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81万对。按照这个趋势,今年的结婚人数能否超过去年的610万对?很多人并不看好,我自己也没有信心。为什么呢?你可以回忆一下,这个五一假期里,你偶遇了几对新人?参加了几场婚礼?收到了几盒喜糖?是不是显得格外冷清?我不认为这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181万对。按照这个趋势,今年的结婚人数能否超过去年的610万对?很多人并不看好,我自己也没有信心。为什么呢?你可以回忆一下,这个五一假期里,你偶遇了几对新人?参加了几场婚礼?收到了几盒喜糖?是不是显得格外冷清?我不认为这只是运气不好,周围刚好没人结婚,根本原因还是结婚的人变少了。那么,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个五一,婚礼藏在哪?
一直以来,喜欢热闹的中国人习惯在三个小长假扎堆办婚礼:五一、国庆和春节。但这个五一,我竟然没有看到一辆婚车,也没有参加任何一场婚礼,更别提收到喜糖了。这让我不禁怀疑:难道现在连假期都不适合结婚了吗?以前放假前手里能拿到好几张请柬的日子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这次五一假期,它真的就只是一个假期而已。
为了确认是否真的是大家都不结婚了,我特意翻看了朋友圈。在有1500个人的社交圈里,整个假期只有3个人晒了婚礼照片——一个是卖我家空调的销售,一个是楼上的邻居,还有一个晒的是别人的婚礼。这些婚礼都跟我没什么关系,难怪吃不到喜糖。
你说没人结婚吧,可婚庆行业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天眼查数据,过去一年新增婚庆相关企业高达5.4万家!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浙江、四川、安徽、河北、湖北、北京等地的企业数量排名靠前。这么多企业都在看好这个行业,总不能都是来玩儿的吧?所以我想问问那些从事婚庆行业的老板们,这个五一,新人们到底去哪儿办婚礼了?有没有哪个朋友愿意说实话,他们的生意到底怎么样?
结婚人数为何低?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结婚人数数据从1985年开始记录,那一年共有831.3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在过去40年的统计中,最低的是2024年的610.6万对,最高的是2013年的1346.9万对,差距超过了一倍。近几年的数据也一路下滑,从2017年的1063万对下降到2024年的610万对,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适婚人口的基数减少了。根据2020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结合年龄推算,目前的结婚主力军是20-35岁的年轻人,大约有2.4亿人。相比之下,60后有2.2亿人,70后2.1亿人,80后2.2亿人。这明显说明了人口规模的缩小,直接导致了适婚人群数量的减少。
其次,男女比例失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这2.4亿适婚人群中,男性有1.27亿,女性则只有1.13亿,相差了1400万人。这种性别失衡让很多男性难以找到合适的伴侣,即使能解决一部分性别配比问题,最多也只能增加200万对婚姻。
再者,现在的年轻人不再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必经之路。过去的人普遍认为结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只要能找到对象就会选择结婚生子。但现在的人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看到了太多不幸的婚姻案例,也感受到婚姻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于是干脆选择不结婚,主动避开这些麻烦。
此外,现代人的责任感更强了。随着教育水平提高、眼界开阔,人们对婚姻的态度更加谨慎。他们不愿意草率尝试,既怕自己受伤,也怕伤害别人。虽然这种成熟的心态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但从结婚数据来看,确实带来了负面影响。
还有就是结婚的成本太高了。无论是彩礼、婚礼,还是婚后养育子女,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经济压力本来就很大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最后,社会对婚姻的负面印象也在加剧这一趋势。好的婚姻往往低调内敛,不愿张扬;而不幸的婚姻却常常被放大传播,甚至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种信息偏差让人们更容易对婚姻产生悲观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对婚姻的选择。
结语
有人觉得人口减少是好事,因为地球承载的压力减轻了;也有人说不结婚反而是件好事,未来可能不会再有“穷人”这个词;还有人表示收入太低、生存压力太大,根本结不起婚。而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对婚姻抱有过多的负面偏见,也不应该盲目追求恋爱,更不能不负责任地对待感情。婚姻不是唯一的选择,但我们可以给生活更多的可能性和精彩。你怎么看?
来源:小乔神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