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头等舱的李嘉诚,为何选择在当下,开启全面加速甩货的动作?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21:06 1

摘要:要说2025年舆论热度人物,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和他的家族,肯定榜上有名,而且必然排名会遥遥领先。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119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要说2025年舆论热度人物,香港首富李嘉诚先生和他的家族,肯定榜上有名,而且必然排名会遥遥领先。

2025年3月,李嘉诚家族旗下的上市平台——长和,计划将其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出售给美国大型财团贝莱德集团。

这笔对价高达1363亿的交易事项,闹得沸沸扬扬,争议不断。

在长和打包出售的港口资产里,包含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两处港口的转让。

在地缘政治与中美博弈的复杂局势下,长和进行的港口交易,变得极为敏感。

李嘉诚家族为何选择在此时套现退出,引发了外界的许多猜测。

但从纯商业角度来看,李超人纵横商场的七十多年里,他的嗅觉足够灵敏,眼光十分老辣。

经过两个月时间,明里暗里,多个维度的复杂博弈,这桩全球港口的世纪交易,大概率是要黄了。

而时间来到5月份,李嘉诚又一次被置于聚光灯下,因为港口生意被舆论裹挟,他的每一笔交易事项、每一个商业动作,都会更受关注。

这一次是什么事呢?

五一黄金周。

当朋友圈还在晒旅游美食,北京地产圈突然投下一枚深水炸弹:

李嘉诚旗下北京朝阳东四环的“御翠园”,上演了一场似曾相识的“7折大甩卖”。

均价从备案价10万/㎡直接跳水至7万/㎡,总价狂降百万!

中介们连夜化身“拼命三郎”,疯狂群发消息:“快来抄底,错过不再!”

这场看似“7折割肉”的戏码背后,藏着这位“李半城”怎样的考量和意图呢?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李嘉诚五一假期期间,在国内楼市最新的市场操作动向详细梳理,结合当下国内楼市的几个重要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李嘉诚这次市场操作背后的因果逻辑和利益考量,并对后续国内楼市和房价的几个可能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阅读提示: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五一假期的第二天,一向冷清的北京御翠园,售楼处突然有了人流,一天内到访七十多组客户。这是因为他们刚刚公布了最新优惠:史无前例,七折出售。

出售港口之前,李嘉诚在中国最大的新闻,就是各地七折抛售新房。

不管是香港还是上海,东莞更是降到了五折。

只有北京一直是例外。

御翠园第一次传出开盘消息时,吹风价是十万一平。

半年前,御翠园第三次打算开盘时,再三考虑后,打到了八折。

现在,比开盘时又降了100万左右。李嘉诚在北京的最后一个项目,折扣终于向全国看齐了。

这里给大家详细梳理一下这个项目的情况:

御翠园,是当年李嘉诚进入北京的第一个住宅项目,也是他在北京囤地捂盘到现在的最后一个住宅项目。

目前在售的御翠园,属于逸翠园项目二期。

早在2001年,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以7个亿的代价,拿到了逸翠园地块。

这块地的规划建筑面积超过了44万平米,折算下来,当时拿地的平均楼面价,还不到1600块钱/平米。

十年前,李嘉诚家族旗下的两家上市平台——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筹划了一次重大资产重组。

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名下的地产业务,统统划归到了新设立的长实集团。

从拿地时间开始算起,在逸翠园项目上,长实集团已经拖延、磨蹭了二十多年。

2023年七月份,御翠园就取得了预售许可,推出了9栋楼,总共473套房。

项目备案价格,最低9万/平米出头,最贵将近10万/平米。

御翠园位于北京朝阳区,地段相当核心,早年开盘的项目一期,二手房均价9万/平米。

周边的观湖国际二手房,卖到了9万/平米出头;泛海国际二手房,成交价都在10万/平米以上。

2024年,央企中建智地在北京东四环开发的北京宸园入市,据说开盘当天就卖了60多亿。

当时,数据可查:北京宸园的网签备案情况,销售单价超过了11万/平米。

也就是说,御翠园的备案价,属于随行就市,与周边二手房价格持平,甚至还有小幅倒挂。

但从拿到预售许可到正式开盘,长实集团又拖沓了整整一年。

2024年七月份开盘以后,卖到现在,御翠园的销售业绩,不算太出色——

目前网签备案了112套,去化率不到四分之一,成交均价不到8万/平米。

这意味着,在备案价的基础上,御翠园最高打了八折出货。

2025年五一期间,御翠园又推出了一批房源,主力户型是140平米和180平米的三居室,还是高层。

但长实集团把销售单价,进一步下调到了7万/平米。

跟它最高将近10万/平米的备案价相比,已经打到了七折。

御翠园在去年刚刚开盘,有上百位业主是以接近8万/平米的单价上车。

买房不到一年,每平米就降价了上万块钱,相同的户型面积,一套房总价便宜了一两百万。

这个幅度的降价,却没有老业主去拉条幅闹事儿,是这轮李超人抛售动作最大的亮点。

为什么?

长实集团在降价的同时,还向去年高位上车的老业主,给出了两套补偿方案,二选其一——

一种是补装修,按照每平方米一个固定的价格,为老业主进行装修;

另一种是补差价,按照不同户型给予80万-100万价格不等的补贴。

还有一种说法,据行内朋友的消息源,说的是决定降价后,对之前140平的买家补贴80万,180平买家补贴110万装修款。

而且,方案确定了,协议一签,当天到账,干净利索,一步到位。

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个操作,在国内可以算首创,而且,效果出奇的好。

别的不说,就这个兼顾老业主情绪的市场操作,和国内绝大多数房企相比,不分什么国资民营,完全就没办法比,是不是?

这个策略,明摆着就是开出的封口费,不过,相比国内很多背刺老业主的开发商,已经很有良心了。

这样一来,价格打下来了,用钱堵住了老业主的嘴,让他们不会在售楼处举牌维权了。

全国其他项目,只要一降价,售楼处总会出现维权的老业主的身影,御翠园的老业主们却是一片平静。

这种商业操盘的手法,还真的和高明无关,完全就是对人性拿捏的极致体现。

李老先生,不好的东西该说,但是做的好的,也总该正向承认吧?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细节清晰,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这一次相较于李嘉诚降价卖房,更有看头的是李嘉诚给予去年买高价的老业主进行了补偿措施,

李嘉诚降价卖房并没有让老业主吃亏,同时这也反映出李嘉诚降价卖房的一种决心,就是要赶紧把房子卖出去,哪怕给老业主补偿。

这种操作估计会给同行开发商很大的压力,毕竟最近几年新房市场大幅度降价卖房的项目可不在少数。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项目不管李嘉诚再怎么补偿,依旧是赚的盆满钵满,原因就是当初的拿地价格太低了,

整个地块是在2001年拍得,现在都过去24年了,并且当时的楼面均价只有1600元每平方米,现在售价7万元每平方米,中间的差值是非常大的,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

表面上,李嘉诚这波操作,是“含泪大甩卖”,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高位套现”教科书级案例。

从政策层面来看,2025年4月央行虽频频释放“随时降准降息”的信号,但核心城市的限价令却岿然不动。

豪宅市场的溢价空间被死死锁住,表面看来是一二手倒挂,有套利空间,但实际上未来增值潜力十分有限。

再加上国际金融环境动荡,美元基金加速撤离中国楼市,汇率风险不断加剧。

李嘉诚作为纵横商海七十年的“老狐狸”,敏锐地嗅到了危机,果断选择打折套现“落袋为安”。

李嘉诚想要尽快甩货的意图,算是非常明显了。

对于国内楼市,李嘉诚的买卖动作,都是很有风向标和趋势预示效应的。

过去几十年,李嘉诚和他的“长和系”,靠着囤地,在内地楼市赚到了万贯家财。

囤地是一门艺术,考验的是开发商的眼光。

基于目前北京东四环的行情价,御翠园就算卖不到11万/平米的高价,也能继续以8万/平米的折扣价慢慢出货。

在逸翠园项目上,李嘉诚都已经囤地捂盘了二十多年,即便去化速度缓慢,反正早就赚够了,根本不急于这一两年。

而长实集团却选择了以更大的折扣,继续降价,唯一的解释,就是李嘉诚想要尽快甩货清盘了。

他有可能是看淡后市,也有可能出于其他考虑。

投资、做生意,其实就是低买高卖。

李嘉诚之所以能赚到亿万身家,除了他的天赋、勤奋、努力,还有就是眼光毒辣,非常擅长踩点。

每一轮周期,在什么时候抄底买进,又在什么时间抛售套现,或在什么时间换仓腾挪,他总是拿捏得非常精准、恰到好处。

回顾李嘉诚的商业传奇,就会发现:

他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能力,总能在市场泡沫破裂前精准抛售资产,实现利益最大化。

比如,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市场一片繁荣,但李嘉诚却果断抛售中环写字楼。

果不其然,随后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他却成功避开了这场危机。

2014-2017年,内地楼市正处于巅峰时期,房价节节攀升,投资者热情高涨。

李嘉诚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跑路”:

以200亿的价格套现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净赚150亿。

当时不少人嘲笑他“看走眼”,但没过多久,楼市调控政策收紧,市场逐渐降温,人们才惊叹于他的远见卓识。

2020年疫情初期,全球经济陷入混乱,李嘉诚又一次展现了他的“神操作”。

他果断甩卖英国电网资产,成功避开了后续的能源危机。

据彭博社统计,这一系列操作让他至少避免了80亿英镑的潜在损失。

2024年,李嘉诚旗下香港豪宅“21BORRETTROAD”以7折抛售,单价跌破20万/㎡,套现数十亿港币。

从香港到伦敦,从上海到北京,李嘉诚的财富密码只有一条:

深刻洞察宏观经济走势,提前布局,在市场狂热时冷静离场。

他的每一次抛售,都像是给市场敲响了一记警钟。

历史一次次证明,当李超人开始“打折”,往往意味着市场正在下行。

而这次北京抛售“御翠园”,不过是他“逃顶剧本”的又一次精彩演绎。

当然,2025年让李嘉诚陷入舆论浪潮冲击风波的港口抛售,本号已经有多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有的态度和批判,一点都不客气。

但是这一次,谈的是他抛售北京房产的事,一码归一码,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通过对李嘉诚商业发家史的梳理可以发现,每次他大规模抛售房产后楼市常迎拐点。

如今其旗下北京项目 7 折抛售,让人不禁猜测,房地产市场是否将如他预判般进入新一轮下跌周期,这成为行业和购房者、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

自 2024 年四季度起,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打出政策 “组合拳”。限购政策全面瓦解,多地取消限购,一线城市核心区逐步松绑,住建部 “四个取消、四个降低” 降低购房门槛,释放购房需求。

2024 年现房销售占比突破 26%,北京、杭州等地试点竣工后销售,降低购房者风险,考验开发商实力。财政部投入 3 万亿专项债收购库存房,80 城启动 “存量转保障” 计划,上海保租房入市分流客源,缓解商品房库存压力。

2025 年 5 月 7 日央行降准 0.5% 释放 1 万亿流动性,首套公积金利率跌至 2.6%,但市场反应冷淡。这些政策旨在稳定市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不过其落地及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

利好很多,各路房吹也不遗余力的在鼓吹房价楼市,但是现实情况就是,小阳春以后的国内楼市,包括一线城市,都开始出现了新一轮的回落和降温。

李嘉诚的市场操作,可以看作是用脚投票的选择:以他的商业嗅觉判断,在中国内地,在房地产行业,显然又到了加速甩货、套现退出的窗口期。

甚至愿意拿出已经落袋为安的利润来补贴老业主,以保证项目降价抛售顺利进行,说明在李嘉诚的判断下,时不我待,时间不多了。

那么,基于李嘉诚这个风向标动作,大家认为,下半年的楼市,究竟是触底企稳,还是继续下行?

是政策主导市场走向,还是市场规律发挥更大作用?

时代已经证明过一个逻辑:大家大可以质疑李嘉诚的立场,可以怀疑李嘉诚的动机,却不能轻视这个纵横商界和投资领域超过70年(李嘉诚从1950年开始创业,至今已有超过70年的从商经历)老狐狸的投资眼光。

实际上,对于当下国内房地产经济,行业,还有市场,行内看,和舆论环境以及互联网,难得的形成了趋势相同的共识。

别看当下还有为数不多的房吹还在死鸭子嘴硬,炒作各种政策利好和忽悠什么逻辑价值,其实没有多少意义的。

就连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子,都开始吃人了,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真实市场数据:

一线核心区,是全国最有价值的板块,没有之一。

只有一线核心区的房子,才可以穿越牛熊,实现财富传承。

而最近两年,市场用无数血淋淋的案例告诉我们:一线的房产,不仅做不到穿越牛熊,更无法实现财富传承。

如果非要说传承的话,那传承下去的一定不是财富,而是债务。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近两年正在发生的事。

如今,在北上广深,跌幅在30%的房子比比皆是。这意味着:

凡是上了杠杆的购房客,全部亏光了首付。

如果房价再继续下跌,接下来就要面临爆仓。

北上广其实还好,跌幅巨大的深圳,已经有很多人爆仓了。

深圳“八卦岭宿舍”20多平的开间,2021年最高位时成交价高达425万,而去年一度只剩下80万了,跌幅达到了惊人的80%以上。

后海豪宅“深圳湾悦府”160多平大三居,2021年最高位时4000多万,现在只剩2000万出头。

两年多赔了2000万。

大鹏新区一栋别墅,房主2017年的购入价是4668万,去年以1445万的价格卖出。

持有6年,亏损3223万,平均每天亏1.5万。

北京朝阳公园豪宅“泛海世家西府”,去年底成交一套466平的户型,成交总价6000万,还包含2个车位。

2023年,同户型的成交价高达7700万,不包含车位。

粗略算下来的话,相当于一年半时间跌了2000万,平均每天跌3.6万。

中央别墅区“远洋lavie”一栋2000平的别墅,现在业主亏损4000万出售。

还有一套3800平的临湖楼王,业主原来的购入价是6.5亿,现在准备5亿出售。

如果买家再砍砍价,轻轻松松就亏掉了2个小目标,平均每天亏30多万。

都说孩子是碎钞机,谁曾想,一线核心区的别墅可比孩子厉害多了。

疫情之前,在整个北京城,除了平谷、密云、延庆、怀柔以及六环外的房山、门头沟这种极度偏远的地方,几乎找不到总价低于200万的房子。

现在,总价170-180万就可以在三环买两居,在二环买一居。

以前,东三环房价至少5万起,现在3万出头的房源比比皆是;

南三环,已经跌到了2万起步。

西三环和北三环,也已经跌至3万起了。

东四环和南四环2万起步;

东五环、南五环直接奔着1字头去了......

现在北京二手房均价已跌回2016年初,有一些房源跌回了2015年,还有一些跌回了2013年。

兜兜转转十几年,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二手房惨,新房也躲不过去。

2017年之后开盘的项目,大部分都破发了。还没有破发的,只是暂时还没有交易而已。

商住房更是惨不忍睹。

和2017年高点相比,价格普遍腰斩,流动性彻底被冻结,有些房源甚至直接跌回2008年。

但这一切似乎还并未结束。

更细节的一个信号,行外人可能并不能察觉,那就是过去几年闷声发财的中介和房产自媒体,其实从2024年开始,圈子里面就已经吐槽日子很难熬,开单很难了。

房价早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当下国内楼市最大的问题,是流动性枯竭。

这些现实,会不会是促成了李嘉诚加速抛售国内房产的核心原因呢?

别说御翠园这项目那里那里过时,各种挑毛病了,放眼全国,能买这个房子的,也已经不是普通人了。别的不说,地段,城市级别,有什么可挑的?

后续国内楼市和房价,在国家的政策和意志扶持之下,多长时间实现止跌回稳,还需要观察。

这个目标既然提出来,那就一定要有信心能实现。

但是,在这种基调之下,还惦记着房价趋势扭转,短期暴涨,那就多少有些痴人说梦了吧?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是不是这么个意思了?

以上,就是对李嘉诚最新在国内楼市的市场操作动向,进行的一个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来源:熊猫贝贝小可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