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坐网约车时的一举一动,可能正被司机偷偷拍下,配上恶俗标题传到网上?上海一位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的事情。
你有没有想过,坐网约车时的一举一动,可能正被司机偷偷拍下,配上恶俗标题传到网上?上海一位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的事情。
5月9日,上海一位女乘客发帖爆料,自己在乘坐某平台网约车时,发现司机是聋哑人,出于同情还打赏了10块钱。可没想到,这份善意换来的竟是被偷拍,司机私自在车内安装了一个360度监控,专门拍摄女乘客,并配上低俗标题上传到短视频平台。
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位司机的账号里存着200多条女乘客的监控视频,每条都配上吸引眼球的标题,甚至有些内容被转载后获得大量点赞。直到她的朋友偶然刷到视频后发给女子,她才知道自己成了“素材”。
得知此事后女子立刻联系平台投诉,可平台的回应让人无语,客服只是让司机删除了涉及她的那条视频,其他200多条偷拍内容依旧挂在网上,甚至还有另一条置顶视频没动。
直到5月10日媒体介入,司机才匆匆清空账号。平台这才表态:司机私装监控是违规的,核实后会严肃处理。可问题是,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这事是不是就这么糊弄过去了?
对于此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直接点破:司机这种行为已经违法!
1. 侵犯肖像权:未经乘客同意,私自拍摄、上传视频,属于非法使用他人肖像。
2. 侵犯隐私权:车内属于私密空间,偷拍并公开,涉嫌泄露他人隐私。
3. 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偷拍他人隐私最高可拘留10天+罚款500元。
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些视频导致受害者精神严重受损,司机和平台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
这不是第一次发生类似事件。早在2019年,就有顺风车司机偷拍女乘客视频,配上情感话题吸引流量;2016年,甚至有司机直播偷拍空姐,弹幕满是污言秽语。
平台每次都表态“会严肃处理”,可为什么类似事件屡禁不止?
1. 司机审核不严: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背景筛查是否到位?尤其是这种私装监控的行为,平台日常监管在哪里?
2. 投诉处理敷衍:像这次事件,如果不是媒体介入,平台是不是就打算“删一条了事”?
3. 法律处罚太轻:按照现行法规,平台泄露乘客隐私最高罚款才1万,这点钱对大平台来说,连“罚酒三杯”都算不上。
这年头,坐个网约车都要提防被偷拍,连最基本的隐私安全都成了奢侈品。更无语的是,受害者往往要自己发现、自己投诉,甚至靠舆论施压才能讨个说法。
平台不能总等出事才“连夜整改”,法律也该提高违法成本。否则,今天删一条视频,明天可能就有新受害者。我们需要的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防范,否则,以后谁还敢安心打车?
你们打车遇到过什么奇葩事?一起来说说吧。
来源:菠萝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