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0年,公公患胃癌晚期,一年后去世,出殡那天,帮忙抬扛一行人走到离坟地1000米远处,被一片青苞米地堵住去路。
文/清华 讲述人:王秀梅
2010年,公公患胃癌晚期,一年后去世,出殡那天,帮忙抬扛一行人走到离坟地1000米远处,被一片青苞米地堵住去路。
由于我们一直住在市里,不了解苞米地是谁家的,正当我们不知所措,陷入僵局时,田地主人带着家人来了。
我住在辽南地区,我们这里以种苞米和大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花生和地瓜。
2010年那时的农村人,头脑不像现在这么灵活,看种什么来钱种什么。
那时的人固执,头脑一根筋,认为民以食为天,不管有多少土地,首先得种上苞米,多种苞米意味着有饭吃,饿不着。
因此我们老家土地上全种苞米,几乎看不到有其它经济作物。
公婆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我老公是80年代师范生,毕业后留在市里教中学。
我有两个小姑子,大小姑子当初去南方电子厂打工,后来远嫁在当地。
二小姑子嫁在镇上,和爱人在镇上开油坊。
公婆种了一辈子地,春播秋收数十载,土地早已化作血脉,滋养着一生的守望。
我们在市里安家,接公婆来享福,婆婆有些心动,公公说啥都不来。
婆婆舍不得丢下公公,担心他吃饭糊弄,只好陪他在家种地。
后来婆婆有病了,这才被我们接在市里治病,公公则去小女儿家吃饭,吃完饭回家干农活。
其实公公不愿意离开农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惦记邻居们家果树。
公公在生产队时,是果树技术员。
当时,他带着大伙给果树剪枝,刮腐烂病,负责将新品种嫁接、扦插在老品种枝条上。
包括给果树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公公都刻在脑子里,不说手拿把掐,也是轻车熟路。
后来分田到户,家家户户均分到一些苹果树。
在生产时,由公公掌握技术,带着大伙干活,谁都没想到要跟他学,更没想到日后有一天能用上。
这不生产队解散,大伙傻眼了,不会剪枝,不会稀果,不会防治病虫害。
于是公公成了村里香饽饽,开春他一天到晚不闲着,挨家挨户帮着给果树剪枝。
剪枝不要钱,有时东家炒盘花生米,再炒盘鸡蛋菜,管他饭。
离的远,公公会留下来吃口饭,吃完接着干活,离的近,婆婆叮嘱他:“家跟前干活,回家吃口现成饭,别麻烦人家,都不容易。”
就这样,公公义务帮过全村人,有过意不去,过年杀猪,请公公去吃猪肉。临走再给二斤肉拿着。
婆婆先公公两年去世,当时是冬天,出殡抄近路上山。
可能是婆婆走的太突然,公公悲伤过度,大病一场。
老公让他把土地给二妹,然后跟我们一起生活。
公公起初不来,后来病磕了,不得已过来住半年,等身体好点,坚持回老家,又把田地、菜园捡起来了。
好在有小姑子陪伴,我们出钱,公公没为吃喝犯愁。
2010年,76岁公公日渐消瘦,我们回家看完感觉不对劲,好说歹说领医院检查。
结果出来,老公坐在医院走廊里抱头痛哭。
大小姑子得知公公患胃癌,从南方飞回来伺候一年,我们出钱。
大小姑子哭着说:“这么多年,都是你和哥哥还有小妹照顾父母,父母把我养大,没得力,你就让我尽女儿的本分、尽女儿的孝道、尽女儿赡养父母的责任吧。”
一年多点,公公带着不舍离开我们。
当时正值八月份,气温高达36℃,本来是大三天,考虑到天气炎热,担心来帮忙的人中 暑。
我们决定当天上午去世,次日一早出殡。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小三天发丧,显得有些仓促,加上我们常年不在家。
对丧事流程和规矩知道的很少,总出差错。
这不,出殡当天一早,抬扛一行人往山上走,走了一半,还剩2里路到坟地时,被前面一片苞米地堵住去路。
大伙站在原地不知该怎么办。
主事忙头是本家大伯,比公公大两岁,考虑到大伯年事已高,不易过度劳累。
出殡前他在家安排好,没让他跟着上山。
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知所措,没有人可以商量。
老公问邻居,这片苞米是谁家的。邻居有说是三队李明家,有说是王超大儿子家的。
之所以说不准谁家的,是因为这片地属于两个村交界处。
亲戚提议,咱先找把镰刀把苞米割倒,割10笼够一行人走过去就行。
过后让我们再去跟田地主人商量赔偿。
另外几个亲戚说:“不能这么做,这么做有些被动,一旦人家无理取闹,开出高价怎么收场。”
老公急出满头大汗,不知如何是好。
正当我们一行人陷入僵局时,田地主人带着家人来了,每个人手里拿把镰刀。
只见他们几个人钻进苞米地,不到十分钟时间,开出一条道。
当时来不及说太多,我们连声道谢后往山上走。
后事忙完,我和老公打听到,苞米地是李明家的。
于是我们备厚礼登门拜访,顺便拿2000元钱做为补偿。
李明见我们来了,忙拉住老公的手说道:“大侄子来了,我这两天在镇上给人家盖房子,一点不知道喃爹走了,要是早知道,我得去吊纸,去帮忙。
你不知道,喃爹帮我剪好几年果树。给钱不要,留吃饭也不吃。喃爹真是个好人。”
李叔说着说着眼睛湿了。
我俩放下一条烟,两瓶酒,马上掏出2000元钱给李叔。
李叔说:“使不得使不得!喃爹没少帮我,割点苞米算啥?再提钱叔可要生气了,你这是打叔的脸呢!咱俩家还分啥你我?
你一直念书没在家待过,很多事你不知道。
喃爹活着的时候,见我家有难处比自己家事儿还上心。有一次我病了,喃爹知道后,二话没说,回家拿钱给我看病。
现在叔帮衬你,就跟你爹在时一样,钱绝对不能收!”
老公说:“李叔,您别推辞了!我爹帮您是情分,可这次是我们上山,把您家苞米祸祸了,再过两个月,苞米成熟,少收不少粮。
我哪能不赔呢?您要是不收钱,我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当让我尽份心吧!
李叔提高声音说:“又不是没事特意祸害我家苞米,白事是头等大事,别说喃爹对我有恩,哪怕不认识的人,我也会这么做的。”
老公诚心诚意给,李叔坚决不收,我接过话茬说道:“要不这样吧,咱先把烟酒留下,等过年时再来感谢李叔。”
李叔听了连连点头。嘴里说着:“好啊,你父母没了,以后过年来我家,把这里当自己家,回来陪我喝两杯。”
老公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那年春节前,我们再次上李叔家,给他送去一车年货。这次赶上李叔大孙子在家,老公给孩子包个1000元红包。
往后几年,我们只要回老家,都会带着礼物去探望李叔,两家当亲戚走动了。
人和人相处,“他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你对我好,我就对你更好。
你尊重我,我肯定拿你当亲人。你帮我一把,我记在心里,下次拼了命也得拉你!这世上没有单方面的付出,都是你一来我一往,感情才能处得长远。
来源:多瑙河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