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春暖花开季节里,《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如约而至。今年已经是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陪伴家长和考生走进“作文押题”的第16个年头,带着掌握命题规律,深谙写作秘诀,陪伴家长和考生走进高考作文提分增效快车道,《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将展现出一如既往的优秀品
又临高考季,提分正当时。
在春暖花开季节里,《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如约而至。今年已经是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陪伴家长和考生走进“作文押题”的第16个年头,带着掌握命题规律,深谙写作秘诀,陪伴家长和考生走进高考作文提分增效快车道,《2025高考作文大猜想》将展现出一如既往的优秀品质,体现了梁老师守正创新、弘扬真诚服务于考生初心不变的精神。
时光荏苒,花开花落,十六载年华已悄然逝去。在这十六年里,有人笑过,有人哭过。在这十六年里,有过繁华,也有过惆怅。而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在坚持不懈帮助一届又一届考生在高考关键时刻提高语文5~20分助力他们考上了心仪院校和满意专业,帮助他们实现了人生梦想。然而,笔耕不辍的小梁也被熬成了中年油腻大叔()。
考生们如果能够在高考的第一科语文考试作文写作中就拔得头筹取得开门红,那么他们在心理上往往就产生决胜千里的积极心理暗示作用,后面的考试科目自然会很顺利完成,当然了也会有一个较为满意的高考结果。因此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高考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据了40%的分数值(上海卷比重更高,近46.7%),比重最大的一道题,被誉为“最大分值的高考题,最小用心的备考项”,哪怕是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努力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因此其重要性和性价比就不言而喻了。每一年的高考作文,既是一次时代精神的阅兵,又是一场充满人文气息的“春晚”。说其是“阅兵”,在于高考作文题如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变迁。从改革开放之初追求成功,到今天更加关注历史文化和人的综合素质,作文题随着社会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另一个层面上,高考作文又是一场盛会,每个人都有参与权,在题目中见天地、众生和自我,启示作用大于寻常说教,大于娱乐化的社科书籍,以及爆米花式的人文节目。这样的时髦,每年赶一赶,对于个人与社会,都有良多裨益。
都说,十年磨一剑。在长达十六年的坚持和努力中,梁老师为之付出了太多太多,每年高考一结束梁老师就得开始着手下年度的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积累,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特别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典型事件,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周刊》、《世界周刊》《人民日报评论》、《学习强国》、《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南风窗》、《央视新闻》等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性话题以及隐含的人生哲理内涵,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见闻感受诉诸笔端。在一整年的素材和话题悉心储备中(好消息:有关往年的“高考作文大猜想服务”已在2024年起全面升级为“2025高考作文陪跑营服务”),在一个月的闭关修炼中,在高考当天惴惴不安为考生祈祷中……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年年不负重托都会给考生们带来了惊喜和开门红。当然了,梁老师每年也收到了来自于四面八方家长和考生的感谢和祝福,真的痛并快乐着,期待自己2025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5年,是推出梁挺福·《高考作文大猜想》系列的第十六个年头。在保持年年都有命中的基础上,梁挺福·《2024高考作文大猜想》依然幸运命中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作文题。全国甲卷、新课标Ⅱ卷、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等……遍地开花。年年命中绝非偶然,更非运气所能眷顾。一切均来源于梁老师的专注、专心和专业,以及365天360度的全方位研究和积累,唯此方能练就出自己在高考作文方面的“独具慧眼”与“真知灼见”!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不仅关注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或话题,材料也越来越简洁明了,注重教考衔接,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24年高考六套试题共有七道作文题。其中,教育部统一命制了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及新课标Ⅱ卷共三道,天津卷、上海卷各命制一道,北京卷命制两道。整体来看,2024年七道作文题命题坚持守正出新、价值引领原则,充分体现出时代视野,凸显考试“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发展、社会现象以及自身成长。
这些作文题有效地发挥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所倡导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提出的“重在考查考生综合通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灵活、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试题开放性”等要求相契合()。
从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其命题规律如下:
1.提供鲜活而有时代感的“真情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如今“情境化”的理念广泛存在于教育测评中,而高考命题提供了最为鲜活而有时代感的真情境。
2024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中提示情境的句子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反映的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信息技术大变革。身处变革中的青少年,会在课堂里见证AI技术对各学科的影响,也会在手机和电脑中轻松得到试题的答案,因此,考生对这样的情境颇有熟悉而亲切。
2024年新课标Ⅱ卷作文提示情境的内容是“嫦娥四号”和“天问一号”的太空之旅。虽然这一话题并不像AI技术那样在生活中常见,但也有大量的新闻报道。对宇宙的探索向来是人类不断求解的大题,人类探索的脚步也从未停歇,我们一直在不断抵达未知。
其余则体现真实体验,如全国甲卷的“坦诚交流”,与当下诸如回避型人格、社交障碍等现象不无关系;北京卷的“历久弥新”,映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生命力的现象。青年是思维最活跃的群体,通过这样的试题,考生能更好地写出真实体验或思考,试题也能更好地选出真正心怀时代的生力军。
2.引导符合高中生认知的“真思考”
高中生的认知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三观”,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对事件有明确的感受。以读促写是一种引导考生真思考的有效路径。2023年新课标Ⅱ卷首次使用了阅读材料牵引作文题这种命题方式,将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从客观的戴上耳机隔绝嘈杂的材料,引申至生活、心灵等更深入的层面。2024年新课标Ⅱ卷继续沿用此形式,从现代文阅读中的太空探索引申到“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些题目来源于现代文阅读或语言文字运用,并从具象引申至抽象,从单一延展至普遍,这样的思考符合常规的思考模式,是真实而有效的思考。
2024年高考其余几则作文题目中的“真思考”也值得关注。例如全国甲卷的“坦诚交流”,交友时的方法与困惑,是正处在人际交往关键期的高中生的一大关注点;天津卷中“自定义和被定义”,二者相辅相成,正处在建构自我意识关键期的高中生,也会对此感触良多()。
3.指向思维与情感双表达的“真写作”
近年高考作文尤其注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与之相呼应的情感表达。
同时,情感表达也不容忽视。如2024年新课标Ⅰ卷中,需要表达你对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的态度。新课标Ⅱ卷需要表达不断抵达未知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全国甲卷需要表达你在被不坦诚对待时感受如何。北京卷需要表达传统文化焕新颜你有何感想。以上试题都体现出对于情感表达的要求。
2025年作文考查仍将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取材仍会聚焦于社会热点、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人生哲理等主题,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展望未来,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发挥语文“立德树人”的功能()。
高考作文题与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整合命题成为趋势。如“2025年新八省适应性联考”语文作文题选取了阅读材料中丰子恺的一个观点来命题,写作的侧重点在于“是否同意丰子恺的观点”,2024年新课标Ⅱ卷的“不断抵达未知之境”的话题由现代文阅读Ⅰ引出,2023年新课标Ⅱ卷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由语言文字运用题引出。但材料只是引出相关话题,写作时并受制于阅读材料。同时,“教考衔接”仍是风向标,试题呼应教材,落实教材所要求的写作能力,将是一大重点。
思辨能力的考查依然是重点。预计2025年高考作文题将会进一步增强思辨性,考查考生能否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结合自己的经验形成观点与见解,考查考生能否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否深入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案。
2025年高考作文命题方向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与社会: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探讨科技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分析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在享受DeepSeek等AI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人类如何坚守伦理道德底线的话题”等话题。
2.文化传承与创新: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新展开讨论,论述如何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爆火引发的各种热议”,“春节申遗成功”,“北京中轴线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等话题()。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议题,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讨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相关的话题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冰天雪地也同样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等。
4.文化自信与国际交流:题目可能会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明之光”或“文明互鉴,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为核心,考査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传承发扬,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促进文化的国际交流,相关的话题有:“City不City”火出圈,成为城市化、洋气、新颖的代名词等。
5.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现象,探讨如何在追求个人梦想的过程中,承担起社会责任,相关的话题有:“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离世,“李子柒归来为何仍是顶流”等。
观察近年来尤其是2024年高考作文题,我们能够看出高考作文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比如,高考核心功能所强调的“立德树人”,永远是命题不变的主题;作文命题越来越关注社会现象,考生需要更多地站在时代的“C位”思考问题,在时代的奔涌中“乘风破浪”;高考作文注重将语文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等结合起来考查,试题充满“生气”,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倾向于议论,但也允许叙事与抒情,其提供的素材往往涉及多个元素或不同侧面,考生需要在比较或综合中激活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才能避免立论的偏颇或肤浅。因此,在具体的备考中考生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明辨是非,关注时事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多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育人的源头活水,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引导考生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深入思考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
……
来源:高考专家梁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