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船舶一旦发生海难,跳海等于自尽?揭秘海难背后的科学真相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1 05:44 4

摘要:2018年"桑吉"号油轮在东海爆燃沉没,监控画面显示数名船员跳海后瞬间被火海吞噬。那年1月的水温仅有11℃,海事局调查报告明确指出,跳海者存活时间中位数只有27分钟。

2018年"桑吉"号油轮在东海爆燃沉没,监控画面显示数名船员跳海后瞬间被火海吞噬。那年1月的水温仅有11℃,海事局调查报告明确指出,跳海者存活时间中位数只有27分钟。

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船舷栏杆距离海面足足有35米,相当于12层楼高。今天咱就唠明白,大海为啥专治各种不服,为什么船舶一旦发生海难,跳海等于自尽?

电影里跳船逃生的主角个个生龙活虎,现实中的落水者却连扑腾都费劲,2020年"新钻石号"油轮在斯里兰卡海域失事,9月3日着的火,在6号才全部扑灭,23名跳海船员最终只捞起5具遗体。

还有福建渔船倾覆事件,6名遇难者救生衣都穿得板板正正,可验尸报告清一色写着"低温致死"。这背后藏着航海圈用血泪换来的经验:大海这张“温床”,孵化的全是致命杀招。

您可能觉着从船上蹦下来顶多呛两口水?那您可小瞧了这看似温柔的水面。集装箱船甲板普遍高出海面25米往上,物理学教授算过账,普通人这个高度入水,胸口承受的压强相当于被小轿车碾过。

狗刨式入水轻则断肋骨,重则内脏出血,跟跳楼的区别就是多喘两口气。专业跳水选手从10米台入水都得绷成一根棍,咱老百姓胡乱蹦跶纯属给阎王爷送业绩。

1999年"大舜号"特大海难的生还者说过,当时甲板上乌泱泱的人像下饺子似的往海里跳,结果多数人不是被浪卷走,而是入水时就被拍晕了。

还有轮船下沉带的漩涡,直径能扯出半个足球场大,吸力强得能把两百斤大汉当纸片拽。那年烟台打捞局的蛙人亲眼看见,铁锚都被漩涡拧成了“麻花”。

海水看着波澜不惊,实则是台移动冰柜。黄海冬季水温能跌到2℃,人体核心温度降到35℃就满嘴跑火车,32℃直接躺板板。您别觉着套个救生圈就万事大吉,实验数据显示普通人穿标准救生衣泡在15℃水里,1小时失温死亡率就窜到50%。

泰坦尼克号电影也能说明点问题,1500多落水者就13人挺到天亮,剩下的全成了冰雕。现代救生筏为啥标配锡纸保温毯?因为人在10℃海水里最多扛1小时,这还是穿了专业防寒服的待遇。

2015年西澳大利亚有艘钓鱼船翻沉,3个老爷们泡在水里等救援,天亮后啥也没剩下。鲨鱼鼻子灵得很,受伤流血的人在它们眼里就是行走的外卖。您觉着橘黄色救生衣能隐身?错大发了!

鲨鱼眼睛自带夜视功能,荧光色在它们看来跟KTV霓虹灯一个效果。还有那海蛇,毒性比眼镜蛇猛好几倍,咬人专挑脖子下嘴,中招了连喊救命的劲都没有。

货轮航线多在距岸150海里开外,这距离够您从哈尔滨游到大连两趟半。人类游泳极限纪录确实有225公里,但那是专业运动员在游泳池刷出来的数据。

普通人在海里每小时能扑腾3公里都算超常发挥,等游到脱水也瞅不见半块礁石。方向感更是要命,2018年有渔民在舟山落水,自以为朝岸边游了整宿,天亮发现还在沉船点打转,人在恐慌时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科学自救的知识得记牢了,救生衣要绑成"五花大绑",三道卡扣必须勒紧肋巴骨。2021年渤海湾有条货船出事,有人靠着规范穿救生衣硬挺了8个钟头。

死守母船是王道,沉船前会持续发送求救信号,2019年挪威游轮事故就是例子,船员在倾斜的船壳上趴了22小时,等来了救援直升机。

学考拉抱树似的蜷成团,这招叫"HELP姿势",能让体温流失速度砍掉四成。要是多人落水,背靠背夹成"人肉包子",2006年渤海湾翻船事故证明这招能续命三倍时间。

海上漂着最愁喝水这事儿,三天不喝水就得完淡,但喝海水死得更快。专业救生包里有太阳能蒸馏器,一天能攒半瓶矿泉水。实在没招了就等着下雨,用救生衣当漏斗接水。

现在知道为啥老船长宁肯在漏水的船舱打扑克,也不跳海玩命了吧?科学自救不是怂,是跟大自然耍心眼。坐船看见救生演习,可别光顾着刷手机,那些穿橙色马甲演示的,教的可都是祖师爷传下来的保命招。

来源:老钱说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