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陈本豪先生的笔触走进恭王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12:55 1

摘要:阅读作家陈本豪先生的散文《恭王府里说和珅》,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了恭王府,仿佛走进了和珅的世界。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都似乎在诉说着他的故事。那高高的墙壁,那神秘的仓库,那精美的园林,那独特的建筑,无一不彰显着他的智慧与品味。然而,在这些华丽的外表之下,却

阅读作家陈本豪先生的散文《恭王府里说和珅》,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了恭王府,仿佛走进了和珅的世界。这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都似乎在诉说着他的故事。那高高的墙壁,那神秘的仓库,那精美的园林,那独特的建筑,无一不彰显着他的智慧与品味。然而,在这些华丽的外表之下,却隐藏着他深深的野心与欲望,以及最终导致他覆灭的悲剧……

恭王府里说和珅

陈本豪

恭王府建于清朝大学士和珅之手,始为和珅宅院。嘉庆四年,和珅因二十款大罪成立而被赐死,财产悉数充公,宅院被赐给庆郡王永璘;咸丰三年,又改赐恭亲王。由此,恭亲王便成了皇权时代最终的院主,所称恭王府。

一面屋后的高墙,将北京的街道挤成一条逼仄的胡同。墙壁特别长,长得像一堵挡风的山体,给人无声的压抑与森严。墙面清一色的灰暗,尘封中给人说不出的阴沉与冷峻,墙壁上的两排窗户,却并不显得气派。下排窗面的空间吝啬得与墙体极不相称,临近檐口那一排就更小了,她小得令人顿生无法捉摸的惶惑与诡秘。这儿原是和珅家的仓库,库里堆满数不清也道不明的稀世珍宝,除了当朝皇帝,国公王侯之家无与伦比。这个平淡得任人读不出一点繁华之感的仓库,只有和珅才能解密。通过贴近檐口那排千差万别的小窗图案,他入眼便知,哪间装的是翡翠,哪间装的是古玩,哪间装的是域外的贡品……世人皆睡他独醒,一种超然物外的满足与享受,这就是和珅。别人都说这儿是仓库,我却固执地将其当了监狱,只不过,监狱里囚禁的不是人的肉体,而是众多国宝的魂灵。那天初探恭王府,第一次走近和珅,一切都从这堵神秘的高墙下开始。

西洋门是一座富有特色的门楼,也是进入府第花园的一道正门。建筑式样十足的西洋味,所有的图案雕塑均艺出外夷,门楼匾额上的中文却隐含几分道家意韵,“静含太古”四个大字,使人直达华文底库。步入园门举目远探,一箭平射的目光,瞬息被巨石撞落一地。这是一块来自江南的太湖石,浑圆的石身,自然的流线,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女人胴体,极尽人类的原始文明。五米多高的巨石,临近顶峰之处似有字迹,让人颇怀仰视。“独乐峰”三字却只见乐峰二字,然将一个独字藏于峰顶,惟让主人独知独觉,怪在回味无穷。北宋时的司马光建“独乐园”皆因政治失意,以欲达先贤的“独善其身”之意。然和珅呢?他建园时却远离没落之日,他独在什么呢?是独在皇权下的不二之臣,还是独在超然物外的随心所欲,总不会是“孤独求败”吧。绕过独乐峰,视线豁然开朗,一座由青石圈砌的水池骇然就在脚下,因她形仿蝙蝠而称“蝠池”,她还酷似元宝状,又名元宝池。蝠池四周满植榆树(别名钱树),每当落叶纷飞的季节,一池荡着榆钱,漾不尽的富贵与祥和,也许,这就是和珅企求的面沁书香而底蕴丰足的意境。站在蝠池边,望一园风景,看树木可称古,观山石可说奇,亲流水可听远,近楼台可比宫,满园的美丽静谧,却化不去一派皇家之气。

往园中东行不远,即见小丘之上建有一八角彩亭,地面上刻着弯弯曲曲的亭字形小沟,水源却藏于土山下的一口深井,只要触动机关,清泉便从隐秘的关口沁出,顺着沟渠缓缓流淌,尔后再经秘道入地,与近处的蝠池潜流暗通。每当文人雅士来访,主人便邀几位圈坐于亭边的雕花栏隔,然后取酒数杯,放入渠口顺水而泊,杯至谁家面前,均以取杯吟诗而饮,如诗文不出便罚酒。无论是诗从心出,还是迫于情势所为,亭中作赋吟诗,却给无情的时光平添一分雅趣。这样的小亭是否人间惟一,真如他人腹中未出的诗篇一样。出亭之后脚下虽步平坦,思忆却亦然弯在小渠的水流之间,如此曲水流觞,一经忘却就失去一分诗意。

邀月台建于全园的置高点,其上可接云天星月,其下可通岩中秘洞,四周围就的汉白玉雕栏与秘洞相辅,大胆地铸就华贵和神秘于一体。滴翠岩由一色的太湖石包镶堆砌,通过岩下两条曲径,可直抵崖顶。秘云洞呈东西向伸展,于洞正中后壁上,嵌有一块由康熙亲笔手书的福字碑,每天来此沾福的人络绎不绝。我们入园那天,洞外东进西出的人群,依然排出一队长龙。福字碑高129厘米,宽54厘米,碑中镌刻一个草书的“福”字,福字正上方钤有一方“康熙御笔”之玺。据传,孝庄太后60岁那年患上一场大病,虽遍请天下名医,却久治不愈,由此急坏了孝顺的康熙皇帝。在无计可施之下,那天,康熙郁郁寡欢地走进御书房,只想写写字解忧。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上帝之手的牵引,他竟亲手磨墨,凝天地孝心和帝王之气于笔端,为他奶奶写了一个福字,并将玉玺盖于福字之上,至此,心中似有一分灵光穿透暗室之感。第二天,康熙将这福字挂于孝庄太后的寝室之内,不几日她的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从此无病无灾。

康熙擅长书法,且一生惜墨,很少在御批之外留墨,一个草书的福字之内不仅暗含“多子、多才、多田、多寿”的多层意义,且写出了一段孝心感动天地的传奇,还在福字头上钤留玉玺,实为皇家稀世珍宝,怎叫人不沾手抚摸。因游人长年抚摸,字碑渐显浪平之痕,早已采用玻璃盖面,原来触手及石的感觉不再,但前来抚摸沾福的游人却不减反增。因为人具各色便摸法各异,有人只用指尖轻探,有人则用一掌附贴,还有人却用双掌紧贴其碑,从上直下全面覆盖。我暗中思想,如确有灵就不在于面大面小,诸福之灵惟指一心。其触指沾点,贴掌沾片,抚手沾面,无论点面大小,并不在于宽幅拥有,只图个心灵感受。譬如观音的静瓶柳水,点滴可起三江,又如佛祖如来,一掌天压五行,然天地灵光不在多少,应在一触即通,一点即明。人生本就福祸无常,如想增福减祸,惟在德善之养,如不然,和珅将一块福字碑长嵌于自家府中,终归没逃脱赐死的厄运。

看了一座恭王府,甚为一府的艺术成就而惊叹。整座府第集园林、建筑、风水、易经等学科玄妙于一体,一路看不尽的风光旖旎,一园猜不透的玄机妙理。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山水相连,楼台相接,简繁适当,疏密相间,是为中国皇家园林之外的一大手笔。看来宰相王公虽无种,但与平民百姓自不能一语评说。根据《查抄和珅家产清单.目录》统计,他的财产总值折算可抵清政府13年的税收之和,定他“天下第一贪”真不为过;经和珅承认,如罪状二十条的第十三款中所注,和府中的楠木厅堂,确系他托太监偷画宁寿宫而仿建,“僭越逾制”之罪可以坐实。仅此两条,和珅就该死100次。中国历史对康乾盛世的定位,足以证明乾隆不是一个昏君,而和珅是为皇帝身边的重臣,为何大罪堆积如山?有人说,和珅为雍正皇帝的爱妃马佳氏转世,是乾隆的地下情人;有人说,和珅年轻漂亮,明为臣子,暗与乾隆有一层同性恋关系;有人说,乾隆有心将爱女十公主嫁给和珅的独子,再多的家产终归是公主的;还有人说,精明的乾隆放手和珅贪赃枉法,实为日后继位的皇子攒下一笔巨额的财富……

提起恭亲王,除了政界人士或史学家,能记起他的人可能很少,但提起和珅,不知道他的人可就不多了,避开是非忠奸不说,和珅的历史流传恐怕比恭亲王要远,智慧(智慧与道德功过无关)也许凌驾恭亲王之上。游历了半天恭王府,看的、听的、想的都是和珅,他的心得成就似乎无处不在,那怕一块山石,一处角落,处处飘着和珅的阴影,恭亲王却在人们的自觉感受中被淹没了。其实,搬进和珅府中的恭亲王,曾在同治年间调集数百工匠重建邸园,并将府第更名为萃锦园,不曾想到的是,一切都是枉然。时至今日,府第虽然还被叫做恭王府,但导播和游人却都站在府中说和珅。园中的一草一木,无论是谁的手笔,不成文地都被人视为和珅的作品。虽说恭亲王也曾挥过“辛酉政变”的巨笔,共书了慈禧“垂帘听政”的一段清代历史,官位和声名应不在和珅之下。但于这座府邸来说,他终究没有比过和珅。假如恭亲王能看到今天如此结局,心中的瘀结说不定让他死得比和珅还悲哀。由此可以说,再将恭王府改作和珅府,站在和珅府里说和珅,便多了一分自然,而少去一分探究。

作者简介:陈本豪、中作协会员、音乐家,籍贯武汉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由选择来诠释与宽博他的含义,则有待未来时空的论证。

来源:江城苏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