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石首“鸭蛙稻”模式出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08:33 1

摘要:20多天大的本地小麻鸭,在稻田里运动,用小脚丫踩踩这儿、翻翻那儿,就能为稻田松土。同时,只要发现杂草,它们就会立刻啄食,也就给稻田完成了除草任务。它们在稻田里活动产生的粪便也是天然肥料,能帮助水稻茁壮成长。一只小鸭子肩负了除草、松土、施肥三项任务。在这片450

5月11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播出荆州市融媒体中心协助拍摄的视频——《湖北石首:在希望的田野上 智能农机显身手 科技助力生态种养》。

目前正值田间管理的关键期,在湖北省石首市团山寺镇长安村,小鸭子和小青蛙也被安排加入了农田管理的队伍。通过它们的“辛勤工作”,来减少化肥等用量。

20多天大的本地小麻鸭,在稻田里运动,用小脚丫踩踩这儿、翻翻那儿,就能为稻田松土。同时,只要发现杂草,它们就会立刻啄食,也就给稻田完成了除草任务。它们在稻田里活动产生的粪便也是天然肥料,能帮助水稻茁壮成长。一只小鸭子肩负了除草、松土、施肥三项任务。在这片4500亩的稻田里,每天上岗的小鸭子有3万只,平均每亩地有10到15只。

央视截图。

农户表示,最开始向农田里投放小鸭子时,会在鸭舍和杂草比较多的地方撒上稻谷,来引导小鸭子们多吃杂草、按时回家。

为了防止鸭子把稻田里的谷子吃掉,这片农田采用“鸭蛙稻”模式:5月放鸭子,7月放青蛙。在水稻进入抽穗期,也就是农田里有稻谷的时候,就会有15万只小青蛙来接管农田,通过它们来捕捉害虫、替代杀虫剂。

有了小鸭子、小青蛙的助力,再加上绿色防控技术的综合运用,现在这片农田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6%,农药使用量降低90%以上,既保护了环境,又恢复了土壤的地力,让整个稻田变得更加绿色、生态。

介绍了“鸭蛙稻”模式里的两种小动物,央视记者又说起了“稻”。这里所种植的水稻,是一种两收的再生稻。以往,这片农田如果用传统的插秧模式,需要9个人忙一天才能干完,现在,一台无人插秧机只需要1小时就能搞定。

央视截图。

距离这片农田不到一公里处,还有一座为大田供应秧苗的育秧工厂。在智能化系统的控制下,秧苗关键生长期所需的光照、湿度、温度都能得到精准调控,让种子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健壮的秧苗。育秧工厂采用的是立体层架的模式,相当于让秧苗住上了楼房,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2000平方米的育秧工厂能为3000亩稻田提供秧苗。

生态种养,科技助力,这里产出的大米每公斤收购价比普通杂交稻高出5毛钱左右,每亩能够增收1000元以上。如今在整个石首市,已经有5万亩农田采用这种模式,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致富乐章。

来源:荆州融媒

相关推荐