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修复唐书璇经典之作《董夫人》亮相第78届康城影展 再绽光芒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21:13 1

摘要: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宣布《董夫人》入选第78届康城影展的「康城经典」单元,该影展将于2025年5月13日至24日举 行。《董夫人》(1968)为唐书璇(香港,生于1938年)执导的突破性电影,最近完成修复,这是CHANEL支持的「M

唐书璇,《董夫人》(1968 年美国上映/1970 年香港公映),由香港M+于2025年进行4K修复,图片由M+提供

(2025年5月8日──香港)位于西九文化区、亚洲全球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宣布《董夫人》入选第78届康城影展的「康城经典」单元,该影展将于2025年5月13日至24日举 行。《董夫人》(1968)为唐书璇(香港,生于1938年)执导的突破性电影,最近完成修复,这是CHANEL支持的「M+修复」项目的一部分。《董夫人》曾于1969年在首届「导演双周」上放映,那是独立于康城影展的平行放映活动,即将在康城放映的《董夫人》是相隔 56年后重返当地。

康城影展于1946年创立,是全球最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电影节之一。该影展每年在法国康城举行,展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电影。「康城经典」为其特别单元,汇集引人入胜的杰作 和鲜为人知的珍藏,旨在表扬电影遗产,展出修复电影或新制作的纪录片。「导演双周」于1969年在康城首办,《董夫人》同年在此放映。该平行放映活动致力展示形式最独特的当代电影一面,选片注重导演对场面调度的功力及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董夫人》是香港早期艺术电影和独立制作的开路先锋。电影改编自民间传说,描述一名寡妇陷于情欲与礼教之间的挣扎,探讨传统中国社会的性别角色。以黑白拍摄的《董夫人》代表传统中国美学与现代欧陆电影风格的完美结合。电影大胆的实验精神,包括溶镜、叠印、凝镜、重复的动作等破格运用,走在时代尖端。

《董夫人》是「M+修复」项目的成果,该项目由CHANEL支持,目标是修复九部剧情长片,从而增加观众对香港丰富电影文化遗产的认识。M+与CHANEL于2023年7月展开为期三年的伙伴合作计划,「M+修复」就是该计划的一部分,聚焦于1979年兴起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凸显当时本土电影在创意实验和技术创新上的突破。香港电影新浪潮由方育平、许鞍华、谭家明、严浩和翁维铨等导演领军,对香港电影影响深远。

《董夫人》的修复过程颇为复杂,因其35毫米原黑白底片已经散佚。由M+带领的4K修复取材自1968年保存至今的菲林物料,包括加州大学柏克莱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保存的35毫米放映拷贝,以及英国电影协会国家资料馆保存并扫描的35毫米放映拷贝,并于伦敦Silver Salt Restoration完成版本比较、数码修复和色彩校正。M+特别鸣谢李朝宗先生后人、Les Blank Films,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电影资料馆的支持和合作。

《董夫人》导演唐书璇表示:「身为1960及1970年代香港的女性电影人,我深感荣幸,能够见证我的首作《董夫人》修复版在五十多年后于国际上最声誉卓著及富有影响力的影展展出。香港电影是这座城市珍贵的文化资产,我很高兴『M+修复』能够让香港电影再次成为焦点。」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对这个里程碑的意义别有感触:「《董夫人》修复版入选康城影展『康城经典』单元,是对香港丰富电影文化的认可。M+对保存电影遗产一直不遗余力,借以持续推动活力充沛的香港视觉文化。通过严谨的修复工作及CHANEL等合作伙伴的宝贵支持,我们得以令如《董夫人》般的经典佳作能继续为全球观众所欣赏。」

M+ CHANEL 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谈到该片在视觉表现和主题方面的创新:「《董夫人》是香港最早的独立电影之一,在香港电影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这部电影在视觉语言和叙事方法上都有突破性的成就,结合传统中国美学与现代欧陆的影响。其对性别角色和社会规范的探讨细腻而进取,迄今仍不过时,为跨越时代的主题提供新视角。我们很高兴《董夫人》修复版入围康城影展,让新一代观众重新发现其艺术性和文化深度。」

M+致力透过流动影像实践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发人深省的对话,让创作者与公众参与其中。「M+修复」通过档案研究、整理电影人访问,以及现存的视听物料,为重估香港电影新浪潮提供新机会。由翁维铨执导的「M+修复」作品《行规》(1979)已于2025年4月作为第4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特备节目,在M+戏院首映。「M+修复」首三部作品,包括《董夫人》、谭家明执导的《爱杀》(1981),以及《行规》,将于M+戏院2025年秋季节目上映。

来源:吉棠说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