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神探狄仁杰之武朝迷案》中,吕中老师饰演的武则天可谓无出其右,很多人看过她扮演的武则天后,第一反应就是历史上的武则天就该如此,干练狠辣,雷厉风行。毕竟能当上皇帝的女人肯定不是后来内娱那些老态龙钟的老妇形象。
武则天
在《神探狄仁杰之武朝迷案》中,吕中老师饰演的武则天可谓无出其右,很多人看过她扮演的武则天后,第一反应就是历史上的武则天就该如此,干练狠辣,雷厉风行。毕竟能当上皇帝的女人肯定不是后来内娱那些老态龙钟的老妇形象。
而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武则天问狄仁杰如何评价自己,随后武则天向狄仁杰吐露,“自己得到的不是天下,而是敌人自己的儿子变成了敌人”,孝敬皇帝李弘、章怀太子李贤都是自己所杀。虎毒尚不食子,何况人乎。编剧和导演的这一幕还真不是刻意抹黑武则天,在《新唐书》中是有相应记载的。武则天为了权势真的如此狠毒吗?
一、李弘的概况
根据《旧唐书》记载,李弘是唐高宗第五子,也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所生的第一个男孩。史书并未明确记载李弘的出生时间,但后世学者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根据《资治通鉴》所说,显庆元年(656),高宗“立皇后子代王弘为皇太子,生四年矣”。即这一年,高宗废了原太子,然后立武则天所生的李弘为太子,由此推断李弘当生于永徽三年(652)。
但这个时期武则天正在感业寺呢,也就是说,李弘大概率诞生于寺内。
感业寺中的武则天
为什么要探究李弘的出生时间呢?因为这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感情最纯粹,不夹杂任何政治目的的一段时期。
此时的高宗外有外戚、士族门阀专横,内有王萧二妃争斗,可谓焦头烂额。而武则天也正在感业寺吃斋念佛。双方都在经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既然二人结识于患难之中,也算是患难伴侣了。
李弘作为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而且是她和高宗在蜜月期生下的皇子,自然受到了高宗李治非比寻常的喜爱。
655年正月,李弘受封代王;10月,高宗在李勣、许敬宗、李义府的支持下,立武则天为后。次年,高宗封李弘为太子。659年,李弘加冠,高宗大赦天下,表示庆贺。
661年,李弘领衔修成了《瑶山玉彩》500卷。不过这时期李弘最多10岁,让这个小学生修书肯定是不可能的,充其量是挂名而已。根据《玉海》记载,该书实际编者应当是许敬宗、上官仪等人。高宗让小孩挂名,也能彰显高宗对他的喜爱。
唐代皇子
子凭母贵,子贵又反过来巩固母亲的地位,这是毫无疑问的。李弘当太子共19年,于675年4月薨逝。在这19年间,因为李弘的存在,武则天的后位无可撼动,武则天也没有对皇权展现出任何野心。高宗、武后、李弘三人之间也没有出现过裂痕。
史书中多有记载李弘监国之事。比如662年,高宗、武后去骊山温泉度假,以11岁的李弘监国。663年,高宗下令“诏太子每五日于光顾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太子决之”,这时候李弘才12岁。667年,高宗久病不愈,李弘监国。671年,高宗、武后驾临东都,李弘留长安监国。673年8月,高宗犯疟疾,李弘监国。
《新唐书》记载李治评价李弘,说他“仁孝,宾礼大臣,未尝有过”。在李弘去世后,高宗下过一封诏书,再次谈及李弘的秉性,是“天资仁厚,孝心纯确”,假如太子活着,自己都想将皇位禅让给他。其实,我们将李弘和明代的朱标相比也不遑多让。
此刻,高宗未死,李弘又无过错,武则天怎么可能杀害自己的长子,去谋求那尚不能获得的权力!
唐朝皇子
二、李弘之死的谣言
影视剧中说李弘因为私自给废太子李忠收尸,武则天怀疑他图谋不轨将之毒杀。宋代欧阳修编写的《新唐书·孝敬皇帝弘传》称“遇酖薨”,翻译过来就是被毒酒所杀。虽然欧阳修在该传中没说下毒者是谁,但在《高宗纪》中却说“天后杀皇太子”。宋代的《唐会要》也如此记载。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220中借肃宗宰相李泌之口说出了“天后方图称制,恶其聪明,鸩杀之”的话。今天有说法称武后、李弘的矛盾在于李弘请武则天将萧妃的两个女儿嫁出去,所以武后痛恨亲儿子!但武则天犯不上因为这点事就弄死自己的亲儿子吧!
影视剧中武则天摆宴祭奠亲人
欧阳修这种学者不可能“创造”史料,那么他们的说法的源头又在哪里呢?翻找史料,我们发现最早暗示李弘非正常死亡的是《唐历》。
《唐历》的作者柳芳活跃于玄宗后期至肃宗时期。其第40卷写道:李弘提议将萧妃的两个女儿嫁出去,因此和武后有了裂痕,“失爱于天后,不以寿终”。在这里柳芳没有提到李弘的死因,但暗示李弘之死和嫁萧妃女儿有关。
三、李弘死因窥探
我们已经分析了高宗对李弘的感情,今天可以认定高宗不是昏庸皇帝,他不能理事的确是身体原因,在他活着的时候,武后也翻不起风浪,所以他不可能放任武后毒杀爱子。
武则天
那么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旧唐书》记载,671年,李弘在长安赈灾,食少而事繁,“太子多疾病”,以至于许多事情都要太子府属官处理。可见李弘的身体不怎么好。
李弘死后,高宗的哀痛诏书里面记载着:“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琰圭是一种玉器,代指他被立为储君。今天认为这句话是说李弘在成为太子后不久就得了肺痨,即便有医师调理,身体仍每况愈下。如此看,李弘在5岁左右就患有肺结核,立为储君后,多次监国,极大地消耗了精力。如同明代朱标一样,生命力被提前透支,病情恶化,终于早薨。
四、《黄台瓜辞》和章怀太子李贤
武则天和高宗李治育有4个皇子,除长子李弘外,还有次子章怀太子李贤、三子唐中宗李显和四子唐睿宗李旦。
关于武则天和李贤的血缘关系,今天也有人认为李贤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武顺和高宗所生。《旧唐书》的“章怀太子传”称,宫人谈论过这些八卦,李贤听到后“自疑惧”。
这种说法其实根本不成立。据史书记载,李贤是654年12月17日出生于高宗拜谒昭陵的路上,武则天是昭仪,有资格同行,而武顺这时候尚未入宫,也就谈不上和高宗有染。而且,李贤死后,中宗李显追封其为司空,并迁陵令其陪葬昭陵,墓制恢弘。睿宗李旦追封其为章怀太子。从人性上讲,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几个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李显和李旦似乎没有理由如此厚遇李贤。
唐高宗的妃子
既然李贤是武则天的亲儿子,那她会对这个亲儿子下手吗?
《黄台瓜辞》是笔者看《武朝迷案》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了:“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这首诗歌的意思再直白不过了,黄台之下种着瓜,瓜蔓上长了很多瓜。在瓜成熟的时节,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的瓜生长得更好。再摘去一个,瓜就看着少了。摘去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要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就只剩下瓜蔓了。
在电视剧中,李贤听了个别人的挑唆,认为武则天不是自己的生母,所以写了这首诗。诗传到了武则天耳中,武则天立刻让内卫将太子勒死。而这首诗也成了李贤的名片。
那这首诗是不是李贤写的?就连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唐代制度史略论稿》中引用这首诗的时候,也将作者认定为李贤。但是,这首诗实际出自李泌之口。《旧唐书》记载,当时李泌正在劝阻肃宗不要因太监李辅国的挑拨诛杀亲子李倓(代宗之弟,追封他为承天皇帝)。为了达到目的,李泌随口胡诌了武后杀长子李弘、次子李贤的事。
影视剧中的李贤的诗
而关于李贤之死,《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在细节上有所差异,大体框架是说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绩在巴州将被废为庶人的李贤逼死。李贤的死因很明显和武后是有一定关系的。
首先,李贤被废的确和武后有关,但问题是李贤被废,是因为“与户奴赵导生等狎昵”,简单来说就是李贤和赵导生等多名男性存在不正当关系。武后得知后大发雷霆,接着朝廷搜出东宫私藏甲胄,武后就以谋逆的罪名将他废除。这件事是经过高宗点头的。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不也是搞同性恋而失宠的吗。
其次,李贤被废后被流放巴州,丘神绩负责监视。面对废太子,武后是否要赶尽杀绝?唐代流放亲子是常规操作,太宗的李承乾、李泰都被流放,武则天流放李显,都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所以李贤究竟是被自杀,还是因压力大主动自杀,这点已经无法搞清楚了。但笔者倾向于武则天对亲儿子不会下毒手。
武则天和太平公主
文史君说
其实对武则天的抹黑自唐高宗殒没后就没停止过。大文人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将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文章涉及了武则天的诸多罪状,比如“杀姊屠兄,弑君鸩母”,杀姐姐、兄弟、继母这段可能是真的,可说她杀害唐高宗就言过其实了。骆宾王无疑开了个给武则天捏造罪名的头儿,此后的学者对武则天的谩骂是层层加码。什么为了登上后位,诬陷王皇后,掐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如果说骆宾王骂武则天是出于敌我阵营的对立,尚情有可原,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等人对武则天的抹黑,无疑是出于狭隘的牝鸡司晨情绪,将武则天描绘为毒杀亲子李弘、李贤的畜生。我们抛却性别偏见,武则天的确是个好皇帝,杀子的黑账不应算在她的头上。
参考文献
《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23年。
来源:浩然文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