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浙江绍兴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辖区某法律服务咨询公司,利用客户缺少债务人身份信息无法立案的漏洞,与非法“查档”服务商勾结,提供“查档”服务。
消息来源,来自头条热榜第6名,公安部网安局5月10日报道。
对这一报道的简介:
近日,浙江绍兴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辖区某法律服务咨询公司,利用客户缺少债务人身份信息无法立案的漏洞,与非法“查档”服务商勾结,提供“查档”服务。
以每次500~3000元不等价格收取“查档”费,牟取暴利,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目前,该公司法定代表人金某,股东陈某,陆某已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制,作案的手机,电脑已被扣押。
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我是企业退休82岁老头,非法律专业人士。
仅以上述报道为话题和素材予以评论。
我免责声明,不构成侵权和传播不实信息。
1.何为公民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的很详细。
据我所知公民个人的身份证号码,户口登记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家庭住址,从事职业及工作单位,工资收入,银行存款,电话号码,私家车牌号,以及与他人交往,个人行踪等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为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要分清合法收集与非法收集,划清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现在使用身份证信息太广泛了,简直是无所不包,凡事无不使用身份证信息。
结婚登记,生孩子的医学出生证明要有父母的身份信息,买房买车,存款建立账户办卡,贷款,高考,旅游坐飞机坐火车汽车,住宾馆,看病挂号住院,租房,做买卖签合同,老年人坐公交车办卡等等,可以说不提供身份信息寸步难行,什么事也办不成。
这些部门使用个人信息,用途正当是合法的。
这些使用个人信息的部门随意提供他人的个人信息是非法的。
出卖他人的个人信息,有可能是犯罪的。
就是网络信息管理部门或者警察,利用职务之便,泄露或者非正常提供他人信息也是非法的,追究起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本案的法律服务咨询公司涉嫌侵犯个人信息罪,将受《刑法》追究,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服务咨询公司是怎么为客户提供债务人身份信息的?
他们与“查档”服务商勾结。这个“查档”服务商是怎样窃取个人信息的?
除了使用非法手段对个人信息进行秘密“破解”,或者买通合法使用个人信息人,将他人个人信息卖给法律服务咨询公司。
法律服务咨询公司成倍的加价,把债务人的个人信息卖给客户。
客户获得债务人的个人信息如获至宝,上法院起诉了。
这家法律服务咨询公司等待着法院判决。
《刑法》第235条之一,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7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来源:凡人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