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以来,国内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改善,增长趋势显著。以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头部企业为例,其2025年营收同比增速均超过30%,主要得益于多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及医保准入加速。例如,PD-1抑制剂、CAR-T疗法等重磅产品销售额快速放量,叠加海外授权收入增长,
创新药是当前经济低迷条件下,因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崛起,而成为确定性增长行业的典型例证。
一、2025年是创新药收入放量增长第一年。
2025年以来,国内创新药企业收入集体改善,增长趋势显著。以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头部企业为例,其2025年营收同比增速均超过30%,主要得益于多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及医保准入加速。例如,PD-1抑制剂、CAR-T疗法等重磅产品销售额快速放量,叠加海外授权收入增长,推动行业整体收入规模突破千亿,验证了“收入放量元年”的预测。
二、盈利跨越增长第一年:中期戴维斯双击核心驱动
2025年至2028年,行业盈利拐点逐步显现。2025年,A股创新药板块净利润率首次转正,头部企业如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实现扭亏为盈;2026年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盈利改善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生产降本、研发费用率下降(部分管线进入收获期)以及国际化收入占比提升。这一阶段,市场对行业盈利能力的信心增强,推动板块估值中枢上移,形成“盈利增长+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效应。
三、创新药公司估值抬升第一年:长期逻辑支撑
2025年国家医保局明确商保与医保协同支付政策后,创新药支付环境显著优化。惠民保等商保覆盖品种扩大至20余款创新药,患者自付比例下降至30%以下,药品可及性提升。叠加科创板、港股18A通道对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的持续支持,行业估值逻辑从“研发管线估值”转向“商业化兑现估值”。2025年至今,创新药板块平均市盈率(PE)从40倍提升至60倍,头部企业PEG(市盈增长比率)维持在1.2-1.5区间,系统性估值抬升趋势明确。
四、外部因素影响
医保谈判对新发创新药的影响力在削弱,创新药的价格受国家丙类药物政策保护。
欧美市场准入壁垒较高,但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世界创新药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极。
PD-1、ADC等热门靶点接连被中国创新药企业突破,打破欧美创新药垄断。
收入放量、盈利跨越及估值抬升三大维度,2025年以来国内创新药行业已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
盈利能力的实质性改善叠加支付端政策红利,推动行业从“题材炒作”转向“业绩驱动”,系统性投资机会明确。
未来需持续跟踪企业商业化能力及全球化布局,把握创新药企的长期价值。
医药行业连续四年大调整,市场已经给出了底部,目前是右侧交易区段。目前要做的不仅是对技术的把握,而是对行业反转的认知,对当前为数不多的增量行业的珍惜和把握。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