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效益与品种选择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购种技巧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本文从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审定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把控、正规发票索取以及播种样本留存五个关键维度,系统阐述夏玉米品种的购种要点,为种植户提供科学、规范的选
夏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效益与品种选择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购种技巧是实现夏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本文从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审定品种选择、种子质量把控、正规发票索取以及播种样本留存五个关键维度,系统阐述夏玉米品种的购种要点,为种植户提供科学、规范的选种指导。
一、优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种子
气候条件是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的核心环境因素,包括温度、光照、降水、积温等多个方面。种植户需充分了解当地气候特征,选择与环境条件相匹配的品种。
(一)温度适应性
夏玉米生长期间的平均温度需满足品种生育期需求。例如,黄淮海夏玉米区夏季高温多雨,应选择耐高温、抗倒性强的品种,以应对阶段性高温胁迫对授粉结实的影响;而西北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可选择喜光照、后期灌浆速率快的品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粒重。
(二)积温匹配
不同品种对积温的要求差异显著。积温不足会导致玉米成熟度差、籽粒灌浆不饱满,影响产量和品质;积温过高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因生育期延长遭遇早霜危害。种植户需根据当地常年≥10℃积温数据,选择熟期适宜的品种,确保玉米在霜前安全成熟。例如,华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通常为95-110天,需选择对应积温范围的品种。
(三)抗逆性考量
针对当地频发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涝渍、台风等),需选择具有相应抗逆性的品种。干旱半干旱地区应优先选择根系发达、耐旱性强的品种;多雨易涝区域需注重品种的耐涝性和抗茎腐病能力;台风高发地区则需选择茎秆坚韧、抗倒性突出的品种,降低倒伏风险。
二、严格选用审定品种
品种审定是保障种子质量和种植安全的重要制度。购买夏玉米种子时,必须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品种,确保其在当地的适应性和稳产性。
(一)审定区域的匹配性
我国实行品种审定区域管理制度,不同审定品种具有明确的适宜种植区域。种植户需仔细核对品种审定公告,确认所选品种在当地属于合法推广范围。例如,国审品种需查看其审定意见中是否包含本地区,省审品种则需确保其通过本省农业农村部门审定。
(二)审定信息的核实
通过官方渠道(如农业农村部门网站、种子管理机构)查询品种审定信息,包括审定编号、品种名称、选育单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警惕“未审先推”“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避免购买到未经审定的“白包种”或假冒品种,防止因品种适应性差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三、精准把控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是影响出苗率、幼苗长势及后期产量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家标准(GB 4404.1-2008),玉米种子质量需符合以下指标:纯度≥96.0%,净度≥99.0%,发芽率≥85%,水分≤13.0%。购种时可通过以下方法初步判断种子质量:
(一)外观观察
优质种子籽粒饱满均匀,色泽鲜亮,无霉变、破损、虫蛀痕迹;种胚部位充实,无干缩、腐烂现象。劣质种子常表现为籽粒大小不一、瘪粒多、色泽灰暗,甚至有霉味或虫蛀孔。
(二)发芽试验
购买前可要求经销商进行发芽率测试,或自行随机抽取少量种子进行简易发芽试验。具体方法:取100粒种子,用温水浸泡4-6小时后,放置于湿润的纱布或纸巾上,在25-30℃环境下催芽,3天后统计发芽数,计算发芽率。若发芽率低于85%,则不宜购买。
(三)包装标识检查
正规种子包装应标注完整的商品信息,包括品种名称、审定编号、生产经营者名称及地址、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等。同时,需附有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明确品种特征特性、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要点等。若包装标识模糊不清、信息不全,可能为劣质种子或非法经营产品。
四、索取正规购种发票
购种发票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种植户在购买种子时,务必向经销商索取加盖公章的正规发票或收据,并详细注明购买时间、品种名称、数量、价格、经销商联系方式等信息。
(一)发票的法律作用
当种子出现质量问题(如纯度不达标、发芽率低、品种与宣传不符等)或因品种特性导致减产时,购种发票是向经销商索赔或向农业执法部门投诉的关键证据。缺乏正规发票可能导致维权困难,甚至无法获得相应赔偿。
(二)规避交易风险
拒绝接受“口头承诺”或简单的手写白条,避免选择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营业执照的流动商贩。优先选择信誉良好、具有种子经营资质的正规门店或企业购种,降低购买到假冒伪劣种子的风险。
五、播种时留存种子样本
为便于后期质量追溯和纠纷处理,播种前需留存足够数量的种子样本。具体操作如下:
(一)样本留存要求
从所购种子中随机抽取不少于1公斤的样本,分装于清洁、干燥、密封的容器(如玻璃瓶、塑料袋)中,并做好标识,注明品种名称、购买时间、经销商名称等信息。样本需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受潮。
(二)留存期限
种子样本需留存至该作物收获后至少1年。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