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鼓励他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鼓励他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的学生们,用科技助农增收,以奋斗激扬青春。如今,作为科技小院发源地的邯郸市曲周县已经成立了16个科技小院,一批批青年学子深入田间地头,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把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邯郸曲周"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里,小麦长势正旺。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正在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影像分析小麦长势。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高级农艺师 牛新胜:
通过光谱就可以反映出这个作物生长一种状态,一个是缺水,一个是缺养分。缺氮的我们要补氮,一个是无人机撒氮,另外它通过滴灌的措施,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把养分给它补充足。
科技小院承担着示范基地"土-肥-水-种-管"一体化绿色增粮新模式的创新工作,去年,示范基地的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曲周县的攻关千亩方小麦玉米周年亩产达1.52吨,农大的师生们在昔日的盐碱地上,种出了"绿色吨半粮"。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 李扬阳:
小院的很多学生大家都是来自于城市,最开始我也认为他们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后来包括他们做实验你也看到了,他们能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把他们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122名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在这里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地提供农技服务,并通过结对帮扶、政策咨询、一线宣讲等方式,开展农业科普培训4000余场,服务20余万人次,让1万多名农民成为懂技术的"土专家"。
邯郸市曲周县今科富小麦专业合作社 王浩明:
每个生长期对我们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怎样管理这都是给我们讲得一清二楚。
邯郸市曲周县王庄村村民 王新诚:
按他们这个方式来种, (每亩地)能增二三百斤吧。
中国农业大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 岑伦聿:
在厚植爱农情怀的过程中练就了一些兴农本领,也是自我的一些肯定。
依托曲周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还开展了"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先后为12个非洲国家培养90多名高素质农业人才。
中国农业大学2024级赞比亚留学生 马奇:
目前为止,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国后,我就能开展类似的实验,帮助当地农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在曲周相继建立了16个科技小院,先后研发、引选高产高效技术37项,高产高效技术采用率从17.9%提升到了53.5%,持续推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农业大学曲周科技小院团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 曲周科技小院 温静兄:
我们集体荣获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我作为其中一员深受鼓舞、倍感激动。接下来,我不仅要深入农村,更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科技小院的数量快速增长,157个研究生培养单位参与其中,牵头建设1800多个科技小院,1万多名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