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撕裂的就业市场背后,是中国人对技术工作的集体性排斥,全国技能人才缺口已超千万,不过职业院校的教室却越来越空。去年在某技校的招生现场,家长指着数控机床专业的牌子,质问老师:“学这个出来是不是得给人当厂内的劳作之人?”
当千万大学毕业生挤破头抢月薪五千的格子间时,东莞工厂开出两万月薪却招不到一个数控机床操作工?
这种撕裂的就业市场背后,是中国人对技术工作的集体性排斥,全国技能人才缺口已超千万,不过职业院校的教室却越来越空。去年在某技校的招生现场,家长指着数控机床专业的牌子,质问老师:“学这个出来是不是得给人当厂内的劳作之人?”
这种偏见并非空穴来风。日本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50%,而中国仅有5%
更讽刺的是,深圳某精密仪器厂老板为抢人,曾开保时捷接技校毕业生入职
但仍改变不了"宁愿送外卖也不进车间"的社会选择。技术工人月薪过万的新闻下,最高赞评论是:"有命挣没命花,不如坐办公室拿三千"
这种集体认知偏差,让中国制造业陷入"设备比人贵,机器等人开"的怪圈
技校教室里生锈的机床和发霉的教材,正在给中国制造业埋雷。2024年苏州汽车零部件厂的唐经理花千万买的新设备,因为找不到会编程的技师,机器在车间吃了三个月灰
全国职业院校的数控专业教师,其缺口达到了40%之多。在有的学校里,竟然还用着二十年前的机床,来教导学生操作那先进的智能生产线。
家长们的选择让技校雪上加霜。去年河南某职校老师拍视频吐槽:招生季家长问得最多的是"能不能转普高班",数控班报名人数还没老师数量多
2024年的公务员考试中,300万人争抢那“铁饭碗”,不过在制造业的技术岗,却有着1000万的缺口,却无人问津。
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厂,外卖骑手平均月薪比车间技工高出30%
企业的短视把人才路堵得更死。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厂老师傅说,现在老板宁愿花两万月薪挖人,也不愿花五千培养学徒
浙江的某模具厂老板坦率地说道:“教会了徒弟,可能会导致师傅没饭吃,辛辛苦苦培养了三年,徒弟却跳槽到了竞争对手那里,我究竟能得到什么呢?”
工资条上的数字更为扎心。航发集团的首席技师,干了3、4年,月薪才刚过万;深圳的电子厂编程技工,月入两万五,不过却得每天在无尘车间里,穿着防护服工作12小时。
对比之下,在写字楼里,吹着空调的行政专员,月薪八千,并且还能准时下班。这种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倒挂现象,让00后直接就掀了桌子,东莞技校生王浩在抖音直播中退学,称“宁可去当网红扭扭屁股,也不愿再当厂狗”,此言论竟然引发了百万点赞。
幼儿园就开始教孩子背古诗,却没人带他们认识扳手和电路板
职校老师还在用WindowsXP系统教CAD制图,学生毕业连3D打印机的开关都找不到
更荒唐的是某技校的"校企合作",把学生送去电子厂流水线贴标签,美其名曰"顶岗实习"
当德国技工,能够在足球场边的看台,修出伸缩顶棚;日本技师,能用机床,削出头发丝精度的零件;而中国工厂,却还在为找个会调设备的人而发愁。
年轻人用脚投票的这种选择,正在不断地倒逼这个社会去重新为“技术”的价值进行定价,究竟是要那面子上所呈现出的学历光环呢,还是要那里子里所蕴含着的制造根基呢?
来源:先域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