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开始药物治疗时,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建议首选口服制剂
骨质疏松症在临床较常见,它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增加及自主能力丧失。医学上,当骨密度小于峰值骨量2.5个标准差及以上(即T评分≤-2.5),即可判定为骨质疏松症。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绝经后女性、>50岁男性[1]。那么,针对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如何选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呢?
一、常用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是骨形成促进剂、骨吸收抑制剂、双重作用药物。其中骨吸收抑制剂主要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常用有双膦酸盐类药物、核因子-κB活化体受体配体(RANKL)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等,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PTHa),双重作用药物如罗莫佐单抗[1-2]。表.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药[1-3]
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在肝肾功能不全中的使用[3]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开始药物治疗时,推荐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建议首选口服制剂[1]。若对双膦酸盐类药物严重不耐受、有禁忌证,或静脉注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障碍时,建议首选地舒单抗[1]。此外,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肾功能不全可首选地舒单抗[4]。对近期(过去2年内)发生过严重椎体骨折(椎体高度下降>40%)或椎体骨折≥2次且T评分≤-2.5者,建议选用特立帕肽、罗莫佐单抗,其降低非椎体、椎体、髋部骨折的疗效更显著[1]。若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有心肌梗死、卒中史禁用罗莫舒单抗[2]。对年龄<60岁或绝经10年内开始用药的绝经后女性,为缓解绝经期症状,建议绝经期激素为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替代用药[1]。对绝经后女性启动药物治疗,若有药物严重不耐受、有禁忌证,且不愿其他疗法,可选用雷洛昔芬[1]。
(来源于参考文献1)

无需下载
参考文献:
[1]周轶等.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药物使用-加拿大《骨质疏松症管理和骨折预防临床实践指南(2023版)》解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5,44(2):141-147[4]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3,16(10):865-885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风湿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