左右的性能提升。这表明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超频潜力还是有不小的空间,动手能力强且对超频感兴趣的玩家还可以进一步细调挖掘。
09星曜的华丽转身,集大成于一体的发烧级产品完成全部的评测之后,我想说几句自己的感想。当然,关于性能表现方面,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超过RTX 4090 D 30%以上的性能领先,DLSS 4 4X开启在之后性能领先更能达到150%以上,在AI和设计创作上都有非常强势的表现,这些都是冰冷的数据告诉我们的,关于RTX 5090 D星曜LUNA OC显卡这一性能怪兽的成绩答卷。它就代表着当下游戏显卡市场的最强地位,也是每一个游戏发烧友或设计创作者的终极梦想。
我想说的是,影驰的星曜系列显卡或许从RTX 5090 D星曜LUNA OC开始,就将迎来一次华丽的转身。从设计上来看,RTX 5090 D星曜LUNA OC毫无疑问在外观与功能设计上均达到了当下游戏显卡的顶级水准。独特的二次元外观设计,从包装到显卡本体,每一处细节都精心雕琢,将美学与科技完美融合,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在我看来,RTX 5090 D星曜LUNA OC显卡的诞生,恰好是影驰在显卡领域不断传承与创新的有力见证。作为星曜系列的“粉丝”,我从它身上看到的是传承了星曜系列的历史辉煌,却又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外观设计、功能、乃至灯效调校配置等方面实现了大突破,为玩家带来了更优质的产品体验。所以在我看来,无论是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硬核玩家,还是对创作效率有高要求的内容创作者,抑或是专注于AI开发的专业人士,这款显卡都能提供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当然29999元的价格也确实处在云端,不过对于有足够预算追求顶级产品的玩家来说,在一众顶级RTX 5090 D显卡中,我还是非常推荐 RTX 5090 D星曜LUNA OC的,它值得每一个发烧友,尤其是星曜的粉丝拥有。
友情提示来源: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