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句“坦诚、深入、建设性”——这六个字堪称国际谈判的“黄金话术模板”。坦诚说明双方把底牌摊在桌上,不再玩“你猜我猜”的游戏;深入意味着触及关税豁免清单、科技出口管制等核心议题;建设性则暗示双方都带着“止血包”来谈判,而非继续互捅刀子。这种表述比“友好协商”更
一、会谈四句箴言:字少事大,暗藏玄机
中方发布会用147个字勾勒出谈判精髓,这种“字越少事越大”的表述,堪称外交辞令的“微雕艺术”。我们逐句拆解:
第一句“坦诚、深入、建设性”——这六个字堪称国际谈判的“黄金话术模板”。坦诚说明双方把底牌摊在桌上,不再玩“你猜我猜”的游戏;深入意味着触及关税豁免清单、科技出口管制等核心议题;建设性则暗示双方都带着“止血包”来谈判,而非继续互捅刀子。这种表述比“友好协商”更有分量,说明双方至少在“止血”层面达成共识。
第二句“实质性进展”——这是最耐人寻味的表述。对比2018年贸易摩擦初期的“达成框架协议”,这次用词明显更“实”。参考过往经验,所谓实质性进展可能涉及三方面:一是关税豁免清单扩容,半导体设备、医疗仪器等品类可能松绑;二是科技合作禁区划定,量子计算、AI芯片等敏感领域继续划红线,但民用技术交流或重启;三是汇率操纵国标签的“冷冻协议”,美方暂缓在汇率问题上发难。
第三句“建立磋商机制”——这堪称谈判的“售后服务条款”。明确牵头人(参考过往可能是商务部长与美贸易代表)意味着谈判进入常态化,类似2019年的“百日计划”磋商机制可能重启。但需警惕,这种机制更像“灭火器”,而非“永动机”,未来摩擦仍会周期性爆发。
第四句“5月12日发联合声明”——选择周日深夜发布,这种“错峰操作”本身就暗含深意。既避免冲击周五美股收盘,又给A股周一开盘预留反应时间。特朗普凌晨的推特更是神来之笔,用“最重要、最具影响力”这种话术吊足胃口,活脱脱一个“推特治国”的经典案例。
二、特朗普推文解码:一场精心设计的预期管理
老特这条推特堪称“政治营销”的教科书级案例。短短两句话,包含三个信息层次:
第一层“敬请期待”——这是典型的“悬念营销”。就像苹果发布会前永远“One more thing”,老特深谙“预期差”的艺术。结合白宫近期动作,这份声明可能涉及三大领域:一是关税豁免清单扩容(涉及约300亿美元商品);二是华为“临时许可”延期(虽不解除实体清单,但延长设备采购窗口);三是留学生签证政策松绑(STEM专业OPT延长至36个月)。
第二层“最重要、最具影响力”——这种话术的潜台词是“我赢了”。参考2019年《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时的推文用词,这次措辞明显升级。但需警惕,老特眼中的“重要”可能仅指政治得分,而非实质性让步。就像他常说的“没有比这更好的协议”,最后往往变成“协议只是开始,斗争还要继续”。
第三层“老铁们”的称呼——这是典型的“圈粉话术”。老特深知,在2024年大选前,任何“对华强硬”的退让都会被民主党攻击。但用这种江湖气的表述,既能安抚鹰派选民,又为后续谈判留余地——毕竟“老铁”之间偶尔让步,不算背叛。
三、终极思考:在博弈中寻找“非对称机会”
回顾中美经贸摩擦五年历程,我们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大国博弈没有“终局协议”,只有“阶段休战”。就像围棋中的“打劫”,双方都在寻找“劫材”——你出一个关税豁免清单,我出一个科技合作禁区;你松一个留学生签证,我紧一个实体清单。
对A股投资者而言,真正的机会不在于预测谈判结果,而在于把握这种博弈中的“非对称性”。当市场过度悲观时(如2018年底沪指跌破2500点),要敢于在“至暗时刻”播种;当市场过度乐观时(如2021年初核心资产泡沫),要舍得在“人声鼎沸”时收割。
此刻,当市场还在纠结“声明内容到底是什么”时,我们不妨换个视角:无论声明是“惊喜”还是“惊吓”,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会停步,科技自立自强的趋势不会逆转。就像2018年贸易摩擦初期,多少人预言“中国半导体要完”,但四年后,长江存储的128层3D NAND、中芯国际的N+1工艺,都已打破海外垄断。
所以,与其猜测特朗普推特里的“重要内容”,不如静下心来研究:在科技封锁的“压力测试”下,哪些企业能像华为那样“浴火重生”?在国产替代的“黄金赛道”上,哪些细分领域正孕育着下一个“十倍股”?这些问题的
来源:与其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