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不再被他人的眼光束缚,内心轻松自在,这将是幸福的开端。摘要:人的面部受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长出形态不一的各种斑,比如雀斑、黄褐斑、晒斑、老年斑和咖啡斑等。血管虽然深埋在在身体里面,如若保管不善,同样也会长斑。
人的面部受各种因素影响,可能会长出形态不一的各种斑,比如雀斑、黄褐斑、晒斑、老年斑和咖啡斑等。血管虽然深埋在在身体里面,如若保管不善,同样也会长斑。
血管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血管最里面与血液接触的那一层叫“血管内膜”,斑块就是长在这上面的。
目前关于血管斑块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相对统一的共识认为,血液里多余的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断沉积于内膜之上,被氧化后产生炎症反应,引起结缔组织增生,逐步堆积后形成“脂质核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脂质核心被纤维帽所覆盖,形成最终模样——斑块。通俗一点说,就相当于水管里面长了水垢。
由此可见,“高血脂”是斑块形成的重要基础。原本斑块形成是比较慢的,若叠加高血压、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危险因素的刺激,那么进展会快很多。
斑块形成之初,因为个头比较小,可能不会有任何症状,风险也是比较低的。若无干预任由发展,斑块通常会向着“增大”“破裂”的方向不断迈进,或者那些比较“软”的斑块受刺激后破裂,引发急性血栓,最终导致颈动脉狭窄、血流受限,甚至引发严重的脑缺血和脑梗死。
哪里的斑块比较多?
动脉斑块可发生在全身动脉系统,包括主动脉、四肢动脉和内脏动脉,其中颈动脉是最常见的部位。
早期血管斑块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临床筛查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颈动脉超声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能够有效识别斑块存在并评估形态特征。对于病情复杂或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冠脉CT血管成像(CTA)可提供更精准的三维血管图像。
值得注意的是,斑块大小并非主要风险指标。临床上常见的大而稳定的斑块,其风险一般较低;体积较小但处于炎症活跃状态的易损斑块,反而更容易引发急性事件。
如何防治血管斑块?
高血脂与血管斑块联系紧密,若在早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将血脂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管理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再配合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善(增加膳食纤维、戒烟限酒、合理运动等),还是可以很好地延缓斑块发展。另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脂。
如果斑块已经确诊,则需要根据病变部位、严重程度、血管狭窄速度及相应并发症的严重程度,进行综合管理。症状轻微的采用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严重者应考虑手术。
常有患者咨询我“能否逆转斑块”,在我看来完全逆转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发现,长期严格控制LDL-c以及其他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斑块。
目前临床上应对确诊斑块的主要目标是迟滞其进展,防止斑块破裂,从而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重病的发生风险。简言之就是“带着斑块好好生活”。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根据调查,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动脉斑块检出率是40%,60岁以上的人群动脉斑块检出率是90%。但是大家也无需“谈斑色变”,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合理的药物治疗就能够很好地防治。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