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犹太裔青年游学团”创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单日客流新纪录,近日,作为成团主办方之一的俄罗斯首席拉比BerelLazar和夫人ChanaLazar专程探访虹口,不仅重走了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的生活轨迹,更在纪念馆的名单墙上找到了ChanaLazar祖父的姓名,
不久前“犹太裔青年游学团”创下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单日客流新纪录,近日,作为成团主办方之一的俄罗斯首席拉比BerelLazar和夫人ChanaLazar专程探访虹口,不仅重走了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的生活轨迹,更在纪念馆的名单墙上找到了ChanaLazar祖父的姓名,跨越了一场三代人的家族溯源。
扩建后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陈列了近千件展品,包含犹太难民使用过的护照、婚纱等珍贵实物。夫妇二人参观至镌刻逾1.8万个犹太人姓名的“名单墙”前驻足凝望,手指轻触抚过铜板上祖父CHACKIELDEREN的铭牌,感慨道:“这个姓氏连接着家族的苦难与重生,上海曾是他的庇护所,也是我们后辈铭记感恩的圣地。”
二战时期,祖父ChackielDeren的双亲、兄弟姐妹均遭迫害,当时年仅15岁的他辗转波兰、莫斯科、西伯利亚等多地,最终来到虹口才得以获救。而后,他在上海生活、学习,传承犹太文化,成为了一位重要的犹太学者。
“那些建筑让我们想起祖辈描述的避难生活——虽艰难,却充满希望。”夫妇二人来到舟山路、霍山公园一带,看见整条街道至今保留着红砖尖顶的联排建筑群,仿佛再现80年前的生活图景,此处正是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的主要聚居区。
近年来,许多犹太难民后裔像Lazar夫妇一样,通过名单墙与家族历史重逢。今后,馆方还将联动国际团体助推此类游学项目,让年轻一代铭记这段超越种族的人道主义丰碑,亦凸显了上海作为“东方诺亚方舟”的永恒意义。
记者:谢智君
图片:丁文琦
来源:上海虹口官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